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治“不倒翁”冯道

政治“不倒翁”冯道

时间:2022-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不倒翁”冯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在短短半个世纪中,便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般,几乎令人眼花缭乱。五代的冯道是我国历史上颇受訾议的人物。后世因其历事五姓,每加非议。

政治不倒翁”冯道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在短短半个世纪中,便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般,几乎令人眼花缭乱。而“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短命的皇帝统领的也都是一批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衰败而荣华过去转眼成烟。但也并非没有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从未倒下一次的人。冯道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冯道,字可道,是河北瀛州景城人。他先后事四姓十位皇帝,均能进退得当,久享福禄。那么是不是冯道有怀抱经天纬地之才、安邦治国之志,历代君主都缺之不得呢?恰恰相反,他既无政治建树,又乏民族气节,一旦国难临头,就另攀高枝一走了之。他从不以国家大业为己任,只一味追求高官厚禄,弃国背君对他来讲如奴易主一般容易。

相传他未成名问相时,就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他认为吉人自有天相,那么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通津坦程。冯道的一生确确实实是按着这一座右铭去做的。

唐末时,他曾做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任用他为巡官,以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唐建立时,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唐明宗时,拜端明殿学士,后来又做了宰相。

对皇帝,冯道正直、忠义,敢于谏诤。在任唐明宗宰相时,冯道规劝明宗谨慎遴选官吏,指出“得其人则治,非其人则乱,不可不慎选”;不管庄稼收成如何,他都请求多关注农夫,并背诵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的诗,不要伤农。他常劝诫明宗:“臣做河东掌书记的时候,有一次奉使去中山,途经井陉,地势险峻,臣害怕马失前蹄,紧握衔辔,不敢稍有怠慢。及至过了井陉来到平地,臣以为前面即是坦途,哪知思想一放松反倒跌伤皮肉。大凡身蹈危地时思虑周到反获保全,而居安忘危却反遭不测,仁主应引以为戒。”

还有一次,水运军将在临河县得到一个玉环,玉环玲珑剔透,上刻“传国宝万岁杯”六个字,于是他们把玉杯献给明宗。明宗爱不释手,常把它示与众臣赏玩。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冯道却故作深沉地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

明宗不解,深问冯道:“何谓无形之宝?”

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人说,‘大宝日皇位,何以守位则日仁。’”

明宗虽贵为皇帝,却是个武将出身,这么文雅的东西他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待要再问,冯道已飘然远去。明宗只好唤侍臣为他讲说,好半天才弄明白,觉得冯道马屁拍得实在是高,心里甜滋滋的。

在冯道为相期间,“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后来,明宗死了,他再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叛,愍帝领兵奔卫州。愍帝前脚一走,冯道就率百官将潞王迎入,潞王继续用他为相。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毫不畏惧,打了个包又投奔了后晋,一顿巧言游说,石敬瑭任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继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当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在军中,住在一茅庵之中,不设床席,就卧于一束枯草之上。有一位将士从别人那里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为妾,冯道却之不过,便将她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访求她的主人,最后将她送还——一时美名远扬。

后晋仅仅存在了十一年,不久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入开封,擒了出帝。大臣们或死节或出逃,冯道依然方寸不乱,他从从容容地到京师朝拜契丹主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斥责冯道:“你在唐曾事四帝,可谓开国守业之臣。唐亡则事晋,也历二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如此不忠不义,本王怎么信你?”

冯道并不羞愧,心平气和地立在一边听耶律德光责骂。许久,耶律德光训完了,又问冯道:“你为什么来朝?”

冯道大言不惭地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

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的老儿?”

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

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

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北归,冯道曾从至常山。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汉,被封为太师。四年以后,即公元951年,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冯道依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站到郭威的麾下,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一张厚脸皮求得太师兼中书令之职。

三年以后,后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文治武功为五代皇帝之冠。他初即位便赶上刘圣攻上党。柴荣召集大臣,说:“刘圣欺朕年少,国家新立且遇大丧,以为我一定不能出兵迎战。朕以为善用兵者应出其不意,我想亲自督战攻打刘圣。”冯道竭力劝阻。柴荣说:“朕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必亲自出征,朕因何不可?”冯道以为柴荣年幼,定无主见,况唐太宗何等人物,于是说:“陛下不可与唐太宗比。”柴荣大怒,他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曾历四朝,侍奉过连自己在内十位君主的老家伙,于是降旨罢去太师,然后率兵出征。冯道这些年闯过了大风大浪,而今在小小的柴荣这儿翻了船,又羞又恼,不久就死了。

五代的冯道是我国历史上颇受訾议的人物。冯道生活的几十年,天下纷纷扰扰,戎夷交侵,民如倒悬之急,冯道却怡然自得地做他政治上的“不倒翁”,还著书《长乐老自叙》,津津乐道地讲自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的官阶封爵,自号为“长乐老”,怪不得欧阳修骂他“可谓无廉耻者矣”,司马光骂他“乃奸臣之尤”。

冯道为什么挨骂?原因是他历仕十君,三入中书,居相位二十余年,是个不倒翁式的人物。他在后唐、后晋均任宰相;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他出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任太师、中书令。因此,在五代时,除了未在后梁任职外,他在四朝都是显宦,加上契丹,共为五朝。后世因其历事五姓,每加非议。几千年来人们敬重的是忠贞不二、守节不移的臣子,厌恶的是朝秦暮楚的软骨头,冯道历仕五朝,受到非议,自在情理之中。

其实,这种看法有些偏颇。五代从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为时只有五十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且都国祚不永,最长的后梁立国才十六年,最短的后汉只有四年。处于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要求五代的大臣都从一而终,那是不现实的。不少人都出仕过几朝,不独冯道一人如此。后晋的郑韬光“凡事十一君,越七十载,所仕无官谤,无私过”。他比冯道还多事一个皇帝。为什么人们独独对冯道就这么苛刻呢?

如果不带偏见的话,我们便不能否认冯道也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首先他敢于谏诤;其次他为官清廉,从不以富贵骄人,他自己的俸禄,悉以赈济乡邻,所居之处环堵萧然,仅避风雨而已,这在贪浊污秽的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最后,荐举贤能,延纳后进。冯道却敢于力挽颓风,打破门第禁区,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有私怨也不计较。

冯道没有多大的政治建树,却能够历仕五朝十君都位极人臣,自然有其非常之心态,非凡之举止。政治场上熙熙攘攘,自有其一定之规则,在冯道的身上,当可以摸索出其中三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