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扶贫攻坚由“大水漫灌”变“精确滴灌”如今扶贫攻坚已到攻坚克难阶段,与以往的扶贫工作相比,更讲究要求“弹无虚发”。

2015年12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我市,“扶贫”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边海经济带建设大潮的推动下,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快车道,一组组扶贫脱贫数据振奋人心:

2013年2.24亿元,2014年2.3亿元,2015年达到2.98亿元,全市在扶贫投入上有增无减。

2014年,十万大山山区共脱贫15000人,贫困人口减至30431人。

2014年,十万大山山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52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15年达到6952元,按计划完成增收任务。从2013年至2015年年平均增幅为13%,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这些数据的背后,彰显着各级党委、政府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饱含着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

扶贫开发从整村推进到整市推进再到重点攻坚

扶贫开发工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在前几年先后开展三批次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和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基础上,2013年,我市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市委提出《关于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制定《防城港市整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提出用8年时间整合全市社会力量和行业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重点,对全市61个贫困村实施整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提高贫困村人口收入,努力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随着61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体上取得明显成效,扶贫脱贫工作进入到更加艰巨的“啃硬骨头”阶段,全市扶贫开发重点和难点逐步聚焦到十万山地区。十万大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脱贫不易,巩固更难。面对严峻形势,2014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十万大山山区扶贫攻坚大会战活动,制定了《防城港市整市推进十万大山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7.21亿元,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十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30个项目,努力促进十万大山山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市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分头深入十万大山山区开展调研,指导、检查和督促相关工作,召开项目推进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扶贫开发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新一轮十万大山山区扶贫攻坚战。经过一年多来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十万大山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目前,十万大山地区3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25亿元,完成计划的30.5%。

扶贫推进以发展生态经济促提质增效

在边海经济带建设的蓝图里,大力发展的生态经济为我市扶贫开发注入新的动力。丰富的生态资源富集于十万大山南北麓,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位于防城区那梭镇的金沙水旅游度假景区利用当地自然地理优势,如今已经打造成集漂流运动、体育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是我市推进生态旅游扶贫试点的一个缩影。景区正式运营以来,已为86户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2014年,扶隆乡政府组织村民成立养鱼合作社,不仅给合作社争取到了5万元的扶持资金,还帮助村民扩大了鱼塘规模,组织各个养殖户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扶隆乡点灯村那龙头组的龙头溪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书东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养殖近10万公斤鱼,养殖量最少的一户也能达到2000公斤左右。仅他家这一户在一年里也能对外销售1万—1.5万公斤鱼,预计今年能有3万元的纯收入。

绿色变特色,特色又变成了致富的“金色”。2014年以来,全市贫困村生态产业项目大幅增加,农业、水产、林业等部门加大生态产业开发投入力度,各种新品种、新产业、新模式纷纷进入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直接投向贫困户,村民积极参与,直接受益。去年,全市共投入1283万元,发展了一批林下养鸡、人工养蛇、罗非鱼养殖以及红薯、秋枫树、金花茶、金银花、甘蔗茶叶、名优水果种植等产业项目,贫困村农户21300人得到收益;落实资金154.5万元,扶持49个新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1个新注册的家庭农场。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措施,打造了一批产业发展好、社员辐射带动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示范社和家庭农场。2015年,全市贫困村产业投入1181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发展秋枫树种植26亩、特色水果900亩、光坡鸡4.5万羽、生猪肉牛养殖850头、金花茶种植1100亩,甘蔗改良1154亩。

目前,我市已有4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4家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社,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对贫困户的带动率达50%。扶持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政策落实到位。

扶贫攻坚由“大水漫灌”变“精确滴灌

如今扶贫攻坚已到攻坚克难阶段,与以往的扶贫工作相比,更讲究要求“弹无虚发”。早在2014年初,我市就提出采取“精准扶贫”的方式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即按国家标准精准把握扶贫对象,精准帮扶到户,精准落实到项目,做到帮扶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和帮扶组织领导精准,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到2014年底,全市完成对81个贫困村、59101人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完成建档立卡数据录入工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11月,我市再次启动精准识别再确认工作,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要求开展精准识贫。市委书记金湘军在深入十万山瑶族乡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开展“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全方位打好十万大山山区扶贫开发攻坚战。2015年全市待识别人口为45968人,至目前已完成其中大部分人的识别确认工作,为下一步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组织和管理,将以往“大水漫灌”改变为“精确滴灌”,确保贫困农户真正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