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是一抹春

最是一抹春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是一抹春——读《春》有感梁 燕梁燕,女,汉族,1988年11月出生,甘肃定西人,2011年6月大学毕业,2012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渭源县国家税务局,现在县征收管理股工作。《春》是嫩嫩的,绿绿的;《春》是轻悄悄的,棉软软的;《春》也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自然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

最是一抹春——读《春》有感

梁 燕

img92

梁燕,女,汉族,1988年11月出生,甘肃定西人,2011年6月大学毕业,2012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渭源县国家税务局,现在县征收管理股工作。钟爱读书并勤于文学创作,积极参加省、市国税系统主题征文活动,自工作以来在《甘肃国税》发表文学作品一篇。

北方的沙尘似乎让我忘记了春天的到来,前几日下班回家的路上,同事惊呼:“快看,树都发芽了。”抬起头才发现路边多了两排叫不上名字的树,结了白白的嫩芽,原来,春天已经来了。想起春天,脑海里出现的都是春意盎然、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深似海、春色撩人、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美好的词,也许自古以来人们对春是有一定偏爱的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是朱自清的春。先生在《春》一文中分别描绘了盼春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文中大量地运用了修辞手法,重叠、比喻、排比、拟人,让春天的小草、桃树、杏树、梨树在先生的笔下都我不让你你不让我争先恐后、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说,朱自清的散文中“许多语句都那么活生生地捉到纸上去,使你感到文章的生动、亲切与自然”。《春》是有颜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是有味道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春》是有声音的,鸟儿都“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春》是嫩嫩的,绿绿的;《春》是轻悄悄的,棉软软的;《春》也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春》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里“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城里的《春》,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的《春》,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大人们有《春》,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孩子们也有《春》,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看来,春是不吝啬的,把自己分享给大自然的万物,终是知道了文人墨客如此愿意赞颂它的原因。

也许我们都发现了与往日读朱自清的《匆匆》和《背影》相比,《春》已经没有了那时的凄凉悲观的想法,表现出来的是活泼进取、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篇文章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自然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是啊,景由心生,心情愉悦了即使是灰蒙蒙的天也觉得是晴朗的,失意时万里无云心也像是在滴雨。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展示着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好些人永远把“明天起,明天起”挂在嘴边,可明天永远晚来一步,而把握在我们手里的是今天。春是大方的,可春色不等人,不要到春色殆尽时才后悔没来仔细欣赏它。

社会越发展人们的脚步越忙碌,有多少人还能停下脚步,细细地品味身边的春色。北方的沙尘或许只是迷惑了你的眼睛,而真正的春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他日下班的路上,故意放慢了脚步,太阳还没沉下去,余晖让累了一天的眼睛有点睁不开,忽觉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混合着土香、草香、花香,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

作者单位:定西市渭源县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