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训的“长尾”

培训的“长尾”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是不是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培训也做过了,咋就不见起色呢?”员工销售能力要跨过的那道坎儿,其实就潜伏在这段长尾中。所以,抓好培训长尾的关键,在于设立一个可以检验是否达到融会贯通的标准,并通过严格的通关演练,使每位销售员达标。真可惜,一次本可以提高营销水平的通关训练,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

我们是不是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培训也做过了,咋就不见起色呢?”我倒是想反问一句:“你的培训真的做完了吗?”

你是否检验过培训的效果?为什么当员工好不容易与客户相见的那一天,一开口还是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业余到根本了解不了客户需求,完全无法掌控谈话的主动权。原因就在于训练水平不够,没有建立起一个机制用来保证员工进行足够次数的练习,无论是与真实客户,还是在和其他同事的模拟演练。而这些训练,构成了培训后的一条条可爱的“长尾”。员工销售能力要跨过的那道坎儿,其实就潜伏在这段长尾中。

把控尾巴光靠盯着“研究”远远不够,是要靠“抓”的。一些企业在培训结束后,弄几道题让大家做,80分以上就算通过,这是自欺欺人的,连方向都错了。照这个逻辑,武将都可告老还乡了。打起仗来,派文官出场,天下即可太平。荒诞!有的人很会做题,次次得满分,但当一个客户站在他面前便立马手足无措。没有真刀真枪的硬本事,一旦短兵相接,只有挥刀自宫的份。

还有些公司,为了帮助员工记忆,搞出不少针对产品或服务的要点式的总结。出发点是好的,让员工平时看看也不错(新员工最好贴在醒目的地方,随时可以看到),但非要把这些内容变成“话术”,编成几种情景假设中的标准回答,就显得有些牵强了。我们培训的要点,不是让员工死记硬背每句话怎么说,因为你永远无法预知客户下一句话是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培养一种正确的营销思路,方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抓好培训长尾的关键,在于设立一个可以检验是否达到融会贯通的标准,并通过严格的通关演练,使每位销售员达标。

标准是不容降低的。一些主管知道通关重要,也这样做了,可惜扮演客户的人没有找对。比如让两名员工相互扮演客户,问题就来了:为了换取自己通关时的宽松环境,大家在扮演客户时都不想为难对方,显得特别配合。营销的一方思路没深入时,扮演客户的同事还会主动挑起话题,给对方以暗示。没聊几句,就点头表示愿意了。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问题就出在主管对此视而不见,往往是待整个营销过程结束后,给上几句不疼不痒的所谓点评或总结。真可惜,一次本可以提高营销水平的通关训练,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

我们应该把评判通关成功与否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亲自扮演客户。不然,当你觉得过程不够真实,不想让他通过时,又会陷入两难:一方面,扮演客户一方确实愿意购买;而另一方面,你又觉得太假了,就算亲戚也不能这么放水嘛,还什么矛盾冲突的剧情都没有,“演出”就落下帷幕了。

“关”要这么“通”

在我们扮演客户的通关中,有很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比如,故意问一些跳跃性较大的问题,来观察员工的思路是否会被你带乱。初级的销售稍不留神就会被客户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客户提出的种种问题。纵观整个谈话,自己是缺少一个逻辑主线的。而Top Sales总是善于把客户的思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通过巧妙的提问,始终确保客户的思绪行在他们预设的轨道上。这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令你欲罢不能的,不在于炫目的画面,而在于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果你发现某人被你事先设的“局”绕进去,被你的谈话逻辑带得跌跌撞撞,是不能算其通过的。否则,就像一件不合格的产品,因质检员犹豫的“乌龙指”,而流入到市场中,终有一天会被消费者发现并投诉。

