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们花钱的奥妙

人们花钱的奥妙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极为精彩地归纳出人们花钱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揭示人们花钱的奥妙。一般说来,只有当“为自己花自己的钱”和“为别人花自己的钱”的时候,当事人才精打细算,钱才能花出效益。反之,如果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那么,当事人断不会锱铢必较,定刮起日益强劲的奢靡挥霍之风。

197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曾极为精彩地归纳出人们花钱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揭示人们花钱的奥妙。

第一,为自己花自己的钱。这时,当事人追求双重目标:既要节约,又要追求最大价值或者最大效用。人们都说女士逛商场功夫超凡,买东西时踏破铁鞋,货比何止三家。她们讨价还价娴熟老道,你漫天要价,她就地还钱。身强力壮的男士们逛商场时应该体会出逛商场也是一件体力活。推己及人,我觉得女士们逛商场、讨价还价应该还是很累的。但她们乐此不疲,她们斗志昂扬地踏破铁鞋货比多家,磨破嘴皮讨价还价,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们是过日子的好手;钱是自己的,事情是给自己办的,要精打细算,当然既要节约又要追求最大价值。为自己花自己的钱,当然要苦心智、劳筋骨。不信,你就问问她们为单位买东西时如何表现。再如,自己花钱吃自助餐时,你是什么心态和表现?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掏钱吃自助餐往往是两头扶墙:用餐前,饿得扶着墙进餐厅;用餐后,撑得扶着墙离开餐厅。你说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钱是自己掏的,一定要花出效益来。

第二,为别人花自己的钱。这时,当事人只求省钱节约,并不追求最大价值或者最大效用。东西是买给别人的,商品和劳务是别人享受的,而钱却要自己掏。这时候,花钱就像割自己心头肉一样,当事人自然一门心思省钱节约,才不管其效用大小。自己掏钱请人下馆子吃饭,手拿菜谱,从前边翻到后边,嘴里念念有词:“朋友们聚一次不容易,大家要吃好喝好。”可是心里却在想,哇,饭菜怎么都这么贵!翻来覆去看菜谱,实际是在艰难地求极值,要以最少的花费完成应酬。春节期间,站在大街上仔细观察脚步匆匆的送礼者所携带的礼品,你会发现,有一类礼品包装盒大而花哨,但却会在送礼者的手中随风轻摇,那么,它一定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这礼品十有八九是给“别人”的,属于为别人花自己的钱,当然只求省钱节约走过场,不会讲求实用,不会追求最大价值。

第三,为自己花别人的钱。这时,当事人只求最大价值或者最大效用,不仅不节约,而且开销花费多多益善。事情给自己办的,商品和劳务自己享受,但钱由别人支付,当然是只问规格不问价格了。出差能乘坐软卧,就决不乘坐硬卧;能乘坐头等舱,就决不乘坐经济舱;能住五个星星的宾馆,就决不住四个星星的;用餐能吃燕窝鱼翅的,就决不吃白菜豆腐,除非有医生的严正警告必须吃素;专车能有大排量的,就决不要小排量的,如果实在管得严,就买辆大排量车,贴个小排量标识;能周游列国游山玩水的,就决不吃窝边草;办公楼能多奢华就多奢华;自己荣耀出席或者能积累政绩名气的庆典或开幕式,能多辉煌壮丽就多辉煌壮丽,就找最能烧钱的导演来创意执导;如果有回扣提成好拿或者可出政绩数字使自己青云直上,那么,就不断地以种种理由重复建设,拆了建,建了拆;挖了填,填了挖;把路狠往宽处修,把广场狠往大处建,把路灯狠向密处装,城市之间几十公里的道路上都灯火通明,把尽可能多的工程的气派都要搞到尽可能多的亚洲第一或者世界第一,把未来几十年才需要的工程现在都做了,尽管有点像儿子还没出生呢,就把结婚的房子盖好,到结婚时反倒成了旧房……总而言之,花别人的钱自己得好处,那是一定要猛花的!

某些儿童食品,包装内装有小玩具,有些孩子只是想要其中的小玩具而想尽一切办法让家长花很多钱买食品。食品一包包地买回来,一拆包,拿出小玩具,剩下的食品往一边一扔,才不管它值多少钱,才不管它浪费与否。顺便说一下,有些“啃老族”花钱如流水,父母苦口婆心劝其节俭但收效甚微,其实,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是在“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当然,有人说孩子们当家了就知道柴米贵了。是的,当家知道柴米贵,厉行节约,那是因为他们一旦单立门户,便开始“为自己花自己的钱”了。

