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平台经济的发展历程

我国平台经济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2.1 探索萌芽期1997年,中国尚处于互联网普及阶段,1997年底中国网民数仅有63万,拨号上网用户25万。图11.5 2007~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趋势变化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11.1 2013~2014年各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率续表资料来源:历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1.2.1 探索萌芽期(1997~2002年)

1997年,中国尚处于互联网普及阶段,1997年底中国网民数仅有63万,拨号上网用户25万。[3]然而1997~2002年间,我国网民数年均增幅约191%,拨号用户数年均增幅约221%,互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普及。与此同时,各类平台企业也开始逐步建立并探索企业发展的模式。1997~2000年期间,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通过聚集新闻资源、免费提供邮件服务等方式,吸引了大批用户,同时向广告商提供广告服务收取费用;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为商品供销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易平台而迅速发展壮大;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则通过提供中文搜索服务,聚集大量用户的同时为平台的另一边——网站和广告商提供搜索排名服务和广告位来收取费用。据统计,1998年国内站点的广告营业额已达100多万美元。然而,由于国内宽带普及率不高、上网速度较慢,这一时期的平台经济仍处于探索萌芽期,平台企业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门户网站、即时通信等领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但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对其他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图11.1 1997~2002年中国互联网普及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11.2.2 快速发展期(2003~2008年)

经过2000~2002年的互联网寒冬之后,我国进入互联网快速普及阶段。互联网普及率从2002年的4.6%上升为2008年的22.6%,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从2002年的0.59亿增长至2008年的2.98亿,首次超过了美国的网民规模。另外,宽带用户年均增长率超过91%,宽带上网成为网民的主要上网方式。

图11.2 2002~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不断提高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和不断滚动增长的巨量网民基数为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平台企业种类逐渐增多,除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信以外,还出现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音乐、网络求职、博客、交友网站等其他细分品类。搜索引擎方面,我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从2002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50.3亿元(见图11.3),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6.37%。用户规模从2002年的1 500万人上升至2008年的2.44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17%。同时,百度的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11.2%增长至2008年的63.5%,搜索引擎市场CR4从2003年的84.1%(排名依次是中国雅虎43.7%、新浪爱问16.7%、搜狐搜狗12.5%、百度11.2%)变为2008年的98%(排名依次是百度63.5%、谷歌27.3%、中国雅虎6.2%、搜狐搜狗1.0%)[4],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综合类门户网站方面,2008年用户达2.34亿,营收规模从2005年的82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160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约为25%。即时通信方面,用户规模[5]从2002年的0.4亿上升到2008年的2.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86%。腾讯公司的QQ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第一,2008年底约占中国即时通讯软件有效使用时间份额的86.4%。电子商务方面,调查显示从2002年到2009年,国内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行业网站数量从2007年的4 500余家增加到2008年的5 100余家,增长幅度是13%,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6],原“寡头垄断”格局渐被“多元化”竞争市场替代。电子商务服务类企业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11.6亿元猛增至2008年的132.8亿元(见图11.4)。截至2009年6月,中国网购用户突破1亿人,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也突破1 000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则超过600万人。另外,新兴平台种类网络游戏、视频、音乐博客和交友网站等也纷纷出现并快速发展,2008年,网络游戏、视频、音乐、博客和交友网站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87亿、2.02亿、1.49亿、1.62亿和5 800万。

图11.3 2001~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图11.4 2002~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服务类企业营收累计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B2B研究中心。

11.2.3 移动互联时期(2009年至今)

2007年以来,随着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出现并逐渐开始流行,手机接入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普遍。2008年底,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获得了3G牌照,我国的3G时代开启。2009年以来,手机网民逐渐成为网民的主流。如图11.5所示,2009年起,我国手机网民人数已经占据网民总数的60.8%,到2014年底为止,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47.9%,网民人数接近全国人口的一半,而其中85.8%为手机网民,达5.57亿人。手机网民比重的迅速提高使移动端的平台企业开始大放光彩。

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网民数量尤其是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类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和使用率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如表11.1所示,虽然各类手机平台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低于各类互联网应用的总体规模和使用率,但是在部分领域(如即时通信),手机平台的使用率已经超过该类型互联网应用的整体使用率。巨大的用户基数使移动平台对于广告商的吸引力也日趋增强,据估算,2012年底手机广告规模达55.2亿元,2009~2012年期间年均增长率为79.9%。

图11.5 2007~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表11.1 2013~2014年各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续表

资料来源:历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这一阶段的平台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各类平台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用户规模的壮大,使平台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电商领域,电商的大规模促销不仅逐年形成巨额交易量,也对物流、网络支付等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影响。2014年11月11日全天,天猫成交额突破571亿元,京东商城拍拍网共售出超过3 518万件实物商品,2014年“双11”当天全国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8 860万件,预计全行业处理的快件将达到5.86亿件。在即时通信领域,微信的崛起一方面大大便利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并使自媒体借助微信的平台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7月,微信月活动用户接近4亿,微信公众号580万个,接入APP总量达67 000个,广告主达1万家;另一方面,微信的发展对传统的运营商短信业务造成冲击,2013~2014年,中国移动短信使用量下降了100亿条,而流量则增长了93.6%。第二,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到离线/线上到线下)成为平台经济新领域。从团购开始,平台企业开始将互联网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与餐饮、出租车服务等产业相融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产业的运行效率。以打车软件为例,据快的打车公司统计,截至2014年3月22日,快的打车全国乘客用户数量达1亿以上,司机用户数超100万,全国日均订单量已达128万。据滴滴打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28日,软件覆盖城市达178个,用户量增至1亿,日均订单量突破了521.83万。另据调查显示,在使用打车软件后,90.3%的司机认为降低了空驶率,72.4%的乘客认为降低了打车难度。第三,平台融合成为平台经济的新趋势。在移动互联时代,各平台企业在各自的巨量用户的基础上,积极进入新的平台细分领域,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和转移成本,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腾讯公司在移动领域以微信为核心,积极进入搜索、安全、浏览器、地图、游戏等领域;百度公司则以搜索为核心,发展移动云存储和地图服务;阿里巴巴则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为核心,同时进入社交领域,与新浪微博联合增强自身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