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万个不为什么”

“十万个不为什么”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王开林说来逗趣,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六岁的儿子老是喜欢问一些幼稚的问题。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就因为人类既有追问“为什么”的冲动,还有寻求答案的本领。

◎文/王开林

说来逗趣,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六岁的儿子老是喜欢问一些幼稚的问题。有一次,小家伙问道:“爸,你说世界上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他猜这个问题应该不是脑筋急转弯,就如实相告:“好人和坏人都不多,时好时坏、小好小坏和不好不坏的人特别多。”儿子对老爸近乎绕嘴的滑头答案很不满意,认为老爸倚老卖老,耍花枪,秀深刻,于是大声反驳道:“明明是好人多,你看《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总共只有几个坏人呀!”在这部国产童话连续剧中,灰太狼一直被喜羊羊捉弄,为捉羊也想过无数个办法,不停奔波,却一只羊也没吃到。现实显然不可能这样美好。

大人无法招架小孩的提问,并非大人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恰恰相反,是由于大人在生活中积累的负面经验远多于正面经验,吃到的亏远多于占到的便宜,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嘛,于是大人老在琢磨着,哪些话能跟小孩说,哪些话不宜跟小孩讲。

这位朋友的内心纠结还在于,他教导儿子要善待他人,诚实本分,但他教完之后又感到忐忑不安,这样教育儿子究竟益大于害,还是弊大于利?社会就像一个拆除了围墙和看台的罗马斗兽场,弱肉强食,小鱼大吃,冷酷的丛林法则就是游戏规则。那些富贵贤达有几个是诚实的?有几个是善良的?有几个是本分的?他觉得自己遮蔽了许多事实,隐瞒了若干真相,弱化了儿子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正在重蹈祖辈父辈的覆辙。然而这位朋友很难违背自己的人生准则,不愿一早就将厚黑学的利矛坚盾交到儿子那双纤弱的小手中。

有一次,我听某公侃谈成功学,他说:“一个成功的人必备五种能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竞争力和抗击打能力。”讲完“五力”之后,他就把口诀透露给大家:“有一套书叫《十万个为什么》,你们小时候可能读过,还从中掌握了不少常识,可我要告诉大家,知道《十万个为什么》无关紧要,明白‘十万个不为什么’才能‘芝麻开门’。比如说,别人不比你更聪明,不比你更勤奋,就因为口含金汤匙投胎在富贵人家,他的起点就比你的终点高出一大截,你用‘为什么’能问出个标准答案吗?你若问不出所以然,就只能活活气死。再比如说,别人是国企职工,你是农民工,他的收入比你高十倍,劳动量比你低许多,你用‘为什么’能问出个子丑寅卯吗?实际上,这类无解的问题比比皆是,‘为什么’是对现实的硬着陆,‘不为什么’则是对现实的软着陆,哪一种方式更好更安全?这就等于问飞机是在野外迫降好,还是在飞机场降落好,答案不言自明。你们要时刻牢记:问得多,不如做得多。”

某公讲得头头是道,乍听还真能自圆其说,但我并不赞同他的说法,真要是万马齐喑,大家噤若寒蝉,都不再问“为什么”了,社会舆论就会变成一潭死水,社会基石——正义和公平——就会遭到野蛮分子的疯狂“强拆”。何况某公提倡的“问得多,不如做得多”,只是忽悠和误导众人变成逆来顺受的听话工具和思想贫乏的做事工具。大家无须炼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能识破这种类似机器人的冷酷无情的“优秀工具”,原是出自“厚黑生产线”的替代产品,耀眼的防伪标签并不能掩盖它们的本质。

那位朋友也知道某公“十万个不为什么”的高论,但他还是日复一日地回答儿子提出的问题,有时也会恼,也会烦,也会无语,我就建议他改用某公的高招试试,可是他并不领情:“如果某公真的知行合一,就不会把开讲座变成走穴模式,为名利双收而故作惊人之语,你倒说说看,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还是‘不为什么’?”

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就因为人类既有追问“为什么”的冲动,还有寻求答案的本领。倘若谁主动放弃这项与生俱来的权利,那么他还不如趁早去马戏团报到为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