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道婆纪念馆的功能和陈列展览

黄道婆纪念馆的功能和陈列展览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道婆纪念馆的功能和陈列展览许宪隆 谭晓静一、黄道婆纪念馆是承载黄道婆文化记忆的媒体文化记忆理论是由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提出的,它是每个社会和每个时代所特有的重新使用的全部文字材料、图片和仪式的总和。

黄道婆纪念馆的功能和陈列展览

许宪隆 谭晓静

一、黄道婆纪念馆是承载黄道婆文化记忆的媒体

文化记忆理论是由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提出的,它是每个社会和每个时代所特有的重新使用的全部文字材料、图片和仪式的总和。文化记忆的内容是关于集体起源的神话以及与现在有绝对距离的历史事件。它是有意识地跟过去打交道,并赋予过去以形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回忆既是重现、追述文化的过去,也是根据当下的需要而进行选择和取舍。文化记忆的保存和传递遵循着特定而严格的形式,从媒介上来说,文化记忆需要有固定的附着物、需要一套自己的符号系统或者演示方式。

黄道婆文化是海南黎族纺织技艺和上海松江乌泥泾纺织技艺相结合的物质文化以及她勇敢好学、刻苦钻研、改革创新的精神文化的总和。黄道婆创造的文化已有700年历史,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黄道婆在海南的生活没有被文献记载下来,没有多少标志性的建筑物被保留下来,也就是说她在海南的记忆只是一些片断,是不连续的。我们建造的黄道婆纪念馆就是要将黄道婆文化记忆的片断链接起来,附着在纺织工具、纺织物品上,隐含在图片文字中,从而展示她完整的一生经历,并将一直保存和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建设黄道婆纪念馆的原则,即它是承载黄道婆文化记忆的媒体。

二、黄道婆纪念馆的功能

(一)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功能。黄道婆文化是以黎族棉纺织技艺为依托的,它附着在黎族纺织工具、纺织品之上,黄道婆纪念馆既承载着黄道婆文化的记忆,又展现了黎族纺织文化。它潜在地实现了保护与传承黎族织锦文化的价值。

(二)文化旅游功能。对于国际旅游者来说,吸引力最强的莫过于不同民族的文化,风靡欧美的寻根旅游,南欧诸国的怀古旅游,东亚、南亚的民俗旅游,都与本地的历史文化休戚相关。这样,对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三亚来说,黄道婆纪念馆是最能体现其历史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在提升三亚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将成为三亚一道亮丽的文化旅游景观。除了将黄道婆文化记忆的活态——现场保存的黎族织品作为纪念品以外,还可以开发诸如印有黎族符号或是黄道婆头像的小饰品、小文具、岛服等礼品出售,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以提高观光游客的兴致。

(三)教育功能。黄道婆纪念馆有着极强的教育功能,它为来参观的游客,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了解黎族传统的棉纺织文化,学习黄道婆刻苦学习钻研、无私崇高精神的渠道。对于海南本地孩子来说,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形式进行参观和学习,给新生一代建构一种共同记忆,加强黎族人民的认同意识和海南地域文化的认同。

(四)科研功能。黄道婆纪念馆还有着开展学术研究的功能,因为该馆展示了有关黄道婆的所有符号,它既为黄道婆研究者提供资料来源,又为开展黄道婆研究提供场地和氛围。

三、黄道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

(一)黄道婆纪念馆展览的内容

文化记忆的保存和传递需要诸如文字、象征物和仪式等媒介。黄道婆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因此需要用实物来承载她创造的物质文化,用图片文字来诠释她的精神文化。

1.黄道婆雕像是纪念馆的标志性符号。我们把她设计为一位身穿筒裙的40岁左右的黎族女性,在她身上体现出古代劳动妇女特有的勤劳、勇敢、智慧和无私的气质。此雕像要用白色玉石制作,高4米左右,放置在纪念馆门前约500平方米的广场中央,观光者在仰视她的那一刻将不由地产生敬仰之情。

