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情感与意志

情感与意志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情感与意志——说教原理中国古人考察治道时,究天人之际,纲纪礼乐,察地理百姓之情,体现的是一种宏观视野,而非仅仅就治国而论治国,此种宏观视野既是最初中国管理哲学的视野,也应成为当今中国管理哲学的视野。后世人们将孔子的社会管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情感与意志所产生的说教与教化是管理良性运转的润滑剂,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无法比拟。

二、情感与意志——说教原理

中国古人考察治道时,究天人之际,纲纪礼乐,察地理百姓之情,体现的是一种宏观视野,而非仅仅就治国而论治国,此种宏观视野既是最初中国管理哲学的视野,也应成为当今中国管理哲学的视野。这种视野上的管理乃是宏观管理,区别于现代管理学中的操作技术意义上的管理视野。

孔子的《论语》通篇都是以事论事地讲述一些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其系统的社会管理学思想。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强调了社会管理系统中,主观控制系统上令下达的绝对性。其“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人际交往中道德行为规范。无形中起到了增强客观控制系统的协调、平衡的作用。后世人们将孔子的社会管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刚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的主、客观协同控制的思想体系。孔子不仅认识到了社会群体的主观调控和客观调控规律,更难能的是他认识到了两者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正因为孔子积极地运用了说教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进行了一种管理,通过剖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我们常常提到的仁政。那实际也就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是管理国家还是管理某个组织,仅仅靠严厉的制度来约束和压制管理对象是很难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的。制度常常让人感觉僵硬、死板,说一不二。如果把制度比作管理的硬件,那么情感与意志就好比管理的软件,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管理的张弛有度。管理过程,情感与意志先行一步、先入为主,首先可以在思想上产生认同,制度运转时就可以顺水行舟、事半功倍。情感与意志所产生的说教与教化是管理良性运转的润滑剂,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无法比拟。制度运行靠的是人,人是情感动物,制度的弹性也正源于此,能否发挥情感、意志的正面效应决定了管理绩效的高低。

在这里,实施管理的领导者就需要做更多努力了。在经典的组织理论中,我们了解到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于两个方面:结构权力与非正式权力;而领导者权力将更多地来自于非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权力,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发自被管理者内心的理解和支持,其中最根本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要求领导者与员工建立友好的关系。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中,领导者的各项工作目标、决策和意图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领导者与个人交往,特别是与下属交往的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领导者管理效能的发挥。这很恰当地解释了为什么有的领导者能顺利地实现预定的目标,而有的领导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却遇到来自下属这样或那样的阻力。

人都是有感情的,组织与成员之间也有情感关系。如果双方感情好,任何事情都好办;感情不和,就会造成阻力。因此,应重视心理情感的协调,善于运用感情疏通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彼此把对方都视作“一家人”,相互依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管理既需要制度的规范,更需要情感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