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莫把规则当儿戏

莫把规则当儿戏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莫把规则当儿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擦桌子的故事”:在日本,公司规定,桌子每天必须擦六遍。可以说,有的人是因自律性高而自觉遵守规则,也有的人是因畏于惩罚规则的震慑,而不敢去违反规则。所以说,不仅要有规则与违反规则之后的惩罚规则,还要有发现违反规则者的监督机制。惩罚规则是惩“患”,而监督机制则是防患于未然。

莫把规则当儿戏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擦桌子的故事”:

在日本,公司规定,桌子每天必须擦六遍。日本人干起这件事情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遍。后来,有的日本公司请留学生来做这件事情,在第一天的时候,留学生把桌子了擦六遍;第二天的时候,留学生还是把桌子擦了六遍;但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留学生发现,擦五遍与擦六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就只擦了五遍;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发现擦四遍与擦五遍也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就只擦了四遍。再到后来,就只擦三遍、两遍,直到被老板发现,然后被开除。

这个故事,无非是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外国留学生不如日本人认这个定要才能因为以说即干理,擦几愿意六遍板该所有会不时候三遍相应真、勤奋、诚实等等。在此,不讨论这个结论的问题,只讨论故事中,该公司老板关于“擦桌子”的规定是否合理、健全。

首先,“桌子要擦六遍”的规定本身是否合理呢?桌子为什么一擦六遍呢?是必须擦六遍才能把桌子擦干净吗?如果是擦六遍把桌子擦干净,那么,对每一遍的效果是否都应该有要求呢?马马虎虎地擦六遍与认认真真地擦六遍,效果肯定不一样,可,马马虎虎地擦六遍还不如认认真真地擦五遍干净呢。

桌子擦几遍只是一个过程,而老板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结果,干净净的桌子。所以说,“桌子擦要六遍”的规定本身就不合因为擦桌子的标准不合理。老板应该要求把桌子擦干净,至于遍,那就是执行者的事情了。只要能够把桌子擦干净,执行者擦几遍就擦几遍。并且,检查桌子干净的程度比检查是否擦了更容易。

其次,就算“桌子要擦六遍”的规定本身是合理的,那么,老如何保证每一个日本人都会老老实实地把桌子擦六遍呢?难道的日本人都那么老实?不见得吧。既然不能保证每个日本人都折不扣的执行这条规定,那么,该如何保证在有人只擦五遍的,就能够及时发现这种“偷懒”行为,而不至于到只擦四遍、甚至两遍的时候才发现呢?

所以,在制定“桌子要擦六遍”这一规定的时候,还必须制定的监督机制来监督擦桌子的人,可以及时发现“偷懒”行为。让擦桌子的人知道,一旦偷懒就会立即被发现,从而使擦桌子的人不敢偷懒。

可能有的人就会说,对于这条规定来说,大多数日本人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而大多数的留学生却不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不还是能够说明留学生的自律性不如日本人高?这也许能够说明日本人的自律性普遍比留学生高,但不能说明日本人的自律性天生就普遍比留学生高,没有谁天生就比别人强,日本人这种高度的自律性也是严格的制度长期约束的结果。

可以以擦桌子为例做一个设想,在日本公司制定出“桌子要擦六遍”这样的规定之初,很多日本人也会偷懒,但如果偷懒,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开除。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发现,这样偷懒代价太高,长此以往,大多数日本人就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条规定。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度的自律是制度长期约束的结果,制度能够将不自觉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为,当人们的行为普遍达到自觉的程度时,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可以不再用制度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像一个人骨折之后要绑上石膏一样,石膏的作用就在于防止骨骼生长错位,当骨骼愈合,就可以拆掉石膏了。

所以,企业不要寄希望于自己的员工有多么高的自律性,更不要企求员工天生就有多么高的自律性。企业绝不能指望仅靠员工的自律,就能够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化。就算大多数员工能够做到自律,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约束少数人的不自律行为。

此外,一般说来,一个人在既定情形下的自律程度与其所受到的诱惑是成反比的,诱惑越小,其自律程度就越高;诱惑越大,自律程度就越低,并且总有一些诱惑是很多人抵挡不了的。

对此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任意抽出100名官员,当在这100名官员面前摆放5万元时,动贪念的人可能只有10名官员;当摆放50万的时候,可能就会有20名官员动贪念;当摆放500万的时候,可能就有40名官员动贪念……随着钱的数目的递增,动贪念的官员也会越来越多。当然,也不能否认,不论钱递增到什么程度,可能总有那么几个人始终不会动贪念。

由此可见,一个人可能不会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五十斗米、五百斗米、五千斗米呢?一个国家的廉政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寄希望于那几个永不动贪念的人,而必须有相关的制度、法纪来防止某些官员把贪念转变成贪污行为。

