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关于分粥的故事

一个关于分粥的故事

时间:2022-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 制度效应:一个关于分粥的故事约束人们行为的各种规矩称为制度。选举一个一个监督委员会和分粥委员会,以便形成制约和监督。罗尔斯将社会财富比喻成一锅粥,而这锅粥并非敞开的“大锅饭”,因此罗尔斯假设用7个小矮人来一起分粥,换句话说,事实上这7个小矮人代表的却是政治经济学体制下的广大人民。

6 制度效应:一个关于分粥的故事

约束人们行为的各种规矩称为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制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一个小木屋中同时住着7个小矮人,他们不想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吃饭的问题,即分吃一锅粥,可是,无任何容器来进行称量。这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用了这样的一些方法来进行试验:

(1)规定一人负责分粥时的相关事宜。大家很快就发现,这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就换了人,结果还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是最多最好的。因此,大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权力会导致腐败,而绝对的权力就会绝对腐败!

(2)大家轮流主持分粥,且每人一天。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可是,在一星期中,每人只可以一天吃得饱,且还有剩余,其余的6天都是饥饿难耐。得出的结论是:浪费资源!

(3)选举一位品德最好的人,还可以维持基本的公平,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拍自己马屁的人多分。得出的结论是:毕竟是人,而不是神!

(4)选举一个一个监督委员会和分粥委员会,以便形成制约和监督。公平是基本做到了,但是,因为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许多种的议案,而分粥委员会又会据理力争,等粥一分完,却早就凉了!得出的结论是:相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普遍存在!

(5)每人通过轮流值日来分粥,可是,由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是,7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同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这个就是分粥的难题。要让分粥的工作做得既有效率,又很公平,却并非一件易事。幸运的是,7个小矮人最终通过博弈与实践,达到了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罗尔斯是一位政治哲学家,他在其所著的《正义论》中提出了所谓的“分粥”规则。通过这个颇有意思的小故事,罗尔斯所要揭示的问题却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罗尔斯将社会财富比喻成一锅粥,而这锅粥并非敞开的“大锅饭”,因此罗尔斯假设用7个小矮人来一起分粥,换句话说,事实上这7个小矮人代表的却是政治经济学体制下的广大人民。而上面小矮人所做的不同试验,很明显,代表的就是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无精确的计量状况下,不管挑选谁来分,都会存在利己的嫌疑。通过多方的博弈后,最后解决的方法就是第5种,那就是分粥的人最后喝粥,要等到所有的人把粥领走后,分粥者自己才可以领取剩下的那份。因为只有让分粥的人最后领粥,才能给分粥的人提出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每碗粥必须都得分得很均匀。很显然,如果分得不均匀,自己的肯定就是最少的那碗了,做必须合理分配,才可以让自己不会吃亏。由此可见,分粥的人就算只是为自己着想,结果都是公平与公正的。

所有的分粥者人人都是自私的,无一个大公无私,这是前面所述的5种分粥制度假设的前提。正是因为这样,他们一有机会,就会以权谋私。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说:“自由的政府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并非以信赖。由此可见,在权力这个问题上,不可以建立在对人性信赖的基础上,而是要通过法律对其加以约束,并防止其行为不端。”因此,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们交易和选择的结果。好的制度则会清晰而精妙,也就是简洁而又高效,让人为之感叹。

分粥规则给许多人带来的都是思考与启发。例如,学校的管理者可以反思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简洁而且高效,是否能在有所制约的基础上更好的激励全校师生。

“滥竽充数”的故事在《韩非子》中有所记载。齐宣王对音乐十分爱好,很喜欢听人吹竽。每当听乐师吹竽,必定得挑选300个乐师来共同合奏给他听。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爱听合奏,便把自己推荐给了齐宣王。齐宣王非常高兴,并以优厚的待遇将他留下。而南郭先生实际上根本就不会吹竽,每当合奏时,他全是装腔作势。后来,齐宣王逝世了,由他的儿子齐湣王接替了王位,可是齐湣王却喜欢听乐师独奏。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立马逃走了。

人们几千年来,一直将南郭先生当作以外行充专家、以次充好的典型,可是,对形成南郭先生这种人的制度原因却几乎无人进行考虑。人全都是有理性的,要在付出劳动既定时所获得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或者在获取利益既定时所付出的劳动达到最小化。齐宣王实行的制度是一种平均主义“大锅饭”,不管竽吹得好与坏、付出的劳动有多大,而得到的食物却都是同样的,这样的话,吹竽者出的力当然是越少越好,从而装作一副吹的样子却无需用力。因此,更多的人会以南郭先生不吹却依然可获取同样的食物为榜样,并进行效仿,从而使乐团的竽声变得越来越小。这就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所导致的集体无效率。

而当齐湣王对制度一进行改变,吹竽要一个一个地来时,摆在南郭先生面前的却只有努力学吹竽或者被淘汰这两条路,而南郭先生最终选择的却是逃之夭夭。南郭先生这种人一被淘汰,其他人就会被激励,从而效率就肯定会得到提高。

事实上,人的勤奋或懒惰是由制度所引导产生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依靠道德说教去使人性得到改变,还比上用制度去对人性进行引导。恶的人性在合理的制度之下,也能产生好的行为;善的人性在不合理的制度之下,也能产生坏的行为。由此可见,合理的制度,对不规范的行为确实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与约束作用。

不管是国家的制度,还是学校、企业的制度,跟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新制度的产生,往往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尽管最初制度的制定初衷是出自于约束某些人,但是最终成为制度受益最大者的却是每个守规矩讲信义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