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

浅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寻找中国的持续优势冯鹏程 胡思齐摘 要: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国。

浅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寻找中国的持续优势

冯鹏程 胡思齐

摘 要: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国。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经济迅速崛起的印度FDI信息指数也显示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中印是两个国情极其相似的发展中大国,尽管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的优势要大于印度,但是如果中国满足现状,不吸取众家之所长,中国在吸引FDI的优势地位将岌岌可危。本文就是立足于此,通过分析中印吸引FDI的历史概况来找出其在对FDI的引进中的差距,并分析了中国在引进FDI方面的不足以及印度在吸引FDI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FDI 中印引资差异 外资结构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在引进FDI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国。然而印度最近几年的迅速崛起,引起国内极大的关注。印度跟中国有着相同的国情,却在对FDI的引进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是通过大规模的引进FDI来促进本国工业化而实现发展的,而印度却是通过大范围的专业训练来培养人才并将其本国资源与对应的FDI结合来实现发展的,虽然在短期可能无法显示成效,可是一旦能将其模式扩展到其他领域,印度将成为第一个通过在服务业而非制造业改革实现发展的国家。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对外资引进方面的不足逐渐显露了出来,比如中国引进的FDI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且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整合,导致在危机期间中国FDI受到了很大的波动,因此中国必须调整FDI引进的结构。经验并不一定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获得,印度在引进FDI方面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显著,而且取得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确实值得同是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借鉴。

一、中印利用FDI的概况

(一)中国利用FDI的概况

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到1983年,中国吸收的FDI总额为18.02亿美元,从1986年到1991年,中国吸引FDI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中国吸引FDI经历了较快的增长。在1992年和1993年,中国吸收的FDI总额增长了至少两倍。而在1993年,其合同投资额与1991年相比增加了九倍。在1993年初,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受资国。尽管这种上升趋势在1997年到2001间有所放缓,但是,在2002年中国入世后其增长势头又重新开始。入世为中国FDI达注入了新的动力。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为469亿美元,2002年入世后到现今2010年中国吸收FDI总量已经达到了1 057.4亿美元,成为了仅次于美国之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均速度达到30%以上,这在战后世界各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大潮中是举世无双的。资金来源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服务与本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印度利用FDI的概况

印度至独立以来在对FDI的利用上屡经波折,大体经历了在独立之初限制FDI进入阶段、20世纪80年代印度FDI政策开始松动阶段以及90年代以后大幅度放宽外资投资领域,提高外资股权这几个阶段。虽然印度的FDI开放政策较中国起步晚,但是印度却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建立起了吸引FDI的政策环境和人才优势,在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业有较大的成就。引人注目的是印度的此种模式不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总量上印度仅次于中国,而且有着长久生命力。

二、中印利用FDI的差异比较

(一)利用FDI流入量比较

自从1993年以来,中国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上在发展中国家居榜首。除了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年份外,对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然而印度在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的总量上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在世界FDI的流入量中只占到了极少比例。因此印度在总量上无法与中国抗衡。

由上图可知,中国FDI总量在世界FDI总量中占比与印度FDI总量在世界FDI总量中占比相比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是2006年开始,图中占比差距显示出越来越小的趋势。表明印度FDI总量在世界FDI总量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img80

图1 中印吸收FDI总量占世界GDI总量的比例

img81

图2 中印吸收FDI总量占世界FDI总量的比例

img82

图3 中印FDI总量环比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世界投资报告》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由上图可知,印度的FDI总量的增速相比中国更加平缓,并且从2002年开始,环比增速大于中国,并在2007年取得峰值。表明印度对FDI越来越具有强劲的吸引力。

(二)FDI引入方式的比较

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到2009年成为吸收FDI总量仅此于美国的发展中国家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FDI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出口驱动型的国家,然而中国在全球化的大生产中,获得了利润,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就对此表达了担扰,他说:“从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65%是中外合资或者是外国独资企业生产的。一半以上是来料加工。出口产品中的许多丰厚利润,都被外商拿走了。”

印度虽然在总量上无法与中国相比,但是印度更多的依靠将外资与本国资源相结合来促进其经济的增长的。虽然在短期内不能像中国一样批量吸收FDI,但是一旦其模式成熟,将发挥更加强大和持久的经济效益。并且所谓的此种“印度模式”给印度带来了一批能与欧美日抗衡的高科技公司,比如软件业巨Infosys、Wipro,药业和生物技术方面的Ranbaxy和雷得博士实验室等。

(三)利用外资结构比较

1.FDI来源地比较

表1 2009年中国吸收FDI前十名来源地(亿美元)

img8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表2 印度吸收FDI前十名来源地(亿美元)

