首页 百科知识 别人一年做好的事我做五年

别人一年做好的事我做五年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起初,我来北大学习,年龄已经不小了,北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是存在不少差距的。高先生认为鲁迅的“立人”所指的是一个大写的人。我在北大旁听学习期间有两件事一直是苦闷的,第一是和北大学生交流较少,第二是难以进入专业的阅览室读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放弃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而争取和勤奋就意味着我们离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近。

记得,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演讲时曾说过,“人不成熟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不自律”,表现在哪里呢?不愿改变自己,背后议论别人,消极,抱怨。就是那句话: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事实上,人生旅途中是没有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我们必须始终勤奋,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作,在尝试过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发现距离目标近了一点。

我个人最大的品质不是有写作才华,而是比较有毅力。我的长处是勤奋,是坚强。别人一年做成的事,我会攻它五年。起初,我来北大学习,年龄已经不小了,北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是存在不少差距的。别人看书8小时,我就看13个小时,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比如“鲁迅研究”这门课,为了弄透一些问题,我连续听了三年(三次)。这门课程教师是北大中文系的高远东先生,他见我一连听几次,就问道:“你不是听过了?根据你的程度,我觉得不需要来浪费时间了。”他哪里知道,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这对于我理解鲁迅十分关键,那就是——“鲁迅先生‘立人’思想中所立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直琢磨不透。高先生认为鲁迅的“立人”所指的是一个大写的人。我感觉自己没有弄清楚,但也拿不出反驳的意见。就这样,他的“鲁迅研究”课我听了三次。对待学问,我受鲁迅影响很深,从不马虎,深入研究思考。我正视自己的差距,比不上那些考到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就很下工夫,以求进步。本来我来北大学习以前,已经是中文专业毕业,加上自己自学多年,按理说应该有自信了,但是,我深知,三流大学无法跟北大中文系相比,这里给本科生授课的全是博士生导师,虽然是基础课程,但学术信息丰富,我就跟在本科生后面一门一门地听,收获果然很大。没有想到,到了30多岁,我居然在北大中文系实现了自己读书的梦想。

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这样的。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英语有些困难。我就干脆把英语单词抄写出来,张贴在墙壁上,于是,只要抬头就能看到。别的同学老是觉得吃力,而我已经十分流利地背诵起来,期末的时候,我的成绩都是前几名。有个后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对我说,假若能有你的外语天分,我早就读完博士了。哎,他哪里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学英语呀!后来工作后若不是环境过于恶劣,或许我早已经读完研究生而做大学教师了。我不后悔,已经付出了最大努力。我有一个特点,虽然理想有了挫折,但我会想法进行持续不断的、长期性的努力。尽管由于多种原因,我没能读研究生,但是我善用生命的低潮,在那些不得志的日子里,我没有消极,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读书和写作,到基层采访,体察社会和人生百态,记下自己的思考,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这些为以后在北大充电学习积累了基础。《北大偷学记》《问道北大》出版以后,一些读者朋友好奇地问我,是怎么样去北大旁听学习的,他们表示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没有像我这样付出实际行动。其实,我不是怂恿大家都像我这样来北大学习。现在,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计划自己的人生。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长期的坚持是必要的。

这么多年,一些同龄人通过努力,读研的读研,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都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立足点。我不着急,更没有停滞求索的脚步,而是看准目标,稳扎稳打,步步紧追。我能做到今天,跟我这个特点也是有关系的。我从来不担心别人比我更优秀或是更有前途,我可能要用比别人更长的时间,但我的结果不一定会比别人的差。初到北大旁听学习的时候,虽然自己不是北大学生,但还是感受到了类似北大学生一样的精神压力。北大优秀有才华的学生太多了,只要听听本科生的讨论课,就不难从中得出这个结论。有一次,我问北大哲学系的老师吴玉萍女士这个问题。她笑答曰:“北大是金本科……”是的,这里的本科生确实很优秀。还有一次,我问北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和北大中文系学生相比,我还差什么?”他说:“你有才华,但你做学问的路子有点野,读的书多是流行书……”这话有道理。从那以后,我就注意增加自己的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有空闲时间就泡在国家图书馆看书,从文学到哲学、宗教,再到历史、艺术、心理学等,几年下来,我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在北大旁听学习期间有两件事一直是苦闷的,第一是和北大学生交流较少,第二是难以进入专业的阅览室读书。关于第一点,并不是说我待人不真诚,而是北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功课都很忙,一般很难抽出时间和我交流。我认识一位文学博士,也愿意和我交流,就是时间特别少,每天都是忙着读书、查资料和做论文,彼此只能闲聊几句,很多时候都是在食堂吃饭时遇见。向北大教授请教问题,也要注意节制,不然会碰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听课学习特别认真,不仅录音,而且做笔记,从中梳理出线索,再跑到国家图书馆看书。就这样,几年时间,居然坚持了下来。2012年,当时我在给北京《传记文学》杂志写文章。主编郝庆军先生得知我在北大学习,他和我策划一期国学方面的内容,我当时就想到采访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佛学家楼宇烈先生,并且根据国学热的现状,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采访提纲,郝先生看后,很是满意,给予了肯定。2012年3月,我如约采访了楼先生。但在写作中,我感觉到了吃力。我是学中文的,欠缺国学特别是佛学方面的知识结构,虽然旁听了楼先生三年的中国哲学和佛教哲学的专题课,但还是有些差距。怎么办?我泡在国家图书馆整整几个月时间,将楼先生出版的所有著作、发表的文章、大量讲座细细读了一遍,又做了一些阅读笔记,这时我感觉有底气了,写下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写好后发出去,楼先生的博士回信中,称赞了我的仔细和负责精神,并提出了一些意见,此后该文刊登在《传记文学》杂志上,社会反响很好。

有则故事说过,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其一便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北京大学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在学习上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轻松地在北大毕业后又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不过,和雄鹰相比起来,是让人感到很多压力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天赋,还有一般资质的人,甚至像蜗牛一样资质的人,缓慢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再掉下来、再爬。早在我没有来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我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自认没有雄鹰的天赋,但绝对不是自卑。一次,一个北大的研究生告诉我,他如何如何自卑。具体地说就是对自己的一切,包括长相、身材、智力、成绩等都不满意,而且还对自己使用了很多尖刻的贬义词,我听了都觉得很震惊。我感慨地对他说:“你实在不必如此。你能从一个小地方考到北大这样的著名学府,应该自信一些,我就很羡慕你能在这样的环境深造学习。”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所以每个人都不必自卑。这句话等于是说:每个人都不必通过瞧不起他人来瞧不起自己。苍天在上,它会毫不吝啬地给予那些抬举别人的人以抬举自己的力量。我清楚知道,也不是北大所有人都是优秀的。何必拿别人长处否定自己呢?不如利用北大的学习环境,快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其实,有“缺点”和“不足”没关系。知道的缺点愈多,成长愈快,自己的信心,反而愈坚定。认识自己的缺点,也是自信心的来源。“自知之明”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少。如实地了解自我,就能适时调整,充分发挥潜能,避免过多的担忧,因此也就有了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