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辟通商口岸

增辟通商口岸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甲午战前,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接受的通商口岸制度主要实施于沿海、沿江及西北边疆地带。这一时期的通商口岸多数与列强分割的势力范围密切相关,如东北、山东、福建、两广、云南、西藏等地所开商埠,大都是某国在其势力范围内为了拓展市场而开辟。到1911年中国已开通商口岸多达82个。西方列强控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进一步扩大,中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自主决定通商地域的权力再度被削弱。

甲午战前,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接受的通商口岸制度主要实施于沿海、沿江及西北边疆地带。甲午战后,除上述地带的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外,西方列强还迫使中国将一些内陆城镇及东北、西南沿边市镇辟为通商口岸,使通商口岸制度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化。至辛亥革命前夕新增条约口岸达44处,加上清政府自开的商埠,共有48处通商口岸(见表2-2)。这一时期的通商口岸多数与列强分割的势力范围密切相关,如东北、山东、福建、两广、云南、西藏等地所开商埠,大都是某国在其势力范围内为了拓展市场而开辟。

表2-2 甲午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1895—1911年)

续表

资料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44~47页。
说明:根据的约章不止一种者,以直接导致开埠或最重要者列入。

从表2-2可见,根据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样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江浙两省及长江流域便完全对外人开放。

根据1895年5月中法《商务专条》,中国被迫开放云南河口、思茅,由此西南沿边被迫开放。之后,1897年英国迫使中国订立《中缅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西梧州、广东三水。1906年中英续订《印藏续约》,迫使中国开放西藏的江孜,西南沿边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1905年日俄战争后,中日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瑗珲、满洲里等15处口岸,东北沿边被迫开放。

此外,这一时期清廷为“以夷制夷”也自行开放了一些口岸。

到1911年中国已开通商口岸多达82个。中国广袤的领土从沿海到沿江、从内陆到边疆,全部对外人敞开。西方列强控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进一步扩大,中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自主决定通商地域的权力再度被削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