2.黄道婆物质文化的内容由黎族纺织技艺和松江乌泥泾纺织技艺构成,承载该文化记忆的媒介是纺织工具和纺织布艺。因此我们陈列的物品一方面是既有具有黎族特征的手摇轧花机、高架式穿梭织布机、弹弓弹槌、单绽脚踏纺车,还应具有江南特征的轧棉籽机、四尺弹弓、三锭脚踏纺车、织布机等等捍弹纺织工具。另一方面是黄道婆时代黎族的以崖州被为代表的系列棉纺织品,以及黄道婆在乌泥泾传授纺织技艺和革新纺织工具后所制作的以乌泥泾被为代表的棉纺织品。将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纺织工具、纺织物品陈列在一起,展示的不仅是黄道婆学习黎族棉纺织技术,以及在江南发展黎汉相结合的棉纺织技术的连续性,而且也展示了中国棉纺织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过程。

3.精神文化是一种思想观念,人们只能在文字和图片中去体会和感悟。因此在纪念馆中展示黄道婆精神文化的最好媒介便是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以此来描述她勇敢好学、刻苦钻研棉纺织技术,大胆改革创新棉纺织工具,推动以江南为中心的棉纺织业的发展,为中国棉纺织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生经历。关于图片中黄道婆的形象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根据历史记载,黄道婆在海南崖州生活了37年之久,经上海东华大学纺织史学者屠恒贤教授考证,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肯定是向黎族人民学习的,那么我们可以肯定黄道婆曾生活在崖州黎族人民之中。又依据文化认同理论,黄道婆为了使黎族人民接纳她,她必须首先认同黎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等。因此,图片中黄道婆在黎族生活时期的形象都是黎族女性。到松江后,为适应当地生活,她又必须认同江南汉族的文化,于是黄道婆年老时可以是汉族老太的形象,这样就体现出她生活在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

4.有关黄道婆研究的文献也是黄道婆文化记忆保存的媒体,黄道婆文化研究的成果既是黎族发展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纺织史上最重要的一页,还是海南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因此将所有记载黄道婆的史志、专著、论文收集并珍藏,不仅为黄道婆研究者提供资料来源,还为黄道婆纪念馆增添活力。

5.我们知道,一种文化的保存不应仅仅是静态的保护,而应该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基础上使之得以永续传承。以上三种方式均为静态保存,还原黄道婆在黎族学习棉纺织技术的场景,将是黄道婆文化记忆动态保存和传递的最佳方式。我们可以挑选一名黎族女性用黄道婆时代的织布机现场织布,织出具有黎族特色的黎被、筒裙、黎单、头帕、胸褂等衣物,并将这些饰物作为纪念品出售,以增强观光游客对黄道婆纺织技艺的感性认识

(二)纪念馆的格局

根据上述黄道婆纪念馆的展览内容来看,我们需要五个展厅:一是展示海南和上海两个地域的棉纺织机具和棉纺织品;二是展示黄道婆的一生经历,即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描述;三是还原黄道婆在黎族学习棉纺织技术的场景;四是黄道婆研究文献图书室;五是服装展厅,以展示黎族各支系的服装为主,同时展示海南汉族不同时期不同职业的服装,以及当代海南岛服、三亚市服等,灵活地添加一些时代的旅游的气息。因此,黄道婆纪念馆至少需要占地50亩,为了体现三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我们把它建设成包含“黎族”和“椰风海韵”两个文化元素的现代风格建筑,其高空间、大进深蕴含着海南人的包容性以及黄道婆文化的厚重。按照常人“男左女右”的观念,将袁隆平科技馆建在公园内左侧,黄道婆纪念馆建在公园内右侧。

(三)黄道婆纪念馆展品的来源

如果我们将所有展品视为文物来看待的话,那么征集展品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我们建造的黄道婆纪念馆将成为承载黄道婆文化记忆的媒介,所有展品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因此,我们采取两种方式获取展品:一是从黎族农村和上海、甚至江南农村去征集,并将它们修复完好;二是将无法征集到的展品按照当时当地的模型制作复制品。也就是说黄道婆纪念馆展示的不是黄道婆时期的文物,而是黄道婆创造的文化。

许宪隆,男,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湖北省“五个一批”人才,系中国西南民族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谭晓静,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许宪隆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