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说服他人的妙招

说服他人的妙招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说服他人的妙招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这个“对症”,要求在说服他人时要抓住对方的心理。但是,有经验的沟通者却是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的。触龙说服赵太后,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使得齐国出兵救赵,赵国得以摆脱险境。触龙之所以能成功地说服太后,关键在于他抓住了赵太后“爱子”的心理。

5.说服他人的妙招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说服他人这门艺术是很微妙的,要使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你必须对自己的观点具有高度的自信。当然,仅有自信心是不够的,掌握一定的技巧也非常重要。

首先,学会抓住对方的心思。

中国有句古话叫:“对症下药。”这个“对症”,要求在说服他人时要抓住对方的心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都不愿意做“非出本意”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抓住别人的心理,“对症下药”地去说服别人,别人当然不会接受你的观点。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意思是不容易看出来别人真正的意向,不容易抓住别人的心理。但是,有经验的沟通者却是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的。

公元前266年,赵太后刚刚执掌新政,秦国就激烈进攻赵国。无奈之下,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吐他一脸唾沫!”

左师触龙愿意去见见赵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所以很久没来看您了。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适,所以就来看看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近来我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体上也就更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触龙接着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以更好地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我希望在自己没有入土之前就把这事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应该是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我还是最疼爱长安君。”

触龙又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的确是很可怜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还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也是为她做一个长远的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太后说:“是这样。”触龙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被赵王封侯的子孙还有后人在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被封侯的子孙的还有后人在吗?”赵太后说:“这我倒没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地位高而没有功勋,占有了太多珍宝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您一旦百年之后,长安君想在赵国站住脚就更不容易了。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这样,齐国的救兵才出动了。

触龙说服赵太后,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使得齐国出兵救赵,赵国得以摆脱险境。触龙之所以能成功地说服太后,关键在于他抓住了赵太后“爱子”的心理。面对赵太后高度戒备的心理,触龙没有直接劝说赵太后,而是从“家常话”谈起:身体状况、饭量大小等老年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使赵太后产生了知音之感,她戒备的心理得以放松。接着,触龙抓住老年人爱子的共同特点,并以燕后的事例,说明爱子的正确方式:若爱子必为其长远计,为长远计者不在于封侯,而在于使其立功。最后,触龙直言相劝:长安君此次出使齐国,是立功于赵国的难得好机会。所以赵太后最终接受了触龙的观点。

要说服对方,说话就要抓住对方的心思,让对方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使说服工作更加容易。交谈是说服对方的预备工作,请养成积极主动地用语言去打动对方的习惯。

其次,投其所好,将心比心。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俗话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许多说服工作遇到困难,并不是我们没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劝说者与被劝说者固执地据守本位,不替对方着想。如果换个位置,被劝说者也许就不会拒绝劝说者,劝说和沟通就会容易多了。

投其所好,将心比心,在说服的过程中,会有很好的效果,至少别人不完全认为你站在一个说服者的角色,而是真正地为他着想,所以,就会很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独生子欲将牛牵回牛棚,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牛也不进去。家中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仅拿了一些草让牛悠闲地咀嚼,并一路喂着它,就很顺利地将牛引进了牛棚里,剩下两个大男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钓鱼时所用的鱼饵,不是你所喜欢吃的东西,而是鱼最喜欢吃的食物。与人交谈沟通时,勿忘“投其所好”。

看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传记的人都会惊讶无论是牧童、农民、劳工,还是政治人物、商业巨子,都能和罗斯福谈得很投机,这其中存在什么秘诀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罗斯福是个历史上相当成功的政治人物,他深知获取人心的捷径,就是谈论他以为最值得谈的事。罗斯福无论接见任何人,无论其地位高低,在前一晚肯定要预先阅读对方有兴趣的谈话资料。所以,所有见过他的人,每一个都会对他有很好的评价。

同一种意思,换个说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话的意思本来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语言这门艺术很是奇妙,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换种说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有些词虽有相同的意思,但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却不一样。所以,在运用语言时,要尽量选择最能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来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

1840年2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撒克斯·科巴格·戈萨公爵的儿子阿尔巴特结婚。他俩同年出生,又是表亲。虽然阿尔巴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在女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阿尔巴特也渐渐地关心起国事来,终于成了女王的得力助手。

有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吵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卧室,紧闭房门。女王理事完毕,很是疲惫,急于进房休息,怎奈阿尔巴特余怒未消拒不开门,他故意漫不经心地问:“谁?”

