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园”主人黄至筠

“个园”主人黄至筠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富商中掀起了一股修建私家园林的热潮。黄至筠由此正式踏入盐界,成为一名盐业商人。个园一瞥相比于其他“总商”的坎坷之路,黄至筠算是幸运的。这座园林之所以名曰“个园”,同主人爱竹的个性分不开。个园主人的精神向往如果缺乏过人的胆识和魄力,黄至筠不可能在两淮盐务总商的职位上一干就是40年。黄至筠去世后,个园也几经易主。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富商中掀起了一股修建私家园林的热潮。这些清新秀雅、宛如天成的园林将山水景色引入繁华都市,体现着园林主人亲近自然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扬州,那些富可敌国的大盐商成了私家园林最重要的缔造者:程梦星的筱园、马氏兄弟的街南书屋、江春的康山草堂都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在这些精美别致的私家园林中,有一座被称为“广陵甲第园林之盛”,这便是黄至筠(1770—1838)的“个园”。

黄至筠的盐商之路

黄至筠,原籍浙江仁和县,出生于河北赵州。其父黄宁时任赵州知州,后来又曾署顺德府知府,任抚州知府。家境优越的黄至筠原本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读书入仕,可当黄至筠14岁那年,父亲去世,家产也落入他人之手,年幼的黄至筠顿时落得无家可归了。19岁时,黄至筠独自一人骑驴北上拜见父亲生前的好友、直隶总督梁肯堂。梁肯堂将黄至筠介绍给自己的学生、时任两淮巡盐御史的恒宁。一番交谈之后,恒宁发现了黄至筠被埋没的才华,甚是喜爱,为他谋了个两淮盐务总商之位。黄至筠由此正式踏入盐界,成为一名盐业商人。

个园一瞥

相比于其他“总商”的坎坷之路,黄至筠算是幸运的。他没有多年的盐业市场经验,也没有坚实的盐商家族背景,凭着先父旧友的关系就获得了这样重要的头衔,难免遭人口舌。鉴于此,黄至筠在担任淮盐总商期间,格外严格要求自己,不久即获得了众盐商和盐政部门的信任。梅曾亮在《黄个园家传》中写道:“当是时,上自盐政,下至商户,视君为动静。贩夫走卒,妇孺乞丐,扬人相与语,指首屈必及君。”黄至筠成为百姓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论对象,可见其名气之大。

黄至筠担任总商整整40年后,朝廷为照顾散商利益,在两淮地区改行票盐制,废除了总商制度。总商制被革除,盐商们要办事,要见盐运使等官员,出于信任,还是会首先想到黄至筠,请他出面协调盐商和盐务官员之间的利益。

道光十八年(1838),68岁的黄至筠辞世,之后扬州盐业也慢慢走向了衰落。幸运的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两淮盐务总商留给了世人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个园。今天我们从个园那古老的台阶和石壁中,仍可以看到这位大盐商的精神追求

“广陵甲第园林之盛”

个园“抱山楼”下的墙壁上刻着清代吏部右侍郎刘凤诰的《个园记》,文中用“广陵甲第园林之盛,名冠东南”来盛赞个园之美。这座融合了四季假山之景和竹园风情的私家园林是如何体现盐商的审美特色的呢?

据《扬州访旧录》记载,个园土地是黄至筠“于乾隆间(1736-1795)零星向民人购置而来”。个园建成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园中竹居1/3,石居1/3,人居1/3。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体现了黄至筠亲近自然的情怀。

这座园林之所以名曰“个园”,同主人爱竹的个性分不开。《史记正义》中云:“竹曰个,木曰枚。”“个”字的造型同竹叶形状的相似之处,很好地说明了“个”与竹的关系。个园主人正是因为竹子固本虚心的个性才对其尤为喜爱,将竹作为园中最重要的植物进行栽培。而园中的疏竹也提醒着黄至筠“树德之先沃其根”,“应用之务宏其量”。

“四季假山”是个园的另一个特色。花墙之南,园门东西花坛上,于疏竹间植数峰参差笋石,以亦真亦假的手法,喻春日山林。曲池北有长楼七楹,其西有湖石假山,是为夏山,状如七月之云。山上东行,即至长楼之上。长楼之东,有廊楼连接黄石秋山。冬山在透风漏月馆前南墙北侧,由宣石叠成,上下一白,似冬雪未融。更于冬山西墙辟二洞窗,透过窗洞,引隔墙春景入园,寓大地春回之意。有人说,个园中的四季假山“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实为扬州园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景。

个园主人的精神向往

如果缺乏过人的胆识和魄力,黄至筠不可能在两淮盐务总商的职位上一干就是40年。在扬州盐界奔波大半辈子的他,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都置于“个园”中。从园中“天人合一”的造型布局中,不难发现这位叱咤风云的大盐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其实,在个园的很多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黄至筠内心深处真正的精神向往。

在个园的楹联中,有这样的句子:“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家财万贯的黄至筠的思想中,“耕读传家”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黄氏后人必须谨记的道理。

闲暇时间,黄至筠喜爱绘制扇面石刻。这些扇面石刻多以树、石、山、水为主题,体现了所绘之人对自然世界的向往。黄至筠将这些石刻嵌于个园抱山楼下的墙壁上,成为个园景色中独特的细节。

黄至筠去世后,个园也几经易主。新中国成立后,个园先后成为扬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处、扬州汽车修理厂、扬州京剧团的用地;后来又一度成为充斥着“七十二家房客”的大杂院。直至2002年,扬州市政府决定对个园进行整修,才基本恢复了个园的原貌。时过境迁,如今的个园已成为扬州最负盛名的园林景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