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流信息管理与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管理与物流信息系统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流信息管理的早期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当计算机出现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要快速反应,信息反馈必须及时,这必然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面向战略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面向战略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它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提炼,综合外部信息,运用多种决策模

141 物流信息管理

1物流信息管理的定义

物流信息管理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以期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

物流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不断随着物流实践的深化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的早期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当计算机出现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等工作的人—机管理方式。企业的信息处理最初主要限于销售管理和采购 (生产)管理,自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来,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激化、销售渠道的扩大和降低流通成本的需要,在物流系统化的同时,物流信息处理体系的完善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系统的进步,显著20世纪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利用,使物流信息管理能够迅速地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换并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商流、会计处理、经营管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

物流信息管理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辅助决策支持,改善客户关系,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达到提高物流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图14所示。

图14 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

142 物流信息系统

1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

物流信息系统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争优势,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系统、储存保管系统、装卸搬运系统、流通加工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活动,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谓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是物流管理软件和信息网络结合的产物,小到一个具体的物流管理软件,大到利用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将所有相关的合作伙伴、供应链成员连接在一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的系统,都叫做物流信息系统。对一个企业而言,物流信息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中的子系统,即使对一个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也是如此。例如,一个企业的ERP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子系统。

2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

随着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各种物流信息的复杂化,各企业迫切要求物流信息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盛行又给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就在企业中扎下了根,并且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企业是基于以下背景才大力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

(1)市场竞争加剧。在当今世界中,基本上都是买方市场,由消费者来选择购买哪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他们基本上有完全的决策自由。而市场上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满足消费者时刻变化着的消费需求,而这都需要快速反应的物流系统。要快速反应,信息反馈必须及时,这必然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在整个供应链中,环节较多,信息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企业之间沟通起来就困难得多。各环节要想自由沟通,达到信息共享,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

(3)社会信息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广泛延伸,使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这个网络时代,只有融入信息社会,企业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更何况,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物流作为一种社会服务行业,必然要建立属于物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

3物流信息系统的分类

1)按管理决策的层次分类

由于一般的企业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例如常常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三层,所以为它们服务的信息系统也相应的分为三层,即面向作业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面向管理控制的物流信息系统和面向战略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从处理的内容来看,下层的系统一般数据处理大、信息的结构化程度高;上层的系统数据处理小、信息的结构化程度低。

(1)面向作业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面向作业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各物流业务环节的基本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解决将手工作业电子化的问题。例如,客户向物流企业发出委托信息,物流企业将委托信息输入系统,并通过作业管理系统发出相应的业务指令 (如搬运、装货、存储、交货、签发运输单证、打印和传送付款发票),记录作业情况和结果。

(2)面向管理控制的物流信息系统。面向管理控制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的中间管理层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仓储资源调度、线路选择、动态配载和生产率衡量等功能。例如,收到客户货物入库的操作指令后,系统可根据货主的指令内容、货物属性、仓储要求、货位情况以及当时的设备状态、作业能力、人员忙闲等情况,按照一定的优化模型进行货位指定和作业调度,指导整个验收入库业务的进行。

(3)面向战略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面向战略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它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提炼,综合外部信息,运用多种决策模型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各种物流方案,从而有效地支持决策者做出决策。

2)按系统的应用对象分类

供应链上不同的环节、部门所实现的物流功能都不尽相同。根据应用实体在供应链上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分为面向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面向零售商、中间商、供应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面向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PLMIS),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如图15所示。

图15 供应链各相关环节的实体

(1)面向制造商的物流信息系统

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关键环节,是产品流通的源头。在其物流业务管理中,既包括组织原材料、物料和日常耗用品等的供应物流,也包括产成品供货的销售物流,同时,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包装、搬运和存储等生产物流。

制造企业根据其销售情况确定生产计划后,就必须针对需要的原材料、物资制定采购计划及配合生产进度,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产成品以供应销售。当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将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销售计划设计出来转入物流系统后,物流系统将采购计划和销售计划分解,设计成物流计划,然后再对物流计划进行执行、监督直至产品生产、销售完成,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互相衔接。

(2)面向零售商、中间商、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系统

零售商、中间商本身不生产商品,但他们为客户提供商品、为制造商提供销售渠道,是客户与制造商的中介环节。专业零售商为客户提供某一类型的商品,综合性的零售商如超市、百货商店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的商品,这样的企业经营有商品种类繁多、生产地点分散和消费者群体极其分散的特点。面向零售商、中间商的物理信息系统是对不同商品的进、销、存进行管理的物流配送系统。

(3)面向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在供应链中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企业包括船舶公司、货代公司、拖车公司、仓储公司、汽运公司、空运公司和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这些企业提供的都是无形产品——物流服务,而前面所提到的制造商等提供的往往是有形商品。这些企业除提供仓储、运输等专业服务外,也提供一些相关的增值服务。

