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博学强记的一行和尚

博学强记的一行和尚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博学强记的一行和尚一行和尚,俗名张遂,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是物殷民阜的盛唐时代名扬中外的高僧,因亲订《释氏系录》和《大日经疏》,被尊为中国佛教密宗始祖。一行和尚取得一系列光辉业绩,就与他善于精确、细腻、牢固地记住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密切相关。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

博学强记的一行和尚

一行和尚,俗名张遂,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是物殷民阜的盛唐时代名扬中外的高僧,因亲订《释氏系录》和《大日经疏》,被尊为中国佛教密宗始祖。

然而僧一行之彪炳史册,倒不是出于宗教学说上的建树,而是由于他在天文历算领域为人类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位名儒之后,自幼酷好学问,却性恶功名。曾因逃避梁王武三思的召请,跑到湖北荆州削发为僧。后见玄宗李隆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才应聘入京,当了皇帝的宫廷科技顾问。从此,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博学强记的禀赋,以及“华戎兼采,为我所用”的治学态度,不仅在世界上第一次推测出地球子午线每度长129.22公里(与南宫适合作),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创制成中外科技史上首台水运浑天仪(机械传动的天文钟),还在借鉴本朝前期李淳风《麟德历》和天竺国学者瞿昙《九孰历》的基础上,取正弃谬,完成了洋洋五十二卷中世纪最先进、最完整、量严谨的科学历书——《开元大衍历经》。

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伟人大抵都具有“逻辑记忆”或“形象记忆”的非凡素质,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采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并依靠牢固的记忆力,把多种多样的图形的花花世界记住。一行和尚取得一系列光辉业绩,就与他善于精确、细腻、牢固地记住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密切相关。

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至少记载了三条反映一行擅长“记览”的事例。

第一则写他是如何以名副其实的绝技让皇帝衷心叹服的: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复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其实早在荆州出家时,一行便显示过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当时其师普寂和尚曾请德高望重的嵩山隐士卢鸿写一篇学术文章,卢鸿撰毕携文来到寺院,但对众僧能否理解不无疑虑……

鸿曰:“某为文数千字,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命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置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还有一位曾被李隆基请入金殿论道的高士尹崇,也对一行超常的记忆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行为造《大衍历》)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曰:“此后生颜子也!……”

尹崇研习汉代那部历算名著,好几年未得其真谛,一行借阅仅数日,已熟记内容且据此画录了供自己参考的天文图表与要诀,这表现了何等惊人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酉阳杂俎》所云一行和尚种种博学强记轶事,是否有夸张或渲染之处,笔者无意考究。但一行具有探微识幽的笃学精神和出类拔萃的记忆素质,则是无疑的——他那些震惊世人、垂范千秋的科技创造发明,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当然,僧一行的成功,决非仅仅依赖于他那超凡的记忆力。史载一行每见天文地理变异,辄“取笔详记之”。创订《大衍历》时,为了验算一个数据,他常焚膏继晷地熬夜苦干。为了校测一种现象,则不惮辛劳去荒山野地细细观察……这种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人的天资禀赋有差别,记忆力有强弱,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古今中外,天资差、记忆力弱的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也不乏其例。重要的是要牢牢记住一句至理名言——勤能补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