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肉也有吃光的时候

肉也有吃光的时候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服务理念已经深深嵌入美国银行业。与此同时,良好的财务状况使这两家银行有余力对其他金融机构出手援救,自身规模也得以有效扩张。在2011年底中国发生了一个存款脱逃现象,到2012年1月存款少了8000亿。但是话又说回来,有肉吃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没肉吃怎么办?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一方面是银行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来自其他市场的竞争。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服务理念已经深深嵌入美国银行业。银行能够为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繁多,这些服务带来的收入绝大多数属于非利息收入。与中国银行业相比,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很高。然而,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8年,除摩根大通外,其他三大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均大幅提高,这反映出在危机中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大幅下滑,花旗银行甚至在非利息收入上“颗粒无收”,表外业务的亏损反而“侵蚀”了利息收入。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为股东赚取收益是其经营的主要目标。然而,不顾风险地盲目追求高收益,虽然可能在经济发展较快时期收获颇丰,但一旦宏观经济运行陷入困境,高风险的项目会立即产生坏账,此前数年的积累可能在顷刻间便化为乌有。过于注重息差收益,很可能导致经济转困时银行的风险。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银行与富国银行保守的经营策略使它们在危机中的损失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良好的财务状况使这两家银行有余力对其他金融机构出手援救,自身规模也得以有效扩张。

景学成:资本主义银行业确实靠服务起家,最后在危机中倒闭,是因为它们染上了病毒。一些高杠杆产品、衍生产品的风险越来越大,大家对此都不太清楚,最后转来转去,结果风险累积越来越高,一下子就把原来的利润吃掉了,所以一些银行倒闭了或者被收购了。只有一些着重传统业务、保守业务的银行幸免于难,甚至在后期还得到了扩张。

美国银行和中国银行采取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融资模式,这取决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演进过程,没得选择。我国银行现在的业务是以存贷款为主,将来我们是不是会过渡到美国那种特别发达的资本市场,然后银行变成小众市场,资本市场变成大众市场,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现在银行业自己也一定感到前景不会永远那么美。实际上银行现在已经在开始在慢慢压缩息差业务比例了。在2011年底中国发生了一个存款脱逃现象,到2012年1月存款少了8000亿。这种现象在美国早已经发生过。所以,在息差业务减少之前,银行必须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来预防这可能到来的一天。

郭田勇:中美两国有时候经常相互羡慕,比如美国学生会羡慕中国学生的好成绩,中国学生会羡慕美国学生的创造力。银行之间也是这样的。美国银行很羡慕中国银行的高利润,但中国银行也会羡慕美国银行的业务结构。因为我国银行主要靠利差,中间业务收入非常低,而人家美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利息还高。

但是不要以为美国银行业这种业务结构很合理,如果它处在中国这种环境下,会比我们更不合理。我国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即使利率市场化以后,还是要稍微保守一点。从收入角度来讲,只要为公众提供的服务产品丰富了,产品收入肯定会有所保证。美国是个储蓄率非常低的国家,消费占到百分之七八十,所以银行赖以放贷的资金来源本来就比较少。同时美国资本市场又比较发达,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比起银行贷款更便利,更划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很难达到中国这种比例,所以一定要寻找别的收入,最终只能把功夫都放在了服务上。

既然有肉吃,为什么要去啃骨头?中国银行业现在能很轻松地靠息差来挣大钱,让他放弃这点转向中间业务也不现实。但是话又说回来,有肉吃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没肉吃怎么办?因为肉是会越吃越少的。从2012年银行信贷投放来看,国家现在开始控制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一定程度上使贷款需求减弱,这个时候银行怎么办?只能去投中小企业了。如果未来银行准入门槛下降,中小银行增多,引起银行业竞争激烈,这时候银行该怎么办?所以,中间业务再不发展,银行是一定会被淘汰的。现在不仅要看当前盈利,也要未雨绸缪,对当前业务结构进行调整。

曾 刚:每个国家的银行,其业务模式和所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美国处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也会靠息差来赚钱。中国的外部环境有几方面,一个就是监管环境,监管的不断趋紧导致很多资产要从银行里流出以逃避监管,由此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之前,它的银行也都是以大企业为主要客户。比如花旗银行,当时的企业客户收入占比非常高。后来这个市场慢慢没了,只能去研究中间业务。所以美国银行的业务结构是被逼出来的,和它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一方面是银行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来自其他市场的竞争。比如现在证券市场研发的高收益债,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垃圾债券,其对银行的冲击非常大。一旦这种债券做大之后,很多企业就不一定非要去找银行贷款了。因为银行本身的监管要求,使它不能去做高风险的产品,这可能会使它流失很多客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