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球电讯走投无路

环球电讯走投无路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环球电讯成立仅仅5年就成为美国电信业的巨头,曾被认为是“以光速致富”的新经济典型代表,而衰败起来同样也是“光的速度”。环球电讯的倒下是全球最大的宽带泡沫破裂。和黄收购环球电讯自然有其商业利益的考虑。据悉,此次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环球电讯现有资产的评估分歧太大。环球电讯的通信网络直接连通美国和世界各地,其敏感性大大超过了巴拿马运河。

环球电讯成立仅仅5年就成为美国电信业的巨头,曾被认为是“以光速致富”的新经济典型代表,而衰败起来同样也是“光的速度”。

以光速致富的环球电讯以同样的速度走进了破产深渊。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没有哪个行业能如此有效地演示如此有创造性的破坏”,他指的是疯狂的光缆建设投资之后产生令人瞠目的过度剩余,依托互联网和电信业增长神话的光缆通路成为从上个世纪开始的投资泡沫的又一个累赘。这一系列泡沫导致了产出市场落后于投入市场,个人致富光环遮蔽了公司实际业绩增长,并非严谨清晰的会计制度加速了泡沫的汹涌与破灭。

近年来,环球电讯公司建设了连接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的电信网络,但也正因如此,该公司举借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由于光纤网络容量过剩,宽带通信市场需求不振,语音和数据传输服务费下滑,环球电讯公司经营连续出现亏损,2001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34亿美元。为了度过难关,环球电讯曾想方设法实现重组,公司宣布削减资本支出,裁员3200人,并出售部分海底网络和桌面交易系统。但在整个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环球电讯苦日难度。股民更是用脚投票,2002年1月28日,公司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未超过1美元,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在同一天,由于融资困难,无法偿还巨额债务,环球电讯董事会主席温尼克宣布公司负债124亿美元,濒临破产,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毫无疑问,环球电讯是美国工业界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然而当它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时,曾经的电信巨人已经形同一堆垃圾了。事实上,环球电讯公司的破产似乎早就在业界的意料之中,因为它早就危机四伏了,发展到申请破产保护也是顺理成章的。

在1月28日提交的破产申请文件中,公司的资产为224亿美元,负债124亿美元,按资产计算,该公司是继安然、德士古和美国金融公司之后,美国第四大濒临破产的企业,也是全球电信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环球电讯的倒下是全球最大的宽带泡沫破裂。虽然它耗费五年时光和150亿美元,已经在美洲、欧洲和亚洲27个国家近2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一个高速互联网和电话网络,但是这远远比不上它黯淡的速度,其股价从最高60美元惨跌到20美分以下,400亿美元市值被人间蒸发,前后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环球电讯申请破产保护当日,一直与环球电讯有业务往来的和记黄埔集团与新加坡科技电讯媒体( STT)决定,联手购入环球电讯约70~80%的股权,两家公司将出资58亿港元(7.5亿美元),条件之一是环球电讯的重组计划于8月前获得法院批准。

和黄自1999年出售英国流动电话业务大赚逾千亿元后,至今手头现金仍然十分充裕,连同所持证券在内,目前可动用的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这亦令和黄要积极为资金谋求出路。事实上,早在2001年12月,业界已盛传和黄会以近10亿美元,拯救当时已陷入严重财政危机的环球电讯,故这次购入60%股权,作价已较原先的估计打了七五折。

和黄收购环球电讯自然有其商业利益的考虑。一方面,它在环球电讯公司里也有投资,曾对环球电讯的亚洲子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拥有环球电讯在香港的基础设施和支持中心的一半权益,还借给环球电讯4亿美元。如果任由环球电讯破产,和黄的损失将很巨大。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电信产业也将回升。一些市场分析家认为,目前电信市场已到谷底,是投资的好时机。对这一点,有“超人”之美誉的李嘉诚焉能不知?此次如果能收购成功,和黄等于将一笔坏账变成很有收益的投资。

与和黄合作收购环球电讯的新加坡科技公司也有其战略考虑。它的创建人是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的夫人,在新加坡有不寻常的背景。该公司本来也是环球电讯亚洲公司的投资者,希望通过收购环球电讯得到光缆通信的国际通道,打败当地最大的竞争对手新加坡电信公司。其实早在环球电讯陷入困境但还未寻求破产保护时,新加坡科技就想出资收购,但限于实力,未能如愿。当实力雄厚的和黄与它联手之后,这才成为收购环球电讯的最强大买主。如果收购成功,新加坡科技的业务就会扩展到全球。

除了和记黄埔,美、日、英等一些国家的大型电讯公司也在盯着这一连接27个国家的光纤电缆资产。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环球电讯列出的资产为220亿美元,但有些专家计算的结果是该公司价值只有账面价值的5%到10%。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匆忙入场时电讯市场已经处于能力过剩,它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的十万英里光纤电缆多数都没有用上。但环球电讯公司发言人施密特否认了公司只值10亿到20亿美元的说法。他说,公司2000年收入37亿美元,有8.5万家客户,而环球电讯的网络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然而,大多数人也看到,在220亿美元资产中,环球电讯的商誉和收购获得的其他无形资产价值80亿美元,这一方面的资产价值现在尤其不值钱。只有环球电讯2001年9月列在房地产、工厂和设备栏目中120亿美元财产才是真正的起点。

