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依赖他人的人生必然处处受限

依赖他人的人生必然处处受限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因为他们还小,自理能力不强,或者是家长娇惯的结果,那么,当一个人步入十几岁的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而且树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蓝图勾画,可是他还依赖家长帮自己,那他的人生必然处处受限,甚至要时刻看“别人”的眼色生活,那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当然,这种利己不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不是自私的。

如果说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因为他们还小,自理能力不强,或者是家长娇惯的结果,那么,当一个人步入十几岁的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而且树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蓝图勾画,可是他还依赖家长帮自己,那他的人生必然处处受限,甚至要时刻看“别人”的眼色生活,那会是一种什么滋味?

独生子女普遍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似乎因为这个原因而变得理所应当。他们会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希图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享受所有的美好。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将来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很多的家庭更是隔代亲,当老人的一味娇惯,使得孩子任性、刁蛮,不但事事包办使得孩子缺少了很多锻炼机会,致使自理能力缺乏,而且一味地付出,使得孩子不懂得劳动的可贵,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家人的做法固然有欠妥之处,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爱。可是一个人的自理能力从哪儿来?从锻炼中来。想想看,父母可以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可是父母能替自己长大吗?父母能提供不错的学习环境,可是父母能替自己学习吗?自然不能,父母只是创造一种条件,能不能长大、能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全在于自己。而且,将来走向社会能不能适应,能不能站稳脚跟,能不能有发展……这些都是父母帮不了的。最核心的因素还是来自自己的努力、拼搏。所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对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已经明白了很多生活的道理,也具备自理的能力,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主动站出来,将属于自己的锻炼机会从父母手中抢过来,让自己尽快地成长,更快地独立,才能为自己争得更多的自由。

北大女孩卢燕(化名)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有着被倍加呵护的少年时代,享受着家人的关爱和付出,享受着那种什么都可以不做的轻松。她知道,只要把学习搞好,什么都不做父母也很开心。而且,身边的好多孩子也都是这样的,并且以此为荣。卢燕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初中毕业后,卢燕选择了上一中,这就意味着必须住校。这倒没有难倒卢燕,而是难倒了父母。卢燕听说要住校很是激动,这样就可以脱离父母的管束,可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了。可父母不这么想,他们心里很清楚,卢燕几乎从来就没做过家务,连自己的袜子都没洗过,住校自己照顾不了自己,父母要上班,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谁来照顾她?没有自理能力,如何在学校生活,而且必然会影响学习。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妈妈请一个星期的假,陪卢燕去适应学校的生活,顺便教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可是卢燕拒绝了,她觉得自己能行。可是现实并不像卢燕想得那么简单,一次自己试着洗牛仔裤,结果洗花了,其他的裤子穿脏了没得换,只好穿着去上课,结果被同学们一顿笑话。卢燕自尊心很强,她受不了这种刺激,她觉得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样也能做到。

可是,她显然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被套不知道怎么套,床单不知道怎么洗,宿舍值日总忘了做,鞋子到处乱放引起室友不满……苦恼的卢燕几次忍不住都想向父母求救,但是自尊心让她说不出口。她下决心一定要自己做到,不被人小看。

于是,她从洗袜子开始做起,一样一样地学。宿舍有个同学很能干,什么都会做,针线活都会做。卢燕虚心地向她请教,她也耐心地手把手教。接触多了,卢燕才知道,那位同学从小就被父母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刚刚十岁的她居然会洗衣、缝纽扣。上学和放学时,她能将自行车从四楼扛到一楼,从一楼扛到四楼。有一年冬天,她一个人在水池边洗衣服,小手冻得通红,两只袖子也被浸湿了半截,妈妈只是站在旁边不紧不慢地说:“袖子湿了我会帮你烘干,小孩子吃点苦对以后有好处。”她记得因为这件事奶奶和妈妈还发生了不愉快。可等她慢慢表现出比别的孩子自理能力强,更独立后,奶奶也就理解了。

卢燕知道自己以前缺的课很多,但是只要下定决心补,一定能补回来的。首先,她坚决放弃了向父母求救的想法,断了自己的“后路”;然后,她从一点一滴做起,什么不会学什么,学会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慢慢地,她发现好处还不仅如此。比如,以前不洗袜子,没的穿了就从脏袜子里挑一双穿,可是自己一天都很别扭,现在穿着干干净净的袜子很舒服;以前扣子掉了,就那么敞着,自己难受,别人看着也不雅观。现在去同学家聚会,不再只是坐在那里等着吃,而是帮着干活,更加开心。以前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个干不了,那个干不了,处处受限,处处遭人白眼,现在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干得了,自己的限制没有了,心情自然就快乐起来了。

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虽然这项法律条文有些小题大做,但充分表现了德国人都有这样的共识:家长的首要责任就是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做家务,从小就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

对比一下,你能够做到几条?如果能做到的很少,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只要去做什么时候都不晚。学着做一个“利己主义者”,把属于自己的机会拿回来,让自己变得更强、更独立,才能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更大空间。当然,这种利己不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不是自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