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率市场化是货币政策奏效的必要条件

利率市场化是货币政策奏效的必要条件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率,本质上是资金的价格,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经济的或非经济的、货币的或非货币的因素使资金供求发生变化时,就在利率上体现出来,如果利率是市场化的,则利率必然在货币政策调整时自发提高或降低。总之,管制下的利率延长了实现货币政策效果的时滞,制造出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了经济波动的效果。

利率,本质上是资金的价格,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经济的或非经济的、货币的或非货币的因素使资金供求发生变化时,就在利率上体现出来,如果利率是市场化的,则利率必然在货币政策调整时自发提高或降低。并且,利率随着资金供求关系相对变动而变动,一定程度下,就会自发停下来,使资金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市场化的利率,有配合体现货币政策调整的作用;而管制下的利率,即使时常调整,仍很难及时适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反映时常变化的资金关系。

宏观经济方面,市场化的利率是调节储蓄与投资,使宏观经济总量达到平衡的经济杠杆;在金融方面,利率调节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资助调节货币总量中的流动性比例,利率被管制,意味着利率是一个政策工具,在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过程中,它成了一个外生变量,操作中便会发生与其他政策工具不协调的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M1和M2,在经济过热时,客观上需要采取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在紧缩初期,由于利率的上升跟不上宏观控制的需要,仍处于偏低水平,起着与宏观政策相反的作用,部分抵消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收缩效果,因而不能很快地达到抑制居民过高的消费倾向从而增加储蓄、抑制企业过高的生产冲动和资金需求最终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在货币上的表现,M2的准货币未能吸纳一部分M1,而是反过来继续下滑,向M1转化,起了补充M1,阻止其下降的作用。

总之,管制下的利率延长了实现货币政策效果的时滞,制造出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了经济波动的效果。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把放开利率作为金融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

如果说以上几个主要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注意财政收支大体平衡,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再辅之以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的调节,适时抑制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就能控制物价的上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