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筑室阳明洞天,静坐行术求圣

筑室阳明洞天,静坐行术求圣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是个闲不住的人,对于学问的求索一直未曾停下,可是同时也忽略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问题。据《顺生录》所载,王阳明天天在阳明洞静坐行引导术,后来不仅能够反观内照自己的脏腑,还有了预知能力。这是王阳明做学问的观点,他认为想要静心做学问,就要排除私心杂念,一心求索。

王阳明是个闲不住的人,对于学问的求索一直未曾停下,可是同时也忽略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问题。于是乎,你忽略问题,但是问题不会忽略你,麻烦来了。学问做得越来越好,身体却越来越差。

据说王阳明从小身体素质就比较差,在二十岁左右更得了肺病,严重的时候会时不时呕血。想想古代还没有研究出能够治疗肺病的特效药,所以,得了肺病跟患了绝症也差不了多少了。但是,命运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王阳明自小就跟各种“神仙道士”交往,所以这次,也让他碰上了半个“医仙”,给他开了一个药方——每天服食极少量的砒霜。就算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也要经常看书,砒霜是什么啊?那是毒药啊,古代的影视剧中,许多人都是被砒霜毒死的。

这药方一般人不敢吃,但王阳明不是一般人,所以一直按着方子吃药,虽然后来因为常年吃砒霜导致他脸色铁青,但是不可否认,砒霜也延续了他的生命。如此说来,有了砒霜的帮忙,我们才能知道后来的心学巨擘王阳明。

有一天,王阳明忽然觉得倦了、烦了,把书往桌子上一丢说:“我王阳明怎么能够把有限的精神和生命放在这种没有用的虚文上面?!”然后,直接上书朝廷,请了病假。朝廷应允之后王阳明就跑回了浙江老家休养。

或许故土养人,王阳明的身体逐渐好转,一有好转之后王阳明又闲不住了,在会稽山上的阳明洞建了所房子,摒弃一切杂务,开始静坐,练习引导术。引导术在现在的定义是气功的一种,但是古人当时认为它是神通广大的,若是长时间修习,能使人百病全消,更甚者可以预知未来。

因为会稽山被称为茅山,茅山盛产道士,以捉鬼降妖,尤其是赶尸而闻名,所以这个地方一听就神神秘秘的。茅山上的阳明洞也很神。据说它本名叫阳明洞天,又叫禹穴,是大禹藏书或者葬身的地方。而《龟山白玉经》中更说阳明洞是仙圣人聚会之所。

据《顺生录》所载,王阳明天天在阳明洞静坐行引导术,后来不仅能够反观内照自己的脏腑,还有了预知能力。一天,王阳明坐在洞中,朋友王思舆等四人来访,刚到五云门,就见王阳明家的仆人已经等在那里,细问为何来此,才知道原来是王阳明让仆人在此等候,说有四位客人即将到访。朋友们都惊呼神奇,以为王阳明已经得道了。

本来王阳明修习引导术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把病养好,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排除一切杂念静坐的时候,心居然也能跟着静下来,脑子也跟着清明,能够敏锐地感应到外物,能够聆听这个世界发出的声音。王阳明却认为这种感应是一种干扰,是浪费精神,并非心中所追求的“成圣之境”,于是果断抛弃了引导术,只是静坐思考。至于思考什么,随心而至。尝到静坐的甜头之后,王阳明甚至生出了远离尘世的念头,就在他想了却尘缘的刹那,却忽然想到,即使自己能够舍弃一切,但是终究无法舍弃血脉相连的至亲之人。

很多时候,一念之间,所有的事情已经不同。王阳明瞬间明白,自己身体不好的时候,母亲去世的时候,他都希望能够找到不死仙药,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所追求的道,不在仙家,那么该去哪儿找?

第二年,王阳明来到杭州,他听说虎跑寺有一个僧人闭关三年,不语不视,觉得不可思议,便登门拜访。

进门之后,见和尚果然泥塑一般,岿然不动。王阳明便想测试一下他,大喝道:“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和尚吓了一跳,睁开眼睛看着王阳明,王阳明道个歉便与其交谈起来。王阳明问和尚:“家里还有人吗?”和尚说:“还有一位老母亲。”王阳明问:“想念家中老母吗?”和尚说:“不得不想。”王阳明于是跟和尚讲了一下“爱亲本性”的道理,在和尚眼泪哗哗淌着的时候,王阳明却笑了,和尚收拾包袱回家的时候,王阳明也想明白他的成圣之路该怎么走了。

王阳明终究是读孔孟之书长大的,深知天伦不可违,而“爱亲本性”是儒家的基本道义。在儒家道义面前,修行如此之深的禅僧都溃不成军,那么,王阳明就明白了,自己苦苦寻觅的圣境,不在佛学,也不在道学,终究还是要回归儒学。

已经想通的王阳明,此后彻底抛弃了神仙佛老之说,重新回到儒家的大船上来,而且再也不下船了,立誓要当一个“掌舵人”。

穿越古今

王阳明最初静坐的时候,是为了行引导术以求圣,后来发现此路不通。但是静坐的确能让他心思平静,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有益于思考。所以王阳明开始看重静坐。

后来《传习录》中有言:“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这段话的意思是:“教人做学问,不可固执某一边。刚开始学的时候,内心浮躁,心像猿猴一样胡乱跳动,意像烈马一样不停奔腾,无法安静下来,那么他所思虑的,就多半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因此这时候要教他静坐,这样才能够平息思虑。”这是王阳明做学问的观点,他认为想要静心做学问,就要排除私心杂念,一心求索。

静坐从古至今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传统方法。古时候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等,都经常静坐,以此来澄澈思虑,集中注意力,激起潜在的智慧,从而达到感悟人生,认识自我的效果。现在,很多工作忙碌的白领、公司总裁以及明星等等,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静修、静养或者做些静坐的瑜伽等等,以此来摆脱那些工作生活中造成的困扰,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体验更好的生命状态等等。

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中,静坐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空前加快,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非常忙碌,让人紧张,导致精神紧绷、心烦意乱等症状出现。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做事,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事情越糟糕就越烦,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而古人认为,“定能生慧”,意思就是说人如果内心安定,那么就能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智慧。其实就是排除了心中的杂念,让思维高度集中,这样就能将思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从而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专心思考问题,当然快得多。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埃玛·盖茨曾经说过,他一生之所以能够获得两百多项发明专利,就是得益于静坐。而且静坐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有这些名人才能够做到。只要每天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抛弃所有的杂事和工作,闭上双眼,放松身体,轻轻呼吸,想象自己在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慢慢地让思绪和呼吸融合在一起,心态尽量放平和,慢慢地,就可以沉寂内心,领悟到静坐的奥秘了。

心静了,自然而然的求索的路就明晰了。

正能量小贴士

静坐是古时圣贤推崇的一种修身方法,澄心静坐,可以摆脱外界的困扰,保持内心安定,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和智慧,激发人潜在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