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他三尺又何妨”

“让他三尺又何妨”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让他三尺又何妨”“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赶忙写信让人送到北京,要张英压一压吴氏的气焰。吴氏自觉羞惭,也随之退让三尺。据说,至今仍闻名遐迩的桐城那长100米、宽六尺的“宰相府”和“吴氏宅”之间的“六尺巷”就是这样来的。可见,安分、“让他三尺又何妨”般的宽容是张英、张廷玉父子以及后代能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让他三尺又何妨”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一首传诵颇广的名诗。

这首诗出于何处?版本甚多。但时间上则都限于清朝。一般认为此诗系康熙年间的张英所作。张英(1637—1708年)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正一品。他的老家在安徽桐城。有一年,他的邻居吴氏要侵占他家的宅边地。家里人赶忙写信让人送到北京,要张英压一压吴氏的气焰。谁知张英在看信后写了上面那首诗让来人带回。意思很清楚:容忍、退让。家里人见到诗后,主动退让三尺。吴氏自觉羞惭,也随之退让三尺。你让三,我退三,就有了“六尺巷”。据说,至今仍闻名遐迩的桐城那长100米、宽六尺的“宰相府”和“吴氏宅”之间的“六尺巷”就是这样来的。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一个开创盛世之初,一个勤政务实,一个文治武功兼佳,所以这三朝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但是众所周知,皇帝终归是皇帝,唯我独尊,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所以,要在皇帝身边安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可是,从张英到后人更熟悉的张英第三子张廷玉(1672—1755年)及张英长子张廷瓒、五子张廷瑑都位居高位而历经三朝不倒,这与张家严谨慎勉、低调处世、与人不争不无关系。尤其是张廷玉,康熙时进士,雍正时的军机大臣,乾隆时又备得信任,加太保,为官三代,共50年。这和张廷玉始终坚持“和为贵”、“淡泊”,少与人争的家传处世哲学分不开。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在殿试获得一甲第三名(探花)时,张廷玉以“臣已居高位,今若子又登一甲三名,挤天下寒士进阶之位,心实不安”为由跪请雍正换人,深得雍正赞赏。

据说,张英在桐城郊外的两条小河交汇处建造了一个“双溪草堂”,书斋门联是“俭勤自是治家本;和顺端为受福基”。可见,安分、“让他三尺又何妨”般的宽容是张英、张廷玉父子以及后代能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