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作为人类的重要活动方式,总是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背景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承认管理的这种“嵌入性”特征。但现实中,充斥各国管理教育课堂的却几乎都是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管理学范本。发轫于欧美的管理理论在浸染着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亚洲国家难免水土不服,如果不切实际一味效仿,就有邯郸学步之虞了。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创建一门真正适合中国的管理理论——中国管理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管理越来越得到管理学者、实践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管理学这门学科也进而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
目前坊间已有一些冠之以中国管理学、中国式管理的著作,然而大多数著作的内容或偏重于哲学探讨,或流于简单的经验式概括,或是一些命题加案例式的拼凑,缺少一根贯穿整体的主线。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以往中国管理学著作的一些缺陷,力图理出一条主线,提出完整的理论框架。
我们认为,中国管理学是研究中国本土的古代、近代、现代管理思想和实践,探索中国管理实践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现代学科。它是以中华优秀管理文化为核心,以“三学”为理论基础,以东方管理学的“三为”、“四治”、“五行”、“三和”为主线(1),系统梳理、提炼我国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经济管理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力图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现代管理模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体说来,中国管理学要研究以下一些内容:
首先,中国管理学不仅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实践,更要研究中国近代、现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涌现出了众多的经管名著和贤哲伟人,也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以及“康乾盛世”。在长达千年历史时期内,中国一直站在世界的前沿,也是国外学者顶礼膜拜的对象。2000多年前成书的《尚书》、《周礼》就已对组织设计、典章制度等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我们有着非常精彩、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也有着曾经走在时代前沿的管理实践,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梳理、归纳、提炼、整合,并加以创造性的现代转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更是持续发展,在整个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已达全世界的第四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由1998年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约4%。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总结这些成功企业经营的经验,提炼中国式管理区别于美国管理、日本管理的本质特征,不仅必要,而且也已经成为可能。
其次,中国管理学不仅要研究中国管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也要研究失败的案例。
成功的管理经验固然是中国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但失败的案例同样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研究中国从古至今的管理实践,才能把握住中国管理的精髓。
再次,中国管理学不仅要聚焦研究中国管理实践,也要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中国管理学的研究也绝不仅仅将视野停留在中国管理实践中,还必须从现代的观点、全球的观点来进行研究。“鱼只有离开水才知道水的重要性”。只有对中西方管理进行深入系统比较,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管理。
中国管理学的探索涉及如何创造性转换传统管理文化、融合国际与本土经验、演绎东西方管理思想精髓、探索未来管理之道、服务企业管理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研究的目的是要在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取得“多赢”的结果,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