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居民低碳生活与消费方式中的节物

居民低碳生活与消费方式中的节物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发展与衣食消费  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定物质资料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当前全球倡导与追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目标,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消费方式理应成为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经济发展与衣食消费

  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定物质资料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述了人们从低层次需求到高层次需求的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饮食与穿衣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人类社会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因生产力的低下,如何提高生产率以解决温饱与生存需求问题一直是作为努力要实现的目标,生活节俭也一直被作为传统美德来宣传。从工业革命之后至今,一方面,生产力极大解放,结合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的威力,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与拥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增加,节俭生活与节俭消费的声音为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物质消费与自我物质享乐这一主要目标的喧闹呼喊声所掩盖。另一方面,因工业革命的动力所引致形成的、以化石能源消耗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与破坏日益加重,进入到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形成国际性的环保运动浪潮,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的理念由此普及人心。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气候变化认识深化的知识积累,对应于消除高碳经济模式弊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方式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基础上,为人们所倡导。

  我国继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开始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在此短暂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进程阶段,浓缩了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几百年发展过程与经历,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增强,以及人民收入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夹杂着基本物质消费不足、高物质消费、面子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等混合性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呈现与碰撞。在当前全球倡导与追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目标,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消费方式理应成为其重要的一个环节。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即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缺一不可52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指消费者直接利用能源、排放二氧化碳;二是间接影响,消费者为满足衣食住行,需要大量的商品,这些商品的生产与加工必然引起能源的消费。这份报告的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行为中最大的能量密集型行为是居住,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的45.1%,直接生活用能占26.43%,食品占11.6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8.37%,四者共占91.56%。同时这些行为也是较大的碳密集行为,分别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二氧化碳排放的43.82%、24.47%、12.85%、9.74%,共占90.88%53

二、上海市居民生活的食物消费状况

  表9-15列出了1980~2009年间主要年份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年主要消费品消费量情况,根据吴开亚等人的研究54,中国居民营养平衡所需日均食物消费量合理区间,换算成居民营养平衡所需年均食物消费量合理区间(见表9-15第一栏数据),根据实际消费量和平衡消费量区间进行比较(见图9-3)。显然,上海市居民的年均粮食消费量在1995年后逐渐低于营养平衡区间的下限。食用油和水产品、鲜蛋的年均消费量大部分时间段处于区间范围内,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从1995年之后处于合理区间的下限边缘,畜禽肉的人均年消费量在1985年后超过了合理区间的上限,奶类食品早在1985年后超过了标准线。可以说,上海市的居民营养状况在改善的同时,膳食结构不合理较突出,动物性食物所占份额过大,蔬菜水果的消费不足。

表9-15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年主要消费品消费量情况单位:千克/人·年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畜禽肉

水产品

鲜蛋

蔬菜

水果

糕点

奶类

酒类

90~

144

9~

10.8

18~

27

18~

36

9~

18

108~

180

72~

144

-

10.8

-

1980

148.6

5.4

23.4

17.4

7.7

146.3

35.9

6.2

4.8

7.4

1985

132.7

9.4

30.3

18.2

11.5

132.6

39.6

7.5

13.8

10.7

1990

108.4

10.3

30.9

18.1

11.5

113.4

55.8

5.8

22.4

15.1

1995

81.6

9.6

36.2

22.9

10.8

97.7

60.0

4.5

25.3

15.6

1998

74.0

10.5

33.4

26.0

11.2

100.4

76.7

4.7

21.2

18.0

1999

73.3

10.9

34.7

27.8

12.2

105.8

65.4

5.2

25.1

13.0

2000

68.8

11.0

34.6

27.6

12.7

104.7

74.3

5.5

29.9

14.5

2001

69.1

11.0

34.6

29.4

12.0

106.5

75.5

5.5

31.4

12.8

2002

69.1

11.1

38.5

30.5

11.7

107.1

71.1

5.5

33.1

13.6

2003

63.1

11.1

37.4

28.2

11.3

103.2

67.9

5.5

31.4

13.1

2004

59.6

10.2

32.7

26.7

10.3

101.4

66.1

5.5

30.1

12.3

2005

59.5

9.5

33.7

26.0

10.5

98.9

66.2

5.5

29.6

12.1

2006

60.7

9.5

29.6

20.5

9.2

98.8

67.6

5.3

29.7

12.3

2007

57.6

10.2

30.2

21.2

9.4

99.6

71.5

6.0

31.9

13.0

2008

59.9

10.2

31.1

20.4

9.6

103.4

67.1

5.9

29.4

11.9

2009

58.7

9.4

30.3

20.2

9.8

102.1

67.2

5.9

29.9

11.1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2010》。

  作为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素食减少肉食可以间接降低碳排放,因为肉类的生产、包装、运输和烹饪所消耗的能量远高于植物性食物。按照2009年的人均实际消费量和合理区间的上限比较,畜禽肉消费超过上限3千克,如果全市按照人均少消费3千克的畜禽肉计算55,总量将达到5.7万吨的畜禽肉数量,相对于减少7.8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Image

