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楼梦》中猪爸爸和猪妈妈对庄园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红楼梦》中猪爸爸和猪妈妈对庄园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故事2:本性难移——“猪爸爸”眼中的“西施”在一个古老的农庄里生活着这样一个三口之家:猪妈妈、猪爸爸和猪儿子。猪爸爸对新庄园做出的判断就是错误的。组织的发展中需要能够创造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防止“猪爸爸”登上管理层,但这是比较困难的。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猪爸爸”被赶下台来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

故事2:本性难移——“猪爸爸”眼中的“西施”

在一个古老的农庄里生活着这样一个三口之家:猪妈妈、猪爸爸和猪儿子。为了使得这个家庭的日子更加好过一些,猪妈妈和猪爸爸整天勤奋工作,但是两个猪家长比较起来猪妈妈显得更加勤奋些。猪妈妈整天在地中劳作,一年到头也算有比较可观的收成。猪爸爸也整天在外面做事,只是由于早年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导致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导致没有太体面的工作,整天在外面打短工。虽然收入并不稳定,但一年算下来还能够有结余。这天猪妈妈在地里工作的时候,听到黄雀对自己讲,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搬来了一家很有钱的富人,这家人建起了一幢很漂亮的庄园,很多人都到那里参观呢!听说这家人很好客,无论谁到其家里都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接待呢!这天中午猪妈妈下班回到家中,赶紧向猪儿子和猪爸爸说明了情况,并责成猪爸爸到这个庄园中一看究竟。猪爸爸不辱使命,凭借自己多年在外面打拼的经验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找到了这家人。猪爸爸一进庄园就看到了一个大水坑,于是赶紧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了水坑中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冷水澡,这下可消除了多少天以来的疲劳,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这么大的水坑的。在水坑中折腾了很长时间以后,到了一个烂柴草垛的旁边开始晒太阳,猪爸爸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舒服。又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肚子有些饿了,赶紧从烂柴垛旁起来并找了一段土墙蹭了蹭痒痒后便四处开始寻找吃的东西,左找右找终于在庄园中的角落处发现了一个垃圾场,猪爸爸在垃圾场中左拱右拱终于找到了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填饱了肚子。然后大摇大摆地从庄园中出来回家了。路上遇到了一些熟人后还自我吹嘘了一番,说自己见到了世面。回到家中猪妈妈问猪爸爸这个新的庄园是一个什么样子,因为这个新庄园对于猪妈妈和猪儿子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谁料想猪爸爸说,没什么了不起的,除了一个较大些的水坑和垃圾场之外没有更加特别的,并不像黄雀传言的那样豪华。猪妈妈听了猪爸爸的话之后将信将疑,反驳猪爸爸说,黄雀从来不会骗人的,黄雀说这家的庄园非常漂亮,不但有各种漂亮的花园而且还有很多新式的房子,庄园中的有很多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而且黄雀说起到庄园中参观的时候,人家还赠给了黄雀不少美食呢!猪爸爸一再否认这些,说这是不会存在的,说自己到庄园中游玩一圈除了水坑和垃圾场什么都没有看见。猪妈妈虽然看到猪爸爸的回答非常坚定,但对黄雀的说法还是坚信不疑的。猪妈妈打算亲自前往调查以便将事情弄个究竟。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好笑,但细琢磨起来就非常有意思了。按照黄雀的说法,这个新庄园是非常漂亮的,但是在猪的眼中这个庄园只有水坑和垃圾场。这说明猪与黄雀对庄园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同样一个庄园却出现了迥然不同。这说明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人们在观察同一个事物时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一样。猪的生活水准仅限于烂池塘和垃圾场,因为这是其生活的全部,所以在“访问”新庄园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集中在这两个方面,烂泥塘和垃圾场就是“猪爸爸”眼中的“西施”。即使在这样的新庄园中“在墙上蹭两下”的赖毛病也是很难改掉的。一个人在长期的定势的生活方式下就会形成定势的思维方法,在对周围事物做出评价时就会用这种定势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当然这种“我的眼中只有你”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就会对事物做出不完善的评价以致得出错误的结论。猪爸爸对新庄园做出的判断就是错误的。

人们判断事物都是从自己惯性思维的角度进行的。在林黛玉忧心忡忡的时候,其内心的苦闷由于没有对他人诉说从而更加感受到人世对其不公,于是将自己的这种感受就会强加到其他的事物身上。在林黛玉看到含苞带露的鲜花的时候,林黛玉并没有看待鲜花的魅力而是联想到鲜花在流泪。这在常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林黛玉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带露的鲜花就是在流泪。当然在林黛玉眼中的鲜花与顽皮的孩子或者处于热恋中的少女眼中的鲜花是迥然不同的。对于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在认识优秀下属的过程中看法是不一样的。爱才惜才的管理者会认为这样的员工是自己左膀右臂,这样的管理者能够很好地接纳人才并且具有海纳百川的情怀。但是在一些比较专断的管理者眼中,这样的优秀人才日后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在吸引人才的时候就不会将非常优秀的人才聚在自己的麾下,而是在自己的手下聚敛一批“小矮人”。

人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由于个人的知识、阅历、价值观、偏见等原因会对识别的对象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于是产生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问题。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人们在对一个人形成第一印象后就很难改变态度,即使此人在日后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人心中形成的既有的挥之不去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晕轮效应就是以偏概全,在认识人的过程中用此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掩盖其他方面,在用好的方面掩盖坏的方面的时候,此人的缺点不容易被看到,在用坏的方面掩盖好的方面后,此人的优点就不容易被看到,于是这样的人才就没有了发展的机会。举个这样的例子,人们往往会认为脾气暴躁的人不容易接纳,因而也不容易被当做人才在组织中得到重用。原因就在于这个人的脾气很坏。但仔细想一想这只是一家之言,脾气暴躁的人往往性情非常耿直,所以这样的人不会有坏心眼。如果其他人对此人能够辩证思考就可以与其和平相处的。管理者如果对这样的组织成员能够合理使用,就可以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这对组织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猪爸爸毕竟是猪爸爸,不可能有黄雀的思维方式。一个组织中如果具有一个“猪爸爸”做核心管理者,这个组织就很难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了。组织的发展中需要能够创造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防止“猪爸爸”登上管理层,但这是比较困难的。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猪爸爸”被赶下台来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创造一种更加良好的机制让组织成员及时与管理者产生互动,防止原来不是“猪爸爸”的管理者成为“猪爸爸”,也要及时让已经是“猪爸爸”的管理者置换思维方式或者干脆退下位来。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让更多的组织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用群策群力的方式尽量避免单一思维方式给组织发展造成的诸多困扰。“猪爸爸”消失了,组织于是就会得到长足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