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渊为什么被李世民赶下皇位

李渊为什么被李世民赶下皇位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在屋檐下,必须要低头面对强势,有时候要学会适当的“低头”,但这种低头并不是趋炎附势,跟股市丧失自我,而是一种卧薪尝胆的磨练,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就要练就刚柔并济的本领。有时候在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

人在屋檐下,必须要低头

面对强势,有时候要学会适当的“低头”,但这种低头并不是趋炎附势,跟股市丧失自我,而是一种卧薪尝胆的磨练,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就要练就刚柔并济的本领。

有一句俗语:“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时候在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志进取者,将此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生养息的时间,而绝不一味地消极乃至消沉;而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将此看作是事业的尽头,或是畏缩不前,不愿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面对强势,有时候要学会适当的“低头”,但这种低头并不是趋炎附势,跟股市丧失自我,而是一种卧薪尝胆的磨练,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就要练就刚柔并济的本领。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乃至权力斗争,极其复杂,有时更是瞬息万变,忍受暂时的屈辱,厚脸低头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就成了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西汉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他不低头就把自己弄到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奋起还击,闹出人命吃官司不说,很可能赔上一条小命。

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低头”,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送上了断头台,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在待人处世中,“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处世的一种柔软,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