图9-3 上海市居民人均年消费食物量变化趋势与营养平衡合理区间比较

三、饮食中的低碳生活与消费

  姜克隽指出吃饭、穿衣的能源消费也不可小觑,他认为:“吃的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浪费严重,穿的方面需要警惕的是奢侈消费,比如买太多的衣服,追求皮草类服装。食物和成衣,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制作,都要消耗水、电,浪费意味着增加碳排放。”56

  2005年《经济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2004年,全国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 486亿元,人均消费576元。2005年,全国餐饮业消费总额预计将超过8 000亿元。但就是这创造了巨大财富的餐饮业,背后的浪费数额却让人触目惊心。餐饮业的浪费主要是:①一次性用品耗费惊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约2 200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 500万棵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②餐饮食物浪费很大。按照餐饮界最保守的计算,浪费掉的食物占餐桌上食物的10%。如此算来,我国2004年餐饮业浪费掉的社会财富将达700亿元之多57。表9-16列出了上海市居民家庭在外饮食和衣着两项的消费支出情况。就在外饮食而言,2009年的消费支出是1980年的50倍,是1990年的16倍,是2000年的3倍。在上海,每天的餐厨垃圾就将近1 200吨,占全市生活垃圾的7%左右。2006年在上海做了一次调查,一天产生的餐厨垃圾1 100吨,81%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28%的消费者不会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53%的消费者表示剩余食物较多时会打包带走。

  根据表9-16的数据,剔除食物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之后的饮食消费支出变化主要就是食物增长的变化,2009年与2006年相比较,增长了14.86%,年均增长4.72%。2006年的日均餐厨垃圾产生了1 100吨,按照餐厨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的7%计算,不考虑市

表9-16 上海市居民家庭在外饮食与衣着的人均年消费支出情况

年份

在外饮食

衣着

年份

在外饮食

衣着

1980

41

79

2003

897

751

9.1

1985

42

148

2004

1 183

797

8.5

1990

134

208

2005

1 331

940

8.9

1995

362

561

2006

1 482

1 027

9.3

2000

710

567

7.3

2007

1 722

1 330

10.2

2001

748

577

7.9

2008

2 068

1 521

11.1

2002

819

613

8.5

2009

2 191

1 593

10.2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2010》。

民节约变化的情况,2009年的日产生的餐厨垃圾1 318吨,年均增长率为4.2%,在外饮食的消费支出垃圾产生弹性为0.89,即在外饮食数量的消费增长1%,形成餐厨垃圾增长0.89%,食物剩余浪费的比重在4.8%~13.3%之间。可以说,仅从“十一五”时期内的情况看,上海市居民在外饮食是节约导向型的,但是餐厨垃圾的基数比较大。由于上海的常住人口基数大,生活垃圾所占比重大,减少餐厨垃圾一方面可以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另外一方面,食品的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节约食物就是节约资源能源。在2006年形成日产餐厨垃圾1 100吨,是在当时按照居民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状况出现的结果。2009年在上海发布了我国公众节约指数为0.517,比2007年的0.421提高了22.6%58,年均提高10.7%。假定居民外出饮食的节约行为保持同样的情况,在2006年81%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28%的消费者不会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53%的消费者表示剩余食物较多时会打包带走,到2009年57.7%的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19.9%的消费者不会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25.8%的消费者会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54.3%的消费者处于两可之间。按照上述2009年的节约状况估算,在2009年的日产餐厨垃圾应该是821.9吨,比1 318吨减少496吨,也就是说,因上海市居民节约指数的提高,使得餐厨垃圾少产生496吨,同时减少餐厨垃圾处理所消耗的能源。

四、上海市居民生活中的衣着消费

  根据表9-16所示的上海市家庭居民人均年衣着的消费情况,在2009年的居民家庭人年均消费开支1 593元,人均购买服装数量为10.2件。在有关公众消费方式的调查中,对于过时的旧衣服,36.3%的公众表示会“捐出去”,32.3%选择“继续穿”,26%将过时的衣服“搁置起来”,仅5.4%受访者选择“丢弃”。说明大多数公众在商品的购置中还是很理性、节约的,炫耀性的、超前的消费行为只是少数59。按照该调查结果和10.2件服装的人均年消费量估算,如果居民家庭过时衣服全部更换,年消费服装的数量为15.1件。以15.1件为总消费量,继续穿的数量为4.9件,捐赠出去的为5.5件,搁置的为3.9件,丢弃的为0.8件。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 2.5 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6.1千克 。上海居民通过捐赠,一方面是一种善举,另一方面可以节能。可以替代其他人少购置服装,总量将达到1.05亿件服装,可节能约 26.4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5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