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勤奋刻苦的读书郎

勤奋刻苦的读书郎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勤奋刻苦的读书郎邓小平5岁时,被父亲邓绍昌送进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邓小平入私塾时,名字为邓先圣。在私塾读书时,邓小平非常聪明,又很用功,老师讲过的功课,他很快就能记住,课文背得非常流利,老先生非常喜欢他。邓小平在翰林院只读了一年多私塾。邓小平坚定地说不能旷课。母亲眼圈红了,她知道,邓小平是为家里节省而舍不得吃。

勤奋刻苦的读书

邓小平5岁时,被父亲邓绍昌送进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旧宅,一座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因邓时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们尊称为翰林院子。邓时敏有子无孙,香火延续中断,族中公议将翰林院子辟为义塾,用以招收邓族子弟学经读史,期望着为邓家培养出几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私塾老师是一位秀才老先生。邓小平入私塾时,名字为邓先圣。老先生一听这名字就拉长了脸,认为大不恭:孔老夫子尚且为“圣人”,小小孩童,怎么能“先圣”呢?于是给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希望他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那时的私塾,实行的是老式教育,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一类;修习的功课主要有三项,即读书、习字和作文。在私塾读书时,邓小平非常聪明,又很用功,老师讲过的功课,他很快就能记住,课文背得非常流利,老先生非常喜欢他。他的毛笔字写得也很好。当时老师对写得好的字就在字上打个“〇”,学生们把它叫做“鸡蛋”,邓小平的毛笔字作业每次都得很多“鸡蛋”。

一次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儿子得这么多“鸡蛋”,非常高兴,就到厨房真的给他煮了一个鸡蛋,作为鼓励。在当时这是不错的奖励了。邓小平在翰林院只读了一年多私塾。宣统二年(1910年),协兴场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学堂设在协兴老街一个叫刘吉生的大地主庄园的侧院里。邓绍昌又将邓小平送到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整个学校100多人,分甲、乙、丙、丁4个班,邓小平分在丁班。这时开设的新课有国文、算术、修身、体操等。国文老师邓俊德是一个不满封建礼教、思想激进、曾参与过一些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人物,他经常抛开书本进行一些“野路子”的教育,像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拳运动等史事,这种启蒙教育对幼年邓小平思想影响非常大。

从牌坊村到学校的路是土路,一下雨路就很不好走,可是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邓小平都坚持上学,从未误过课。有一天下起了大雨,放学时间过了很久还不见儿子回家。又过了很久才看见浑身是泥的邓小平,母亲很心疼地询问原因,邓小平却毫不在意地说是路太滑,摔了几跤。第二天一早,雨还在不停地下,邓小平收拾书包又要上学去,母亲劝他:雨天路滑,就别上学了。邓小平坚定地说不能旷课。母亲拦不住,就掏出两个铜板塞给他,让他中午就别回家吃饭了,省着路滑摔跟头。可是等到下午放学回来,邓小平从书包里又掏出了那两个铜板交给了母亲,说是中午不饿就没吃。母亲眼圈红了,她知道,邓小平是为家里节省而舍不得吃。后来碰到下雨天,母亲就在家里煮好饭托人带到学校去给儿子吃。

邓小平读书勤奋用功,在北山小学堂学习的四年时间里,除一次因生病缺了几天课外,从未旷过一天课,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未影响他去上学。由于刻苦努力加上天资聪明,他始终是班上成绩拔尖的优秀学生。在几年的全部考试中,除一次因病考得第二名外,其余考试成绩均是第一名,深受老师称赞和同学们的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