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松山湖开发区

松山湖开发区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之初,东莞市提出“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并拟在莞深高速公路中段的松木山水库周边地区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松山湖高新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已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为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提供示范。

21世纪之初,东莞市提出“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并拟在莞深高速公路中段的松木山水库(命名为:松山湖)周边地区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见图11-7)。

图11-7 松山湖产业区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高新区位于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创新引擎。

自成立以来,松山湖高新区按照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功能配套等工作,快速建成为一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发达、创新活跃的生态科技新城,近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100%左右,近四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8%和256%,对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松山湖高新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120多公里的园区绿道系统和自行车配套服务系统;从北到南遍布了一批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主题公园;绿化覆盖率超过60%,人均绿地6.8倍于国家标准,生态环境已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城市。

松山湖高新区大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已建成了各项基本的城市功能配套,包括交通、居住、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各方面,正在加大力度打造更为优质高端的配套体系。

上海世博会上,松山湖从全球28个国家、80个城市和地区的113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展示,并以“城市绿色发展的成功典范”为主题亮相,向世界生动展示了园区在可宜居家园、可持续城市化和科技创新三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及对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和生活的积极探索。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小型,南临香港、深圳、背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见图11-8)。

图11-8 松山湖区位图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设提供了环境基础。它位于东莞市域中心,距东莞中心城约15公里,与周边城镇的联系方便,可以依托周边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松山湖位于珠三角半小时同城生活圈。有两条城际轨道在此经过,R1/R3在此交汇,并设立5个站点。它紧靠107国道、石大路、莞樟路、杨大路四条主干道路,莞深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常虎高速公路在它区内及南部穿过,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体系加强了与外部城镇的交通联系。因此,深圳中心区、东莞CBD可迅速抵达。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东莞候机楼在松山湖布阵,更是实现了“珠三角一体化”的无缝连接。这里是生态保护良好的地区,在规划总面积为59.4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松木山水库,水库周边丘陵密布、植被丰富,为大面积的荔枝林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约42公里国际自行车赛道,媲美安大略湖湖滨路的“国际健康里程”。约122公里园区生态自行车绿道,串联中心公园、沟谷公园、岁寒三友公园、松湖烟雨和松湖花海等7处景观,低碳健康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已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为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提供示范。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省部共建中国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等荣誉称号。

松山湖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共山水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园区按照功能布局,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区、中心区、台湾高科技园和南部区四大片区(见图11-9)。

图11-9 园区规划图

北部区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平台聚集区;中部区是教育、研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IC设计产业聚集及高新技术创业区;台湾高科技园是台湾高端产业项目主题园区;南部区是研发总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产业区。

北部科技工业园

北部科技园地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北部,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见图11-10)。规划为四部分:即A、B、C、D区,首期计划开发A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北部科技工业园区在产业选择上将与各镇区形成纵向分工,重点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档次产业,主要引进电子资讯产业、精密机械装备科技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保产业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鼓励和扶持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及龙头企业。松山湖北部科技工业园的规划充分考虑投资者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休闲、商业、银行、公安、邮电、通信等现代化的城市服务体系

图11-10 北部科技工业园

中部区

行政服务中心: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聚集中小创业企业130多家;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华南工业设计院等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教育:形成了从幼儿、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商住:拥有松湖花园、锦绣山河、万科松山湖1号、长城地产等居住配套,及酒店、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

旅游: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以及沟谷、紫薇园、中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是市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东部区

东部约7平方公里,是松山湖规划未来的战略用地,是松山湖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的主要平台,是台湾高端产业项目主题园区。这里将成为松山湖科技大项目的聚集地。

南部区

这片区域作为国际研发总部,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总部、研发中心等,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这里将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彰显松山湖的生态之美,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的科技招商,聚集科技资源和人才。

1. CBD商业

松山湖创意生活城占地18万平方米,建成面积达9万平方米,分别规划大型商场3家,各种商铺290间,美食店27间,是松山湖房地产公司着力打造的一个集创意、潮流、运动等生活元素为一体的新一代商业城,也是松山湖管委会大力完善园区商业配套,优化发展环境的重点项目。创意生活城位于园区北部城市核心区,坐落在北部生态公园月荷湖畔,紧邻松山湖大道、石大路、莞樟路,建设中的东莞城市轻轨R1和R3线交汇的枢纽站近在咫尺,区位交通十分便利。

2. 教育

签约全东莞高端幼教机构普林斯顿幼儿园,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小学、松山湖中心小学、松山湖实验小学、松山湖东莞中学,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多元文化的高端教育寓所。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以及未来10所一流高等院校纷纷进驻园区,松山湖形成了从幼儿园、中小学至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完善教育体系。