数据来源: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Promotion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由上表可知中国吸收的FDI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周边的华人圈比如新加坡,其占比总和达到了57.27%。而且来自自由港的很大一部分FDI是中国本土的资金为了享受国外投资的优惠政策迂回而来的。而印度的FDI来源地除第一位是毛里求斯也是一个自由港外,其他基本上都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经济体。作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需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拥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较多的日本、欧盟韩国、美国在中国的FDI总量中只占11.75%,远远低于印度69.93%的比重,因此这种资金来源和技术来源相脱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效果。因此从FDI来源地来看,印度的优势远远大于中国。

2.FDI投资产业结构比较

表3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统计(亿美元)

img85

续表

img8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表4 印度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统计(亿美元)

img87

数据来源: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Promotion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中国在吸收FDI时,充分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制造业方面吸引了大量的FDI。从吸收FDI最多的前十个行业来看,第二产业占绝大部分。大量FDI涌入制造业,为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改进、扩大出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制造品生产在全球市场份额自1985年以来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制造品出口国家。

印度的FDI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软件业等技术上具有复杂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吸引的直接投资并不多。印度软件业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促进了该行业的迅猛发展。2004年服务业吸收FDI的金额占印度吸收FDI总额的9.96%,是印度吸收外资最多的行业。

三、中国与印度的吸引力比较

中国连续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具FDI吸引力的国家并非偶然,这是由中国目前的总体投资环境和竞争优势所决定的,也与中国入世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印度从2002年的15位上升至2003年的第6位。2004年进一步跃升到第三位,其对FDI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这是与印度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应的。两国虽然都对投资者具有巨大吸引力,但投资者对两国的具体评价存在较大差异。见下表5:

表5 外国投资者对中印两国吸引力的评价

img88

注:a:资料来源:引用A.T.Kearney图标资料

b:百分比代表投资者认可度,数值越高,表示评价越好

从上表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中国7~15项的评价均高于印度,中国的引资优势表现在:

(1)低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中国评价最高的3项分别是市场规模(97%)、市场增长潜力(79%)、生产/劳动力成本(62%),另外国外投资者对中国消费市场成熟度的评价也较高(59%),充分表明对华FDI主要体现为市场寻求型和要素寻求型。排名世界第一的人口数决定了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我国的劳动力便宜且熟练度较高,这些优势无疑对外资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从而使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保持了稳定、持续的投资热情和信心。随着2001年末中国的人世,其市场开放力度、广度和市场准入程度都有大幅度提高,服务业领域(如金融、分销、运输等)对外资相继放开,对于国外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获利机会,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FDI的吸引力,这一点从FDI信心指数排名的变动就能看出:中国2001年末入世,2002年就超过美国,跃居首位,并且持续保持至今。

(2)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健全的制造业体系。投资者对中国基础设施评价较高(64%),远高于印度(36%)。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健全的制造业体系能够产生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产业集群优势,中国的这一优势使得中国成为当今的“世界制造中心”,这一地位的获取不仅仅是依赖低成本优势,而且是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依靠这一优势,中国可以在中短期内继续保持对FDI的吸引力。

(3)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稳定、金融,经济稳定的评价远高于印度,印度的国内矛盾问题和地缘政治(印巴关系)问题是外资比较担心的,所以降低了对其评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印度1~6项的评价均高于中国,印度的引资优势表现在:

(1)健全的职业教育体制带来大量高素质的电脑人才。印度外资引进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软件行业,仅仅经过10年的发展就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与印度丰富的人才资源不无关系。在印度有大量的拥有十年以上经验的工程师,以及一些从美国回来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由于印度的基础教育中就包含了软件方面的课程,在印度,全国2 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4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印度的高中生完全可以参与软件编程,大量的软件基础人才,或者说软件蓝领是中国目前最缺少的。也正是由于此种模式,才能使得印度的软件企业可以形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这样合理的人才结构。

(2)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较高的市场透明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良好资本市场。市场经济的透明度很大一部分被资本市场的透明度所决定。印度银行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并且印度的金融体制完善、市场秩序良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由于印度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英国所统治,所以印度的金融体系一直延续着英国模式,银行体系已有130年的历史,股票市场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印度的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贷款35%是给政府和国企,65%是给私人和民企。并且银行资产与GDP的比率逐年下降,并且融资总量低于股票债券市场。而中国银行70%的贷款是面向政府和国企,30%的贷款是面向私人和民企。从股票市场来看,中国的市场体系、制度、结构的建设都落后于印度。