另一种策略是抛出难题性问题,比如说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不是太需要什么的。这时,缺少训练的销售要么无言以对,要么慌张应对,急忙就说:“没关系啦,你还是试试嘛,我们的产品肯定更好,因为1、2、3……”用强行推销企图强行挽留客户,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成熟的销售员则沉着很多,不慌不忙地继续提问,从而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一方面,他们挖掘其对现有服务的不满;另一方面,引发其思考愿景与期待,从而找到对症下药的突破口。因为很多信息如果你不问,客户是不会告诉你的。不一定是他不想说,也许连他自己也没理清楚,这就需要我们的引导。Top Sales深谙营销并非是拼命罗列产品特性的推销,而是一次寻找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提出价格太高,接受不了。你去观察,又会有人露出马脚。他们跑来和你争论价格究竟高不高的问题,甚至强调成本也很高,价压不下来。这又属于一种典型的陷到客户逻辑中不能自拔的表现。因为他们不明白,贵与不贵不在于价格。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占了便宜的感觉,如果缺少这种感觉,再低的售价他还是会觉得贵。而熟练工的第一反应,一定不是急于辩驳,或许还会赞同你。但接下去,他可能会回顾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你分享他的思维转变,以及为什么他觉得是值得的。以退为进在处理困境问题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旦你发现演练者在面对难题时,喋喋不休地和你去争价格本身,基本可以判定,他还没掌握正确的思路。你需要做的,就是忠于你作为客户的真实感受,否决其本次的通关。同时,及时点出问题,并予以示范,和其约好下一次通关的时间。

除了重点考察通关者的思路与话术逻辑外,还要留意员工对辅助工具的运用能力。图表与数字的灵活运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自己较主要竞争对手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客户对解决方案的印象。一些制作精良的小折页,可以分门别类地插在一本活页夹中,就像你的弹药库,在需要的时候,随时翻开给客户一个具体的图像记忆。计算器和笔应常备手边,和客户谈到具体数字时,随时敲几下,写下来给客户看。同时,要将客户关心的问题、新了解到的需求以及达成的共识快速记录下来。呈现方案时,至少要准备两种以上供客户选择。客户都爱做选择题,这与老板的喜好是一致的。

更全面的测评,还应覆盖谈话的开场与结尾。销售人员如果一上来缺少基本的寒暄和热络(前提是他们还没有那么熟),会给人一种唐突生硬的感觉。但这个部分绝不要做作,千万不能给人一种为了说而说,完成一项例行任务的感觉,做假了还不如没有。老江湖们会捕捉客户身上的细节,轻松自然地找准谈话的切入点,而不是每次都由老掉牙的天气问题展开。

美国NBC电视台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杰·雷诺在《Tonight Show》中采访奥巴马时的开场,就值得我们学习。气场十足的总统刚一落座,他就应景地问:“您需要点什么?给您来个提词器?”全场笑声一片。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原因在于就在录制节目的前几天,弗吉尼亚州的小偷把装有总统提词器的卡车偷走了,结果立刻有网友做了一段剪辑过的搞笑视频,很快蹿红了网络。画面中,没了提词器的“演讲帝”在台上焦躁不安,支支吾吾地对付了三句话,便落荒而逃。面对这样略带挑衅的提问,总统并没去强调视频是合成的,而是同样幽默地回应道:“不用了,随便聊个天不用题词器我也能行。”

很多时候,一味的客套反而会使彼此的心里产生隔阂。而适度的、不见外的玩笑,却能调节气氛,拉近距离。

交易促成是通关的另一个关键考核点。我们重点要观察员工是否可以找准时机,在合适的时候拿出合同,促成交易。一些员工在和客户聊的时候很忘情,结果愉快地送走客户后才发现,忘了说签合同这回事儿。另一些则是一直想提,却苦苦找不准机会。在念头无数次闪过大脑后,终于还是因为不好意思,纠结了半天,还是没踢这临门一脚。结果回头一想,遗憾啊!