学术交流中心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生产力促进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建筑面积15194平方米,造型雅致,集多功能的展示、报告、办公、培训为一体。其中包括办公教学区、学术交流区以及由展厅、花园、咖啡厅等组成的开放空间。

图书馆位于松山湖生产力促进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这是一个以高标准设计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筑空间开放、流动。图书馆还设有灵活的办公空间,将成为网络服务机构、数据中心、软件研发企业和IT服务企业的理想工作场所。作为生产力促进基地三大建筑功能单位之一的图书馆与其他两个功能建筑一起,集中着整个基地对外、对内的办公、技术资料库和学术交流的功能。

3. 道路与交通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遵循“利于园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客货分流、人车分流体系;便捷发达的公交体系”的原则。

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充分体现“自由”的特点:路网结构充分考虑现状环境特征,结合地形地貌形成自由式路网体系,构成“网络自由”;道路的平面、断面及竖向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形成自由式道路体系,构成“道路自由”。

步行系统是园区交通的另一大特点,园区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完全分离,自成体系。

松山湖园区主干道路网总长68公里,一号路全长1.6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标准路段道路红线宽100米,中央绿化带宽10米。最长的三号路全长13公里,标准路段道路红线宽150米,部分路段中央分隔带最宽可达148米。园区道路依山就势,减少了对自然丘陵地貌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理念。满足产业功能需要的规则式道路与满足生活功能需要的自由式道路相结合,道路系统有效地实现货运交通与生活交通分流,并营造安全、自然、舒畅的步行系统。

4. 生态与绿地

园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保育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影响区四大功能区,结合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有相应的开发建设要求。通过生态功能区规划,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开发建设尽可能避免对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生态新城的建设提供环境保证。

5. 医疗设施

松山湖北部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松山湖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生活随处可达。

1. 产业园特点

(1)从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块飞地。行政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是高于周边镇的独立行政单元;规划上规模庞大、功能齐全、自成一体。

(2)从开发方式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依靠东莞市政府的大量前期投资,开展积极的对外营销和引资,是区域投资的焦点。对平衡区域的空间发展格局,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规划功能上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具有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培育转化、先进制造、会务旅游、管理服务、高品质生活居住、生态和文化等各方面功能。

2. 园区对周边城镇的影响——以寮步镇为例

1)引导城镇的空间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的改变

寮步镇和许多珠三角城镇一样有明显的马路经济特点,表现为过境交通沿线比较发达,城镇内部道路与国境方向平行的较完善。寮步镇本身要与作为东莞市未来新经济中心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保持较紧密地联系,产业园本身向外辐射的多条通道必须由此经过,这就为寮步镇改善镇的空间结构提供了外部的动力。为寮步镇的拓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有助于寮步镇空间发展结构的完善。

2)促进地方发展由分散向集聚转变

松山湖产业园在寮步镇征地9.46平方公里,沿湖区的部分未建设的土地基本都已被划入松山湖产业园的地界,松山湖附近被征地的行政村,工业和居住区都将面临重构的问题。“城市进圈、工业进园、农民进城”的三进政策是东莞市为改变地方经济分散发展的格局,提高发展效益而提出的一项策略。对于东莞市来说,松山湖产业园的建设旨在促进城市进圈,工业进城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对于寮步镇而言,松山湖产业园征用了分散于村的发展用地后,客观上促进集约集中的使用发展城镇的用地,有助于实现农民进城,工业进园。

3)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1)经济地理位置的改变,接触投资者视线的机会增多。寮步镇主要以吸引外商投资,以地生财的方式发展经济,因此积极地向外沟通和交流对于镇发展经济非常重要。

(2)在产业上与松山湖产业园的协调发展。松山湖产业园作为东莞市重点投资发展的产业园,毋庸置疑,对于整个东莞市各个镇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挑战和竞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松山湖产业园发展的主要是产业的高端部分,即科研开发和高端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其他各镇的工业生产并不构成直接的冲突,而松山湖产业园的发展意味着整个东莞市的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产业环境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像寮步这样位于产业园旁边的城镇更有可能与松山湖存在产业和生产上的互补和承接。

(3)与周边其他镇的竞争地位的改变。在“以地生财”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城镇之间的相互竞争相当突出。松山湖产业园的开发,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于政府大量的投入,改善了局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寮步镇由于临近松山湖,在地理位置上有天然的优势,与其他镇相比更容易接受来自松山湖的辐射,大量的市场机会将促进寮步镇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寮步镇的竞争力。

