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苦难后的人生

苦难后的人生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苦难后的人生——《我与地坛》读后感杜 鸣最近,重读史铁生的散文随笔《我与地坛》,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正如话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时所称: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苦难后的人生——《我与地坛》读后感

杜 鸣

最近,重读史铁生的散文随笔《我与地坛》,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这位令人敬佩的当代作家,在写这篇文章时,双腿已经瘫痪了15年。在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后,作者不仅用坚强而宁静的心态写出了令人感动的作品,同时也超越了苦难,活出了明朗和欢乐的人生。作者身体虽然残疾了,但他所表达出的思想却健全而丰满。所以,任何时候只要读到史铁生的作品,都能够从中得到力量、得到启示。

苦难后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史铁生生于1951年,18岁时赴延安插队,21岁时双腿瘫痪,在他不到六十年的人生历程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离开过轮椅。自从28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他的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纵观作者的一生,虽然在正当求学的年龄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正当风华正茂的年龄却遭到了突如其来的人生苦难,但作者却没有在自怨自艾中度过一生,而是用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了苦难,用辛勤的汗水创作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作品,活出了有价值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为我们今天浪费时光、虚度人生的人提供了一面镜子,同时也激励着我们珍惜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苦难后的人生,是有收获的人生。地坛是北京一个有名的古园,作者在瘫痪后,为了散心,有一天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后,就被吸引住了,几乎每天都到这来。在这所园子里,最初作者“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作者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在这所园子里,作者除了走遍了能去的地方外,还经常思考着人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最后作者对临到的苦难终于有了彻悟。作者说:“这样想过之后我就安心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所以面对苦难,作者选择了安然接受,并活出了精彩的人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苦难使人更加成熟。假设没有作者经历的苦难,那么就不会有一个令无数人感动的作家。

苦难后的人生,是生命长大的人生。儿子瘫痪后,最心痛的莫过母亲了,在走出苦难的折磨后,作者才体会到了母亲的爱,才想到了母亲的艰难,才走出了自私的人生。作者说,我那时的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而母亲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作者写到,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人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说明生命长大的标志,就是能想到父母、想到别人。其实,人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活,而且是为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而活。只有奉献,为家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作者给我们的启示是苦难虽然可怕,但只有走出苦难,才能战胜苦难,才能脱离自私自利的辖制,才能有生命长大的人生。

苦难后的人生,是自信的人生。在想通并走出了人生的苦难后,作者决定要用写作来度过以后的人生,写作的目的从最初的“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到最后作者明白了:“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从写作中作者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自信的人生,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作品和备受激励的人生榜样。正如话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时所称: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史铁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单位:兰州市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