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时期,促进粮食增产要采取怎样的技术路线

未来时期,促进粮食增产要采取怎样的技术路线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农业部测算,推广玉米增密技术单产可每亩提高50公斤左右,现有3亿亩面积可推广增密技术;推广水稻大棚集中育秧技术单产可每亩提高10—25公斤;推广“双晚”技术,小麦、玉米单产可每亩分别提高5公斤以上。据农业部测算,土壤深耕深松,可改善耕层结构,保墒增温,亩增产10%左右。如果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即可减少粮食损失25亿公斤左右。

依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未来时期,促进粮食增产潜力的技术路线主要是,改造现有灌排设施,有条件的地方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改革耕作制度,开发利用有限资源;推广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及配套技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防控重大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1.改善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配套和改造现有灌排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加强地力培肥等工程建设,大幅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粮田,进一步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

2.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品种选育力度,挖掘种质资源潜力,培育高产、高抗、广适的优良品种。重点培育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满足不同稻区生产条件且丰产性好、米质优、多抗的水稻新品种,多抗、高产的小麦专用品种,高油、高产、多抗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商品化程度和规模化种植水平。

3.改进耕作方式。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和改进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黄淮海部分适宜地区改套种玉米为直播;北方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均衡土壤肥力;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长江中下游地区通过科学选配粮油品种,增加双季稻种植,提高复种指数

4.推广重大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玉米重点推广增密技术、全膜双垄沟播、催芽坐水种等技术;水稻重点推广大棚育秧、集中育秧、使用壮秧剂和抛秧、机插秧、水稻精确定量播种等栽培技术;小麦重点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双晚”等技术;大豆重点推广窄行密植、行间覆膜、种子包衣等技术。同时,配套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耦合等技术。推广膜下滴灌、覆膜垄作、集雨节灌、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据农业部测算,推广玉米增密技术单产可每亩提高50公斤左右,现有3亿亩面积可推广增密技术;推广水稻大棚集中育秧技术单产可每亩提高10—25公斤;推广“双晚”技术,小麦、玉米单产可每亩分别提高5公斤以上。

5.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和劳动力替代作用,加快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北方旱区加快推广深松整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等机械化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南方水田区推广高效整地、稻草旋埋、机电排灌等技术,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据农业部测算,土壤深耕深松,可改善耕层结构,保墒增温,亩增产10%左右。

6.加强病虫害防控。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科学合理用药,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病虫害损失。我国粮食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玉米约8亿亩次,水稻约17亿亩次,小麦约10亿亩次,粮食生产病虫害损失率约5%。如果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即可减少粮食损失25亿公斤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