但人们发现,虽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来惩治贪污行为,为官者也都知道这些法律的严厉性,但为什么还有一些官员明知故犯呢?问题就出在人们的侥幸心理上,在有些官员看来,并不是“伸手必被捉”,而是“伸手不一定就被捉”。既然如此,那么惩罚就是被捉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仍旧有些许官员伸出他们的“贪污之手”。

这就像人人都知道闯红灯不对,并且也知道闯红灯之后,如果被交警逮到就会被罚款,但仍旧有那么多人闯红灯,问题就出在“如果被逮到”上,如果被逮到就得交罚款,但如果不被逮到,那么自然就不用交罚款了。就像前面所讲的那个笑话中的司机,他之所以敢闯红灯,就是他以为旁边没有交警。

这也是“擦桌子的故事”中,一些留学生敢于偷懒的原因。一些留学生不如日本人的自律性高,又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约束他们的这种偷懒行为,于是,他们抱着“偷懒不一定就会被抓到”的侥幸心理而去减少工序。而如果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像一只眼睛一样,在旁边盯着他们擦桌子,这些留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偷懒的。

可以说,有的人是因自律性高而自觉遵守规则,也有的人是因畏于惩罚规则的震慑,而不敢去违反规则。而对于那些自律性不高且不畏惧惩罚规则的震慑力的人来说,就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让他们认识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是什么威吓性的话语,而是切切实实的事情。所以说,不仅要有规则与违反规则之后的惩罚规则,还要有发现违反规则者的监督机制。

如果说惩罚规则是一种事后控制,那么监督规则就是一种事前控制。惩罚规则是惩“患”,而监督机制则是防患于未然。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隐士冠子所作的《冠子·世贤》中,记载了魏文侯与神医扁鹊的一段对话:

(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这段记载讲的是,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侯就很奇怪了:“那么,为什么是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本乡里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而名闻于各诸侯国。”

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扁鹊的大哥就是实现了事前控制,扁鹊的二哥实现了事中控制,而扁鹊则是事后控制。治病是如此,管理企业也应如此。当一个人因过错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后,再怎么惩罚这个人也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而事前控制却能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求防患于未然,这也就是建立监督机制的意义之所在。

所以,企业在某些方面应该建立自己的监督机制,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约束。但是,企业所建立的监督机制必须是保证是有效的,否则,就会出现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的局面。

有这样一则管理寓言:

在一片广阔的大草原上,草原之王狮子委派狼去管理羊群,并成立了由狐狸、老虎、金钱豹组成的监督委员会,来监督狼的行为。

狼上任一段时间之后,狮子突然想起,应该去考察一下狼的政绩。

狼见狮子来考察,对狮子一番恭迎之后,委屈地对狮子说:“由于我管理太严,羊们肯定会对我有意见。您可要给我主持公道啊!”

狮子说:“你放心,我会秉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你和羊们的。”

于是,狮子传令把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委员狐狸、老虎、金钱豹诏来了解情况。

金钱豹煞有介事地对狮子说:“大王,我可以拍着胸脯说,狼绝对是一名优秀的羊群管理员。狼把一群羊管得服服帖帖的,没有一只羊敢捣蛋。”金钱豹昨天刚刚收下狼送来的一只母羊和三只小羊羔,对狼的评价自然十分“公道”。

老虎对狮子说道:“与牧羊狗相比,狼可有魄力多了,表现也比牧羊狗好得多。”狼上任伊始,就给老虎送去了五只羊,老虎自然也会“实事求是”地评价狼。

狡猾的狐狸说起话来有文采多了:“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狼立羊群,怎能会没有闲言碎语呢?据我所知,羊们对狼是有偏见的。明智的大王,您可千万不要相信羊们所说的话啊!”狐狸每天与狼分享羊肉,对狼的评价自然就会更高。

狮子见狼的管理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没过多久,狮子就提拔狼去管理一个规模更大的羊群。

狮子也设立了监督机制,但为什么没有收到预期的监督效果呢?问题就出在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上。狐狸、老虎、金钱豹都想吃肥肥的羊肉,狼抓住了他们这一弱点,对其行贿自然会成功。监督委员如果由既不容易被狼利诱,又不容易被狼所威逼的动物,如大雁、百灵鸟、猫头鹰等组成,监督效果就会好得多。

美国肯德基公司对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连锁店,实施不定期的暗访抽查制度,就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肯德基公司总部专门雇佣了一批人,让这些人佯装成顾客进入店内进行检查评估,这种神秘的暗访抽查制度是不定期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某些连锁店可能半年也不会查一次,而对某些连锁店则可能连续几天都在暗查。也正是有了这种不定期的暗访抽查制度,才使得肯德基公司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一万家连锁店的员工,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时每刻都积极地投入工作。

所以,企业不要再抱怨员工的自律性多么得差,也不要再奇怪为什么自己的惩罚制度对某些员工没有作用,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当企业拥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就好比是在企业上空有了一双天眼,在天眼的盯视下,员工就不敢再有所懈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