3. 园区可持续发展概况

1)制度建设

2001年9月,东莞市政府通过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若干规定》,将松山湖园区的管理机构、投资及政策优惠、财政及收费作了详细规定。此项规定的颁布为松山湖园区开发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005年3月,东莞市人大通过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定》,将松山湖园区的目标定位、企业项目准入条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土地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对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规划建设

松山湖园区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者们较好地把握了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按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产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生态为核心”、“保育性开发”、“科技共山水一色”的规划思路。针对东莞城市的功能缺陷,规划明确提出:松山湖园区必须以发展科技新城为目标,以高标准的建设,强调自身功能的综合性,增强城市活力。同时与中心城区综合发展,在空间发展和功能上互补,成为东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增强东莞市主城区的综合功能。松山湖园区在建设中按照可持续发理念,先规划后建设,在道路、电力、供气、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都围绕新城有序进行,避免以往挖了又修、修了又挖的弊端,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得到有效控制。

3)经济发展

东莞市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但20多年所做的大都是“代工”。松山湖园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东莞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人才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担起弥补东莞产业结构缺陷、进行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的重任。松山湖的发展,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东莞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将巩固和提升电子信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注重培养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高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

松山湖园区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体。有选择地吸引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等落户松山湖,增强松山湖的高科技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功能。鼓励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一批科研中心、研究基地,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开发体系和开放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4)生态建设

松山湖园区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前期,委托环境评价甲级资质单位进行了“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高新区生态安全和预警系统研究”、“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湿地公园规划”等。这些研究,为松山湖园区贯彻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建设过程中,松山湖产业园区切实按照规划去做,投资进行生态建设,切断和关闭进入松山湖的周边污染源,严格保护松山湖水库,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丘陵的绿化工作,建设湿地公园。

松山湖园区充分发挥公共管理体制创新的实验区和先导区的优势,着重围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以投资者、创业者、市民为中心”的原则,以“政府推动、市场牵动、企业运作、社会参与”为导向,运用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式管理、重视分权的参与式管理以及减少规制的解制式管理等多元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公民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的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既强调了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协调、互动,也强调了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1. 以竞争力为核心的市场式管理

松山湖进行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式管理,即是主张政府管理市场化,认为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成功地实施市场式管理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

2. 重视分权的参与式管理

在一个存在着囚徒困境的社会里,合作性共同体将使理性的个人能够超越集体行动的悖论。松山湖发展的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日益彰显出公共部门、私营机构与第三部门的“合力”作用。

3. 减少规制的解制式管理

公共部门的解制与私人部门的解制一样重要,而且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即为了释放员工的创新活力。松山湖把改革重点放在政府公共部门的程序上,建立退出与意愿表达机制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的配置效率,让政府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的能量和创造力,以新的创造性工作改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现代经济形态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现代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现代文明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松山湖未来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下述方面进一步努力:

1. 中国知识密集型产业聚集区

在目前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从生态环境和地域优势上来讲,松山湖具有独特优势,松山湖园区最有希望成为中国的硅谷。就创新经济形态来说,松山湖要努力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聚集区、创新型园区和世界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东莞的全面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建设知识密集型产业聚集区、世界一流园区和创新型园区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完成的“探索自主创新道路推进高新区发展—加快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要求:松山湖要根据园区特点,探索和选择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产业组织创新道路。重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要探索从创业企业中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的强大内生增长机制;第二层是要聚集大量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成为新产业和新业态发源地,走向世界产业高端。

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松山湖的出现,是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尝试,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看法。松山湖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松山湖有望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面旗帜。松山湖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机制和模式,将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范本。

松山湖可持续发展模式由规划和文化两部分组成。规划方面的贡献,在于松山湖率先在全国编制并实施了一个创新型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文化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文化,由管制型政府彻底向服务型政府、企业型政府转变;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

3.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

生态文明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从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能力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

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本质和特点,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创造和输出新时代前沿的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模式、制度和文化必然是松山湖园区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松山湖科技园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做好节约土地,保护好松山湖水库备用水源。主要措施包括:划定松山湖生态控制线;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入库面源污染的调研与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开展环库大截排工程和预防水库富营养化的生态工程;构建高新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4. 中国“产学研”的示范区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担负着东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重任,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广东乃至中国的“产学研”示范区。

首先立足东莞,抓住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其次,建立起集投入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组织协调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保障体系。特别是形成以政府专项资金为引导、各级政府财政配套投入、企业投入为主体、吸引社会投资的保障体系,确保东莞市每年安排2亿多元用于支持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安排1.1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研发活动;最后,深刻领会产学研联合的本质,抓住新型产学研的核心,实施组织模式创新这一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