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团队协作与配合

团队协作与配合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组建一个团队,目的在于提高运行效率。这样的领军人物会更有亲和力,团队也会更有凝聚力。企业在讲究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时,还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性格能否相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政委项英。这两人合作简直没有任何缺陷。虽说中央一再从中调解,但二人始终难以相处,直至“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惨重损失。

组建一个团队,目的在于提高运行效率。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很多人都能打上几板。大家有一个体会,打单打的时候,胜负取决于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但打双打的时候,除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之外还有一个配合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男子乒乓球项目陷入低谷,蔡振华担任教练后的主攻方向就是男子双打,以此为突破口的突破使我们的国球再次走向辉煌。

在我党的历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组合。例如: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而周恩来则是一个卓越的实干家;刘伯承和邓小平,刘在军事上运筹帷幄,邓在政治上驾轻就熟;此等成功例子不胜枚举。

但也有不是很成功的例子。如林彪和聂荣臻,林彪是军事长官,聂荣臻是政委,二者的合作不甚愉快。从年龄上看,聂大林8岁;从辈分上看,聂是林的师辈。不过,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二人的性格上,林为人沉默寡言,但固执己见;而聂的原则性极强而灵活度不够。因此后来林彪出关的时候政委换成了颇具长兄风范的罗荣桓,罗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一位政治元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二人的绝配造就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团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建设一支好的团队,既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成员配备),更需要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领军人物最为关键。

这个领军人物必须知人善任,能用其所长。比如许世友大将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虎将,性情刚烈,每战必胜,然不可一日无酒。

1946年11月,许世友将军指挥部队攻灵山,天忽下雨。作战参谋问:“下雨了,还打不打?”将军反问:“下不下刀子?”参谋无以应答。将军曰:“不下刀子,就给我打;就是下刀子,也给我往死里打!”是役,大捷。

如果只看其所短,可能就没有现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许大将军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人无完人,但必有所长,能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平等地发挥其长处,这个团队的能量就一定是1+1>2。

优秀的领军人物还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人不是合格的领军人物。有的人把团队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自己,而出现的失误却推卸给下属,任何人都不会跟着一个这样的人做事的。在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同志在谈到华野的成绩时说:军事上我靠粟裕,政治上我靠谭震林,我这个司令就是一个点点头摇摇头的司令啊!这是什么胸襟?这样的领军人物会更有亲和力,团队也会更有凝聚力。

优秀的领军人物还应当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绩。任何人都想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是对下属要求苛刻。有的人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下属的成绩,这会让下属感到工作压力大,感到很累。看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评价:谁敢大刀阔斧,唯我彭大将军!评价刘伯承:刘伯承是条龙,他有办法把我们渡过去的。说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让同事感受到来自领军人物的赞美和欣赏,那么他们经常感受到的外来压力就一定会变为内在的动力。

优秀的领军人物要分工科学,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我国古代开始就有人一再提出要“人尽其用”,这个人尽其用的中心就是要把合适的位置留给合适的人坐。在一个团队里,即便是你把这个团队里所需要的人员都能召集在一起,但是你给他的位置不合适,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西方有一个笑话:

天堂是什么?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德国人修车,瑞士人当秘书,意大利人当爱人。

地狱是什么?德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法国人修车,意大利人当秘书,瑞士人当爱人。

同样的一群人,放的位置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对企业同样适用,对企业而言,什么人都可以用,只要用人所长,企业可以是天堂。进一步研究表明,人惟有先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才能客观,被人雇佣和用人的时候都会是适得其所,才会和谐、流畅、快乐。

企业在讲究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时,还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性格能否相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政委项英。在很多人眼里这两个人应该是相得益彰的搭档:叶挺擅长正规战,项英是游击战专家。这两人合作简直没有任何缺陷。可是大家忽视了这两人的相容性问题,叶挺性格刚毅,受不起委屈;项英我行我素,相容性较差。叶挺曾经两次出走,四次提出辞呈,项英也向党中央三请罢官。虽说中央一再从中调解,但二人始终难以相处,直至“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惨重损失。如果二人在性格上能够相容的话,“皖南事变”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