怎么把握这个火候,在恰当的时机邀请客户签单呢?答案永远是客户情绪的兴奋点。销售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销售前的铺垫。当你铺垫到位了,客户被你聊兴奋了,最后的交易,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见面的场合。有些地方其实并不适合于谈业务,比如KTV或麻将室,在这类场合不如尽情地放松,效果会更好。这种情况下,演练中要留意的不再是合同签署与否,而是通关快结束时,是否与客户约好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作为新一次邀约的依据。很多时候,我们说了句:“有机会再约。”就转身离开,从此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这个“有机会”只是礼仪上的客套,并无时间上的意义。当你下次再找他时,客户可以轻而易举地拒绝你,反正当初又没确定过时间,哪怕是一个时间范围。但凡和客户提过一句,比如“下周的上半周”或“下个月中旬左右”这样的话,当我们联系他时,都可以抛出一句说:“根据上次咱俩的约定,您看是今天还是明天见面比较方便呢?”这让客户感觉合情合理,哪怕还是拒绝你,也会多少心存歉意,并很可能主动提出一个新的见面时间。这时,我们只要答应,并当着客户的面,将新的时间输入到手机的约会提醒中,或记在笔记本上,下一次十有八九,可以见得成。

除了以上种种,我们在演练中还要留意通关者的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以及语速和语调。

一些敏感的或有一定“精神洁癖”的客户(我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往往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很多信息:目光游离的,可能是耍大牌或没睡好;黯淡无神的,或许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紧盯不放的,恐怕他有点紧张或过于急迫,搞得客户也不够放松。对于那些没学会柔和又不失力量地运用目光,注视客户脸部三角区域的员工,通关时不能让其通过。

坐姿也很重要。那些坐下去驼背的、斜靠的、叉开腿或腿一直抖动的人,都易引起客户的不悦。手势的运用奥妙就更多了:幅度多大?向上向下?运行轨迹美不美?是该握拳还是平摊?拇指与手掌是并拢还是分开?这看起来似乎有点较真,但我们不能因为难练,就放弃这一可能引起客户感觉微妙变化的因素。

语速的变化有一个规律可循。在客户比较认同你的前提下,降低语速,给客户足够时间来加深印象、形成共鸣。在客户比较犹豫或质疑的情况下,适当加快语速。保持一种松紧交替,可创造出抑扬顿挫的谈话效果。

如此诸多要求,皆属于“台下十年功”的范畴。在主管为员工通关打分时,切不可手下留情,因为你是他们最终“投产”前,质量检测的最后一道关口。训练水平欠佳的人,你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幻想他在面对真正客户时,能够超水平发挥。这就像参加奥运会百米赛跑的田径队员,你敢指望一个训练成绩只有12秒左右的人夺冠吗?不现实嘛!即使发挥不错、一切顺利,能进复赛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更靠谱的是一个平时就能经常跑进10.5秒的人,才有机会冲击一下奖牌,而且还要在发挥稳定的前提下。

Top Sales也不意味着每个客户都能搞定,能在目标客户上十拿九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们要避免的就是当一个客户本来是有某种需求的,但因为自己员工水平不济,白白浪费掉机会。更可悲的是,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因为除了给客户留下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外,激烈的同业竞争是另一个因素。这就像你因为自己还不够优秀,错失了一位内外兼修的“白富美”或“高富帅”。蓦然回首,发现他(她)的身边早已有了另外一个人。早知如此,奈何当初没花点时间修好“内功”呢。

通关的重点人群,是业绩落后或是经验较少的员工。比方在一个100人的团队中,我们筛出了30个人通关。则第一次要刷下20%~30%,比如8个人。这时,我们要定出下一次通关的时间。不仅发给这几个需要再次通关的人,还要抄送给剩下的92人,让大家知道你对培训效果的重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安全了,这是一个动态的名单。如果新一期业绩表出来后,那92个人中也有一两个业绩低于一个标准的人(比如排名后30%或一条业绩绝对值的线),会作为下一批的通关对象。如果时间赶得巧,可以和那8位第二次参加通关的人一起进行。第二次通关很可能有人还不够熟练,那就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直至满意为止。员工避免通关有2种方法,要么提高业绩,不要落在后30%;要么在通关中表现良好,不要成为那8个人。但如果搞了一段时间发现,某人已被多次要求通关,但后续业绩仍无明显改善。这可能就预示着他的主观态度有问题,技巧性的培训已经不能解决了。怎么办?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更有趣的下一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