英国女王。”屋里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

维多利亚女王耐着性子又敲了敲门。

“谁?”

“维多利亚!”女王威严地说。

房门仍旧未开。维多利亚徘徊半晌,又再次敲门。

“谁?”阿尔巴特又问。

“我是您的妻子,阿尔巴特。”女王温柔地答道。

门立刻开了,丈夫双手把她拉了进去。这次,女王不仅敲开了门,也敲开了丈夫的心扉。

以退为进,棋高一招,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说服工作是必须坚持原则的,但是,不能认为只有一直进攻而决不后退才是坚持原则。特别是一味地坚持,容易使沟通形成僵局,反而不利于实现原定目标。这时退便是高招。先退一步承认对方说得对,而后抓住机遇进攻驳斥对方不对,这种沟通方法就叫做以退为进,“退”是策略,“进”才是目的。

某电气公司推销员W,想去老客户处推销一批新型发动机。谁知,刚到一家公司,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劈头就是一句:“你还指望我们买你们的发动机?”一了解,原来他们购买的发动机发热超标,W无法知道详情就退让一步道:“先生,我的意见和你相同,若发动机发热过高,别说买,还应该退货!”“当然。”总工程师缓和多了。W乘机问道:“按标准,发动机的温度要比室内高出70°F,对吗?”总工程师答道:“但你们的产品已超出这个温度,那次曾把我的手烫伤了。”推销员W反问:“车间温度多少?”当听说也是70°F时,W转退为攻:“好极啦!车间是70°F,加上应有的70°F,一共140°F左右,如果用手触摸势必会烫伤啊!”总工程师点头称是,W立即补上:“今后可不要用手去摸发动机了。放心!那是完全正常的。”结果,W又做成了第二笔买卖。

推销员W先让一步,同意对方看法,然后从具体数字入手进行反攻,一举成功。

“换位”是说服人的催化剂。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说服别人,要尽可能地掌握对方的情况,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诚地帮助对方分析利弊得失,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这样能更容易地说服对方,打动对方,掌握说话的主动权。秦朝末年,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赵地被张耳占据后,号称武信君。委托蒯通到范阳去说服范阳令徐公投降。蒯通到达范阳,见了徐公就说:“我是范阳一介草民蒯通。据我分析现在的形势,徐公你可能活不了许久了。我特意来给你吊唁来了。不过,如果你听我蒯通的话,也可以有一条生路,我也是来向你表示祝贺来了。”徐公就说:“你怎么知道我活不了许久?”蒯通就说:“你在范阳为官已经10年了。你为了把秦国的法令落实到底,杀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孩子成为孤儿;你断人家的手足,黥人家的面孔,这样残忍的事情你做得够多的了。他们的亲人早已对你恨之入骨。他们为什么不用锋利的尖刀插到你的腹中把你杀死呢?那是因为他们害怕秦国的法律。如今天下大乱,秦国的法律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那些慈父孝子正在争着要用利刃把你杀死。一来要化解他们对你的怨恨;二来杀你也可以得到名利。所以我蒯通知道你活不长了,这才来给你吊唁。”徐公又问:“你怎么还祝贺我有一条生路呢?”蒯通说:“武信君不嫌弃我是一介草民,肯向我请教关于战争的问题。我对他说:‘打了胜仗才能得到土地,攻取之后才能得到城池,这种战术已经很落后了。不战而得地,不攻而得城,一纸公文就能搞定千里。你们愿意听这样的谋略吗?’他们的将领都很感兴趣。我就说:‘以范阳令徐公为例,他可以整顿士卒坚守城池。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怕死而贪图富贵的。战到不行的时候他要投降。那时士卒都有了怨气,很可能把范阳令也给杀了。这件事情一定会传出去。其他地方的官员知道范阳令先投降也被杀害了,必然要固守。这样,其他城池就不好攻打了。现在不如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范阳令徐公,一直把他迎接到燕赵接壤的地方。使其他城池的官员都知道,范阳令一投降就得到了富贵荣华。这样,就会争着来投降。这就是我说的一纸公文可以搞定千里。’现在你要是听我的话投降武信君,不但可以生存,而且还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结果蒯通说通了范阳令徐公。这也是蒯通站在徐公的立场上把利害的结果陈述清楚了。

可见,“换位”真的是说服人的催化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