就在人们期待李嘉诚出手相助、环球电讯起死回生的时候,5月25日午夜,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浦集团公司(简称和黄)与新加坡科技联合公司宣布,由于没能和美国环球电讯公司达成协议,历时4个月的谈判最终宣告破裂。这件事在美国乃至全球电信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据悉,此次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环球电讯现有资产的评估分歧太大。和黄与新加坡科技只想出7.5亿美元,但环球电讯认为,7.5亿美元的出价太低,而且债权人120亿美元的债权只能收回10%,现有的股东将一无所有。但是,目前环球电讯的市值只有4.5亿美元,如果破产拍卖,可能还卖不到这个价钱,那时损失会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和黄可以坚持不提价的原因。

另外,谈判失败也不排除某些政治原因和外界干扰。因为电信产业涉及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和黄又是一家中国的大跨国公司。人们还记得,当初和黄竞争巴拿马运河的港口经营权时,美国曾以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极力反对。环球电讯的通信网络直接连通美国和世界各地,其敏感性大大超过了巴拿马运河。此外,环球电讯是美国的大公司,曾是美国电信业的骄傲,现在落得由一家中国公司来接管,似乎有伤一些美国人的自尊。这些因素,美国的一些媒体在分析此案时也曾提及,只是没有大张旗鼓地谈论罢了。

环球电讯虽申请破产,但其遍布全球27个国家200多个大型城市的光纤电缆资产,对于任何一个电信企业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是,为何参与竞价的企业是如此之少?这里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原因无疑与整个电信行业的不景气密切相关。一方面,网络资产包括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依然过剩,由此造成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低迷的市场价格以及现有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速度都无法带来足够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目前世界电信业仍未走出低谷,尽管很多地区经济的基本面不错,但投资者的信心仍然没有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资本市场的表现还很不稳定,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受最近曝光的一系列会计丑闻的影响很大,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像环球电讯这种规模的资产重组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如《纽约时报》指出的那样,环球电讯在寻找买主方面遇到的困难,显示了美国电信业的困境还在恶化。

对于任何一个想投资环球电讯的投资者而言,决定这种投资价值的关键在于环球的资产是否与其资产或业务互补。比如收购环球电讯的海底电缆资源后,是否能够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长话和数据传输市场的竞争力,为其带来足够的业务收入,或者有助于其未来业务的发展。这也是环球电讯很少有人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无人问津,环球电讯的财务状况日趋恶化,仅剩的一点家当也差不多消耗殆尽。硬撑到2002年8月,环球电讯终于把自己卖掉了,而买家就是3个月前因出价太低遭到拒绝的和记黄埔与新加坡科技。

在上一次拒绝和黄的时候,环球电讯曾发布消息称,至少有60家买家对其抱有相当浓厚的兴趣。环球电讯原本希望以此向和黄施加压力,抬高售价。然而,2002年6月,电信业龙头世通公司爆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财务丑闻并创下了最大的破产案,电信股票因此大大贬值,投资者避之不及。

从市场上融资已经变得不太可能,而行业内部的并购大战也迟迟没有动静。最直接的原因是整个电信行业的不景气,高速数据传输等网络资产依然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即使各电信公司对环球电讯的资产感到眼馋,但也没能力消化。更何况,环球电讯还有官司在身,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对其突然破产进行调查。

因此,虽然号称有众多潜在竞标者,却迟迟不见有人站到前台,公开拍卖的时间被两次推后。与此同时,债权人们已经感到无力再支撑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取消了原定8月14日进行的公开拍卖,最终还是无奈地投入了和黄的怀抱。最惨的当属环球电讯的股东们,他们被完全排除在收购协议之外,不能获得一分钱的补偿。

2002年8月9日,和记黄埔、新加坡科技与环球电讯发表联合声明称,已经达成收购协议,和记黄埔与新加坡科技将立即向环球电讯注入2.5亿美元的现金,以帮助后者完成重组,免于破产厄运。收购协议已获得了环球电讯债权人委员会以及纽约曼哈顿破产法庭的批准。

3个月前7.5亿美元舍不得卖,但到现在,无人问津的环球电讯以2.5亿美元就把自己卖了,可见形势是多么的紧迫。看来还是和黄最划算,只花了当初1/3的钱就掌握了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光纤网络。

根据收购协议,和记黄埔与新加坡科技将拥有新公司61.5%的股份,其余38.5%的股份将归债权人所有,其中6%属于债权银行,32.5%归其他债券持有者所有。另外作为补偿,和记黄埔和新加坡科技还许诺,新公司将向债权人们支付3亿美元的现金和2亿美元债券。

由于环球电讯公司拥有的网络负责传送美国国家机构间的通信,美国政府担心该公司的运营可能会受到外来的干预,因此要求和记黄埔公司和合作伙伴新加坡科技电讯公司保证环球电讯公司的光纤网络不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此前,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和记黄埔公司已打算放弃四个环球电讯公司董事席位。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直到2003年5月底止,收购协议还没有完全实施。据悉,目前各方正和记黄浦的权限问题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