(3)与西方的文化差异较小,认同度、融合度高(包括英语语言优势)。印度在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国家的经济体制虽然在独立后有所改变,但是仍与欧美的体制比较接近。加上印度的语言优势,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使得印度在服务外包上领先中国。

在投资风险方而,外国投资者对中、印两国风险的感知也存在明显差异,见下表6和表7:

表6 影响对华FDI的主要因素

img89

表7 影响对印FDI的主要因素

img90

注:资料来源:引用A.T.Kearney图标资料。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中、印两国的引资优势和引资劣势存在较大差异。在跨国投资者眼中,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投资市场,在中短期内,两国在吸引FDI方面的竞争性小于互补性。印度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如中国,也没有中国这样齐全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但是印度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准确定位使其成功避开了自身的弱项,利用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即:文化融合优势(包含英语语言优势)、教育体制优势、高素质人力资本优势以及IT科研开发优势,走了一条异质性竞争路线,取得了积极效果。因此,中印在引资方面是一种竞争与互补关系,而非纯竞争关系。

四、结论和启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外国直接投资也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使国外直接投资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中国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借鉴对其自身有益的引资方式。然而在所有经济体中,印度和中国的国情是最类似的,并且印度引资时间虽短,但其强劲的上升趋势,足以引起中国的重视。中国在利用FDI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外商投资质量不高,大部分外资集中在位于产品链低端的制造业,高科技和服务产业较少;吸收FDI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许多外国投资企业将环境污染和排污大的企业带入中国,加剧了环境污染;在中国的国外直接投资中,大部分是由港奥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所投资,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较少等。然而印度引进的国外直接投资虽然在总量上可能不及中国,但其产业主要集中在以软件服务业为首的行业,并且印度引进的FDI主要的母国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居首位。为此,中国应经常警醒自己,不要盲目进行引资竞争,更不要盲目吸引外资,而要切实提高引资质量,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要吸收别国经验为我所用,更好的创造软硬环境为本国经济服务。为此,中国需要借鉴其他经济体的成功的经验并且采取新的政策导向,在今后吸收FDI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不断提高利用FDI的质量。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对FDI的极大吸引力,已具备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化的条件。因此,中国在今后应该将引资重点转向发达国家优质的跨国公司,而且注重引入高端技术。因为中国现在引入的外资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处于该领域产业链的低端。如何合理地设立技术标准,提高外资进入的技术门槛,是中国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加强对FDI的产业导向作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国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政策引导,引导外资的产业流向,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协调。具体而言,中国应引导外商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

(3)设立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发展经济的任务还很艰巨。而要想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基本前提就是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此,中国应设立并严格执行外资进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许进入。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外资向资源消耗低、环保节能型的产业发展,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

(4)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根据前面的分析,印度在软件服务业方面引进的外资居所有行业的首位,主要是因为其高素质的人才以及自身在软件方面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而且,FDI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把最新的技术和核心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并且仅仅依靠对FDI带来的技术进行被动的消化吸收与技术溢出来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也事倍功半。因此,要促使外资公司对东道国进行更多的技术转移,并利用外资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来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实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国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中,必须加大对本土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创品牌战略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为吸引高端外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引进外资中,仅仅满足于组装加工显然是不够的。要在一个产业领域当中真正实现突破,就必须要沿着产业链进行升级,从而形成一个由研发到销售的完整的产业体系。这就需要中国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5)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市场的透明度。

展望未来,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也是外国投资者继续参与中国经济建设与合作的机遇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如何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是中国在利用外资中始终面临的问题。而印度在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正好形成了对中国引资经验的互补,中国应该在剖析印度成功经验的同时,并对其消化吸收,来保持中国在吸引FDI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方慧.中印利用FDI的比较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6(1).

[2]乔颖.FDI信心指数:中国、印度、墨西哥的比较分析.当代财经,2006(12).

[3]戢梦雪.印度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原因.南亚研究季刊,2005(3).

[4]赖明勇,包群,阳小晓.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2(3).

[5]李大伟,何菊香.中国和印度利用FDI绩效比较研究.管理评价,2006(7).

[6]李丽,张伟伟.中印利用FDI的原因探析.中国物价,2009(10).

[7]罗晓向.印度加快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南亚研究季刊,1997(1).

[8]天中.印度制造挑战中国制造.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3).

[9]徐冬青.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从印度的成功经验谈起.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

[10]杨宏斌,杨志宁.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南亚研究季刊,2002(3).

[11]赵建军.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12]肇启伟,张世平.新时期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战略思考.南亚研究季刊,2006(1).

[13]Zhang H L..Why Does China Receive So Muc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hina &World Economy 3,2002:49-58.

[14]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7.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