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洲酒店大亨

亚洲酒店大亨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 亚洲酒店大亨2004年,《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地产业和酒店业大亨、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并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此后的十年间,郭令明不断地开疆辟土,以城市发展作为上市旗舰,主力扩张酒店业,不断在世界各地收购酒店,以实现他打造一个全球性酒店王国的理想。

7. 亚洲酒店大亨

2004年,《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了东南亚富豪名单,地产业和酒店业大亨、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以2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新加坡首富,并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这个结果在商界人士看来,是理所当然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郭令明正是当年丰隆集团创始人郭芳枫的长子。

但是切莫以为郭令明是那种衔着金汤匙出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富二代,守业和二次创业的难度,一点也不在打江山之下。对于外界“并非自己打天下”的质疑,郭令明是这样回答的:“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自己打天下,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的,所有企业家也不必从赤手空拳做起。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所继承的产业。因此,在谈论企业家时,我们不应限定自己必须白手起家。”

这样的回答足见郭令明的睿智,其精明强干之风也可略窥一二了。1995年郭芳枫去世后,时年54岁的郭令明成为郭氏家族第二代掌门人。此后的十年间,郭令明不断地开疆辟土,以城市发展作为上市旗舰,主力扩张酒店业,不断在世界各地收购酒店,以实现他打造一个全球性酒店王国理想。早在1993年,丰隆在新西兰就一口气买入20家酒店,同年以19亿元购入伦敦告罗士打酒店、香港日航和吉隆坡丽晶酒店。

最轰动的一次是1995年,丰隆联合阿拉伯王子,以25亿元购入了纽约广场酒店。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丰隆依然不减合并的胃口,1999年以接近50亿元的资金又一举收购28家美国富豪酒店,使新加坡丰隆旗下酒店达到逾百家。郭令明也被誉为以低价出击而闻名的“商界猎人”。

不过郭令明并不是一味地冒险,他知道怎样应对风险。他曾经说:“要应对可计算的风险,也就是要衡量冒着风险能得到多少利润。其实每单生意都有内在的风险。我初入商界时,每当看到父亲应对风险都会颤抖。现在,随着经验的积累,我能够应付大得可计算的风险。”

他也相信做生意务必把重点放在本身所熟悉的行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更是需要集中发展核心业务,等到业务上了轨道再开创对现有业务起辅助作用的新业务。“如果你在自己的后院无法成功,那么要在别人的后院做到这一点将是相当困难的。”正因如此,郭令明接手集团后的初期,主要倾向于丰隆的老本行酒店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对酒店的收购,以及之后的整合盈利,难度颇大,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资金链的断裂。故而在资金的使用上,郭令明一向非常谨慎,对成本精打细算。他尤其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现金的周转非常重要,除非是必要的,否则他会冻结所有的资本开支,保留越多的现金越好。他说:“掌握现金不但能够让我们应付日常的财务运转,而且当机会来临时,才有能力收购更多的酒店资产。”

上世纪,丰隆集团主要把扩张的重点放在欧美,近几年来,郭令明也看到了中国内地的无限商机。他受访时坦言,集团过去把扩充业务的主力放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一连在欧洲好几个城市投资酒店和管理酒店。这主要是因为那时欧洲的酒店市场机制已建立起来,交易很快可以谈成,回报率也高。而在中国,他本身就曾经历过一门酒店生意谈了三几年仍谈判无果,最后不得不放弃另找投资新天地。不过,随着全球把资金转移到亚洲,丰隆集团也决定把握机遇进军中国。郭令明说,集团要尽量把酒店的版图扩大到各主要城市,目前集团在中东也相当活跃。

除了合并,郭令明还以收购地皮作为发展酒店的策略。“我们会买地,自己建酒店,并在酒店附近进行产业发展,这是‘一石二鸟’的方法,亦是许多私募基金采用的法则。”这个法则,让郭令明的酒店事业盈利丰厚并能永续发展,由此奠定自己酒店大亨的地位。

郭令明在全球很多地区都是以酒店业投资方身份出现,并委托其他酒店管理集团专门管理,此举有利于其吸取其他酒店集团的优秀管理经验,提升自身酒店集团的管理水准。不过近年来,郭氏也有一些自主管理的品牌酒店,如千禧大酒店等。

从酒店业到房地产业,丰隆集团的扩张步伐快速而稳健。对此,郭令明坦承:“我们经营房地产业40多年了,但是有时也犯错误,因为有些变化我们没有预见到。其中有经济的变化,也有环境造成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应变计划,这样即使犯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对待错误,唯一可行的措施是承认错误。”

总结起来,丰隆集团执行主席郭令明就是这样洞察先机、细心谋略、衡量风险,再大胆出击,一拳一脚打下自家的酒店和房地产帝国的。当然,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必然包括曾经失败或犯过错误,财富是由磨难和勤奋换来的。郭令明说过:“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丰隆考虑将核心业务多元化,当时,有一位高级经理人说他能做一项业务,年利润率达100%。我当时太年轻了,相信他能做到。我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也不想去调查,我只是相信他。结果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员工和订单,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一项都没有。公司亏损,资本血本无归。我当时非常固执,不相信该项目会失败,于是追加了更多资金,结果仍不见起色。最后,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关门了事。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败案例,错误在于过于信任高级经理人,涉足不熟悉的行业,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内在的风险。”

对年轻时的回忆,更多地还在于对父亲教诲的感恩之情,郭令明除了对父亲感到敬畏,也存有很大的感激。他坦言在年轻时无法理解父亲对成功的渴望和决心,曾经有一回他受不了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而逃到马来西亚“避难”。可是郭芳枫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儿子的栽培,反而在马来西亚委托了一个导师来指导儿子。抚今追昔,郭令明承认:“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