第四,为别人花别人的钱。这时,当事人既不节约,也不追求最大价值或者最大效用。钱是别人的,事情也是别人的,自己就缺乏强化责任心的激励,许多荒唐可笑的决策与事情就可能屡禁不止。那些所谓的“交学费工程”和“败家子工程”都是这种花钱方式的必然结果,比如某市在明知高铁建设计划已经立项的情况下,依然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公铁立交桥和办公大楼,刚刚建成两年,如今便被拆毁;某长江大桥,通车10年却大修24次;还有那不计其数的豆腐渣工程,以及耗资巨大的重复建设项目等等不一而足。《中国财经报》记者张敦银在1998年8月27日的《中国财经报》上撰文指出:“百姓曾经有这样的议论:政府花钱容易,钱不是他自己流汗挣的,也不是自己家的,谁去精打细算?精明的商家也说过:政府的生意好做,财大气粗,决不斤斤计较。”

显然,一笔钱怎么花,花出什么效益,主要取决于为谁花钱和花谁的钱。假想一个彩霞满天的周末,你打算去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昂贵的球票已经在手。就在将要出门的时候,天气突变,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如果球票是自买的,在观看与放弃之间你如何选择?如果球票是别人送的,在观看与放弃之间你又如何选择?为什么?一般说来,只有当“为自己花自己的钱”和“为别人花自己的钱”的时候,当事人才精打细算,钱才能花出效益。反之,如果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那么,当事人断不会锱铢必较,定刮起日益强劲的奢靡挥霍之风。因此,一个社会的转型,如果是不断地提升公营经济的比重和扩大政府的规模与干预,那么,这将为更多的人创造出更多的“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的机会,社会必定日益走向奢华浪费,无论如何也难以成为节约型社会,最终,社会不堪重负而出现危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奢华是权力阶层的奢华,而普通百姓却要为这种奢华买单。权力阶层,几乎凡事都有人无微不至地“安排”,几乎一切开销都由别人的钱支付,他们对医疗费、教育费、路桥费、汽油费、餐饮费、烟酒费、门票费等等皆不敏感。他们缺乏控制价格上涨的内在激励,在物价的控制上,除非通货膨胀严重到要产生可怕的政治后果,否则,一定是就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于是,上述各种费用相对于普通人的收入一定高得惊人。2012年春节,海南三亚景区餐饮业者公然宰客,比如一只螃蟹近千元,游客一顿饭要花6000元,稍有异议,便有彪形大汉张牙舞爪。三亚宰客事件引起公愤和关注。2012年2月6日《河南商报》发表文章“公款消费助长‘宰客风’”:“不少知情人表示,在三亚的高额消费中,公款消费占多数,公款消费,被宰的人肯定是不会投诉的。公款消费的繁荣实则是最大的核心问题和最深的病根。”反之,一个社会的转型,如果是朝着私有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公营经济比重逐步降低,政府规模和干预适当减小,那么,这将使更多的人“为自己花自己的钱”和“为别人花自己的钱”,换言之,“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的人数和机会都将减少,社会必定日益走向理性务实,有助于成为节约型社会。

当然,任何时候,任何体制下,都有公营部门和政府,都有“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和“为别人花别人的钱”的人群和机会。要公营部门和政府大兴节约之风,提高金钱使用效率,完善公共预算制度、攥紧公营部门和政府的钱袋子就格外重要。公共预算要做到三点:第一,“预”即预算一定要提前编制和公布草案,比如提前半年就公布草案,以便社会各界评价监督;第二,“算”即预算必须精打细算,采购和支出都要列出具体明细,比如数量、规格、质量、单价等,说明具体理由,把好资金入口;第三,“审”即对预算执行情况严加审计,对违规行为严加惩处,实实在在地强化问责制度,让为“自己花别人的钱”和“为别人花别人钱”的人,必须为自己的不当决策和花费付出相应的政治与经济代价,把好资金出口。

我猜想,如果一方面降低公营部门比例和压缩政府规模,另一方面严控预算支出,严格问责,迫使权力阶层行事公私分明,尤其是掌权者也要为其私人消费自掏腰包,那么,这不仅有助于控制和降低公共预算支出,而且使公权力掌握者对基本物价变得更加敏感,其控制物价的内在动机就会更强,相应地,公路收费站也许会更少,收费会更低,更多的旅游景点门票降价甚至免费,等等。因此,私有化和市场化,或者压缩公营部门并遏制政府公权力,于国于民的意义皆不可小视。

相关链接

美国实行严格的信息公开制度。美国的《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美国政府部门公开的公车信息,不但包括公车的数量、支出等总体情况,还包括具体的费用明细、哪些人在用车等细节。美国联邦政府的公车使用由联邦总务署统一管理,公车由其根据各部门需要统一采购,然后分配给各部门使用。联邦总务署的各类数据和报表都是在其网站上公布的。根据《信息自由法案》,美国公民个人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更为详尽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在其网站上填写相关需求,该部门会进行回应。英国也开设专网公开政府开支细目。例如,单是一个英国卫生部,其公布的本财年以来的支出细目就达到63160页,共涉及1263194项支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