由于企业物流组织的商业模式不同,所以物流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也会有差别。有的系统主要适合于仓储业务管理,有的系统侧重于运输业务管理,有的系统适合于货代业务管理,有的系统适合于海运业务管理。

3)按系统采用的技术分类

根据采用技术的不同,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单机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与合作伙伴、客户互联的系统。

(1)单机系统。在这种模式下,电脑没有联网,处于单机运行状态。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人事等其他系统各自独立运行。这时,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比较有限,内部数据往往难以实现共享,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信息孤岛。

(2)内部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常常采用大型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基于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或局域网),将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物流管理部门以及分支机构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物流管理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物流管理各部门间的信息流动基本实现无纸化,内部数据可以比较好地实现共享。同时,结合Internet技术,随时随地向公司的管理层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这里,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活动的整体效果。

(3)与合作伙伴和客户互联的系统。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与外部的其他合作伙伴及客户的信息管理系统 (如ERP)实现互联,通过专门的通道进行数据互换,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为公司的管理层、协作伙伴及客户提供各种可交换的信息,实现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另外,除了以上三种分类方法,按照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分类,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高层支持系统、企业间信息系统。

上述几种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分类。但是,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互相结合的,其功能的综合及有机结合构成了支持物流业务发展的物流信息系统。

4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和输入。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

(2)信息的存储。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便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以投入使用的。

(3)信息的传输。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充分考虑所要传递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4)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的,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5)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这五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五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1)智能化。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 (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标准化。标准化技术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国际间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3)全球化。物流企业的运营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地域的扩大必然要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 “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面对着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知识拓展】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

目前,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第一阶段,其比例大概占物流企业总数的75%。

中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此外,有一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优化问题。这也是来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转等经济上的压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局部环节。信息化建设达到这一阶段的通常是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20%左右。

针对局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的结果通常表现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目前,已经将这些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的物流企业寥寥可数,不超过总数的5%。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1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业务尚未定型,信息化标准缺乏

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导致中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由此产生信息交换断层,进而制约了整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鉴于此,众多物流企业呼吁国家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

(2)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

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有独立的IT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尤其是高层领导直接主抓。然而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经过规划与设计,没有独立的IT部门。这一方面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现阶段,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管理中作用有限,尚未建立权威地位。

(3)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能力不够

企业决策层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企业领导对自身信息化需求说不清楚,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另外,信息化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导致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

(4)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

中国的物流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尚不如意。据调查,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2解决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积累行业经验,切实把握行业IT需求

中国物流信息化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物流企业和IT厂商都还处于一个逐步摸索的阶段。目前,很多物流IT厂商在物流行业的经验积累还很欠缺,对物流企业的流程及用户信息化需求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目前很多物流信息系统并没有深入到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不能为物流企业带来运营和管理上的真正提升。

未来,受到市场和用户青睐的将是那些在物流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IT厂商,他们能深刻把握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的业务流程对IT的需求,能帮助企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运用于企业的物流活动中,并在完成信息化的同时,切实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提升,将IT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建议物流IT厂商与特定物流企业携手合作,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高双方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实施水平。物流IT厂商在为合作企业提供长期的IT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并树立典型案例。

(2)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标准制订

目前,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数据交换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物流企业一般具有第三方特性,一个物流企业一般要为多个生产厂商服务,而每个生产厂商运行的管理系统可能又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数据格式、单据形式也不完全一样。这就意味着,物流企业要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数据格式和单据形式,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数据交换的问题,物流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将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录入,这将会大大增加订单的出错率,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IT厂商不妨考虑与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制订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从而 “挟标准以令天下”,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3)立足自身优势,确定目标市场

物流信息化市场涉及的目标客户非常广泛,如储运公司、国际货代公司、船代公司、包裹快递公司、邮政部门、零售公司、大型工业企业中的物流部门等等。不同市场对信息化的需求既有一定的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

IT厂商在争取物流企业用户时应仔细分析市场格局,了解不同细分目标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市场。

(4)重点突破,提供细分化产品

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整个物流运作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目前,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达到综合管理阶段,与 “大而全”的综合系统相比,各种 “小而精”的部门级信息系统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报关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快递管理系统等的需求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IT厂商应该抛开 “大而全”的开发思想,深度钻研其中的细分系统,开发出一些精深且有特色的产品,更大程度地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5)扩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

随着用户对物流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成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从而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在这种环境下,IT厂商应该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提升服务层次,为行业用户提供一些高端的IT咨询服务。

思考题:

1分析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层级。

2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如何选择?

3结合国内外物流信息化的经验,分析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困境及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