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造就复合型人才

造就复合型人才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要求何谓复合型人才,它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要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研究型医院的成长,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强调组建跨学科的“大学科”、“大平台”,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对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而言作用非凡。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要求

何谓复合型人才,它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要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复合型人才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智商与情商的结合。简而言之,其特点就是多才多艺,既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深度,知识面又有一定的宽度,能具备两个及以上的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1.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1)知识特征。复合型人才要通晓多个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能力特征。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还应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具有创新能力。

2.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1)基础扎实。基础知识是综合知识的根本,是学习其他知识的指引,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适应研究型医院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2)素质全面。素质是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区别成绩差异的特质。人的素质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是以先天条件为基础,在后天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性质特点。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3)勇于创新。创新是知识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人类对于实践的扩展性发现、创新性结果,首先表现为个人行为,不同领域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创新是劳动的独特形式,是实践的阶段性发展,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研究型医院建设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重大战略决策,人才强国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单一型人才已经逐渐被复合型人才取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现代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智能框架,即除了注重医学知识,还要融合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等学科的知识,着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生命的维持受到规律的控制,反映了整体生命内在联系,决定了机体变化发展的趋势。认识各种规律为医务人员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模式,注重医学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培养,注重医学与人文的结合,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增强人才对不同领域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人才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人才个性的发展,有利于研究型医院“兼容”的学术文化建设。

2.是当代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 有学者对1901年到1909年间授予的82次诺贝尔化学奖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属于学科交叉渗透所取得成果的比例高达87%,可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重大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而研究型医院建设与科研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大学科”的发展使研究型医院建设面临许多综合性问题,要求人们采用跨学科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从研究型医院发展历程中看,跨学科培养符合拔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唯有培养大量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才能促进研究型医院的快速发展。

3.是研究型医院发展的重要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最终决定社会的整个发展进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培养拥有高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研究型医院发展来说尤为关键。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工具。现代医学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医治单个病人为主导转变为众多人群预防保健为主导,从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制转变为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医疗体制,这之间,复合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也是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根本,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目前我国医院人才培养主要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培养治疗型或科研型医学专业人才,为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单一学科层面,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已经日益趋于“极限”,只有增加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才能够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学科理念、知识体系、价值标准、思维与行为方式等可以进行移植和借鉴,发挥各自的优势,搭建起更为坚实的科研平台。融合学科优势,构建交叉学科平台尤其是科学研究平台,有助于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获得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满足学科自主发展的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创造者,所以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可以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引导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培养较好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并从中受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研究型医院的成长,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强调组建跨学科的“大学科”、“大平台”,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对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而言作用非凡。

2.建设高质量学科交流平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促力和推力 研究型医院提倡跨专业、跨学科集成体的形成,其理念下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不是传统的专科型人才,而是多学科交叉、融医学与理学于一体的高级人才。要想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交流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自身交流。临床医生每日面对病患,最了解什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把人才培养对象安排到临床、科研重要岗位,交给经验丰富的前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以利于快速地了解临床工作,碰擦出科研“火花”,以利于接收正规的科研训练的机会,提高科研能力。其次是多专业、多领域的交流。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涉及基础医学、临床研究、开发研究、市场营销、基金筹集、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故必须汲取诸多领域的知识,多方位地交流和学习。第三,国内外的交流以及院内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要积极发展与国内外先进医院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系统学习、专业技术进修及新技术培训的机会,多形式交流学习,开阔视野,了解医学前沿,跟踪新进展。

3.建设高层次激励政策平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指引和目标 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学术平台,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的建立,则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给予支持和保障。好的激励政策,能最大效能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人才的茁壮成长。首先是目标责任激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围绕确定的目标开展,此目标应具备激励、竞争、保护、强制的四大功能,针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青年骨干等,设立不同的责任目标。其次是物质激励。以经济手段来激发人的动力,这是一切激励方式中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物质激励的实施,一方面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复合型人才在晋职晋级、岗位竞聘等方面的享有优先权利,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复合型人才的科研活动的扶持和奖励。第三是精神激励。人是情感动物,精神情感的激励至关重要,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决定了其成长历程将比专科性人才艰难,尊重、鼓励、关心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是情感投入的关键,用心去营造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氛围,将是研究型医院人才培养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