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只关注剔除食品核心通货膨胀,可能会误导货币政策的走向。以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为例,中央银行应该以核心通货膨胀作为决策参考依据,并采取前瞻性的决策规则。当非核心通货膨胀呈现上升趋势时,中央银行的加息政策并不能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反而可能对核心通货膨胀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冲击。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随机冲击对CPI的影响较大,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

既然以核心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目标既有政策上的理论优势,也有政策风险,那么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如何选择呢?是应该选择核心通货膨胀指标,还是应该选择标题通货膨胀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一方面,既然核心通货膨胀在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时有很多理论优势,且构建核心通货膨胀指标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关注重心已经成为国际惯例,那么我国也应该和国际接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科学构建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并在货币政策决策时将核心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点参考指标。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央银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通货膨胀的未来趋势,也有利于减少货币政策的过度波动和维持货币政策可靠性和可信度。

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央银行在分析价格形势以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应只关注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货膨胀,因为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对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也应予以足够重视。虽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依然较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由此可见,食品类商品的支出占我国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较大,对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核心通货膨胀,也要关注标题通货膨胀。

此外,我国CPI篮子中食品类分类价格指数的权重超过三分之一,从前文的分析可知,食品价格的波动不仅是导致我国CPI波动的短期驱动力,而且也是长期驱动力。从CPI的分类数据来看,食品类价格波动幅度大且频繁,而非食品价格的走势则相对平稳,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会增加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且,我国的食品价格上涨与粮食价格上涨关系密切,而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务农劳动力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可见,食品价格的变动包含了反映未来价格变动趋势的有用信息,对科学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关注剔除食品核心通货膨胀,可能会误导货币政策的走向。

很显然,核心通货膨胀在反映物价水平的长期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而标题通货膨胀在反映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方面具有优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调整货币政策时需要同时兼顾核心通货膨胀和CPI等标题通货膨胀指标。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根据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调整货币政策时,应主要关注CPI等标题通货膨胀指标;但考虑到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健性,调整货币政策在关注CPI等标题通货膨胀指标的同时,也需要前瞻性关注核心通货膨胀指标。

以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为例,中央银行应该以核心通货膨胀作为决策参考依据,并采取前瞻性的决策规则。利率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国内需求,从而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其效果主要反映在核心通货膨胀中。其原因在于CPI中的非核心通货膨胀部分,即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性较强,容易受到供给冲击和国际市场的影响,而这些不是可以通过国内利率政策所能调节的。当非核心通货膨胀呈现上升趋势时,中央银行的加息政策并不能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反而可能对核心通货膨胀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将核心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参考依据,并及时向公众公布核心通货膨胀,以便公众可以更好地进行通货膨胀预期。如果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将核心通货膨胀作为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那么利率政策的决策就具有一个客观的依据,从而可以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也可以减少利率政策的两难性。同时,市场主体对加息或减息的预期会变得相对统一和稳定,有助于家庭、企业及金融机构进行理性的消费、投资和借贷决策,避免经济中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和波动。

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举措来看,我国核心通货膨胀对其有什么启示呢?我们选取了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这一阶段的CPI和核心通货膨胀的数据,结合这一期间的货币政策措施来进行分析。之所以选取这一期间,主要是因为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经历了新一轮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CPI涨幅创下近20年来的新高,但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持续时间并不长,2008年2月后CPI陆续回落,CPI跌幅又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而同期我国的货币政策先是适度从紧,而后则是适度宽松,所以这一期间CPI的波动和货币政策措施都具有代表性。

我国2007年以来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源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又恰逢冰冻灾害和地震的冲击,同时也遭遇到国际油价大起大落的冲击,特别是随后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使之形成较为鲜明的特征,这是该轮通货膨胀的时代背景。从前文可知,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CPI在2008年2月达到整个样本期的最大值108.7,在2009年7月达到整个样本期的最小值98.2,极差为10.2。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大幅度波动,在较大程度上归结为这一轮通货膨胀期间,我国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随机冲击。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随机冲击对CPI的影响较大,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进一步,2008年3月以后,CPI逐月回落,2009年2月已经回落到100以下,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历时近20个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CPI具有明显的大幅度波动,但核心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这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是所经历的冲击剧烈,但历时较短,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大,而核心通货膨胀则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所隐含的意义是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措施来看,2007年全年先后6次加息(2007年3月18日由2.52%上调到2.79%,5月19日上调至3.06%,7月21日、8月22日、9月15日分别加息至3.33%、3.6%和3.87%,12月21日再次调整到4.14%),而2008年上半年,尽管3月份的CPI已经开始回落,但是中央银行在2008年1月25日、3月25日、4月25日、6月25日又连续四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调整的实质是延续了货币政策从紧的态势。在CPI回落7个月后的2008年10月份,从紧的货币政策开始松动,其标志是将存贷款基准利率从2007年的较高水平向下调整。从核心通货膨胀来看,2008年3月后,由于受较大惯性的作用,以及随机冲击的影响,核心通货膨胀并没有和CPI同步回落,直到数月后,核心通货膨胀才开始回落,而中央银行正是在这一时间开始降低利率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关注核心CPI”的观点。以上关于这一轮通货膨胀和核心通货膨胀的特征分析说明,中央银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前瞻性地关注核心通货膨胀及其动态调整行为,基于核心通货膨胀的预期和惯性调整从紧货币政策,在遭遇诸如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等随机冲击时,应充分地预期这种冲击可能产生的效应,及时果断地调整货币政策。可以说200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执行服务于扩大内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是及时的而且是必要的。

2003年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根据这一表述,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价格稳定的含义是什么呢?美联储前主席Volcker(1983)对物价稳定提出了如下的定义:“一个可行的关于物价稳定的合理定义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预期物价的整体涨落不会对经济和金融行为产生普遍而深入的影响。”Greenspan(1994)以类似的方式描述了价格稳定,“当物价稳定的时候,家庭和企业不需要考虑物价平均水平变化的因素来做出决定”。由此看来,价格稳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平均通货膨胀率处于较低水平;二是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处于狭窄范围。从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实质上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多目标约束,但从货币政策实践角度来看,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老百姓而言,标题通货膨胀远远比核心通货膨胀重要得多,因为“民以食为天”,我国的CPI中食品类价格指数占三分之一以上,食品价格上涨太快会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的安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应该只关注核心通货膨胀,而是应该关注标题通货膨胀。但是需要区别的是,我国的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关注标题通货膨胀,并采取包括行政干预等有效措施,努力稳定非核心通货膨胀,例如国务院2010年11月采取的16条措施,通过增加食品供给量、降低流通成本来稳定物价,就是非常正确、正中要害的政策措施。但是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还是应该盯住核心CPI,因为它对非核心通货膨胀的变化基本是无能为力的。

尽管我国目前尚没有明确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但核心通货膨胀仍然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的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强,制造业工人工资的提高会带动整个社会劳动力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将会带动物价的普遍上涨,从而核心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上升,由于核心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而推动物价水平出现持续的螺旋式上涨,因此,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要高度关注核心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时滞性,使得货币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如果预期未来通货膨胀可能上升,就必须采取“超前行动”来控制通货膨胀。而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有助于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趋势,可以为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前瞻性理论依据。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应当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由于现实的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都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僵硬的规则会限制货币政策的判断力和灵活性,并且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应该注重与公众的及时交流沟通,提高透明度,以便形成更多的共识,降低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央银行可以根据核心通货膨胀设定中短期的通货膨胀目标,以减少货币决策当局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货币决策部门的可信度和政策透明度。在制定中长期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的确应该重点关注核心通货膨胀,在对短期内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中央银行更应该强调标题通货膨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