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制度创新,推进跨越式发展

坚持制度创新,推进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坚持制度创新,推进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在人类进步史上是存在的。制度创新具有激发社会精英的创业精神,保护社会创新成果,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因此,思考和谋划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实施制度创新,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社会动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要求尽快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并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坚持制度创新,推进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在人类进步史上是存在的。钻木取火和冶铁技术使人类实现了由野蛮向文明的跨越;蒸汽机、织布机、电力的发明,工业革命的爆发,使人类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核动力、生命科学、航天工程、计算机将人类引向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当然,伴随这一历史进程的不仅仅是技术革命,还有社会制度的变革。在这里,除了代表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技术要素,跨越式发展的社会动因还包括人类智慧的积淀、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包括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精神、创新制度构成的创新文化。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制度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社会动因。实践证明,谁占领了制度创新的先机,谁就能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制度创新具有激发社会精英的创业精神,保护社会创新成果,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因此,思考和谋划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实施制度创新,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社会动力。18世纪的英国,以及率先进入工业化的欧洲国家,在创造工业文明的同时,“生产”和“制造”了无数的理论家、思想家、艺术家和哲学家,是政治经济制度的温床提供了成就天才的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变革。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在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率先实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现象,而且蕴涵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要求尽快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并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有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主要动因的主流观点,有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制度决定论等。就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而言,跨越式发展是自然、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制度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实际而言,激发创新精神,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制度优势则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资源和地缘环境优势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决定作用。认为资源丰富、接近资源或市场、交通运输条件好的国家或地区,经济能得以较快的发展。今天,我们在解释或谋划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时,地理环境以至资源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容易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实例。的确,人们无法否认或忽视资源和区位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但也不难找到对这一观点的质疑。在国际上,如日本,毫无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可言,国土面积仅37万平方公里,不仅矿产匮乏,远离大陆,而且地震、火山、台风频发,历史上曾经长期闭关锁国,封建色彩极为浓厚。明治维新、西学开化、置产兴业,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在国内,深圳当年不过是一个渔村,还有温州、义乌等,可以说都谈不上有什么资源优势,但那里的经济确实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了。绍兴是中国轻纺城,但对于现代轻纺而言,根本没有资源优势,产品所需原料一半以上来自数千里之外的地区,但是绍兴拥有纺织技术,靠的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当然也不乏在资源和区位上有明显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而未能获得较快发展的实例,在我国一定的发展时期,所有的资源大省,几乎都成为经济穷省。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的时代,资源和区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更大一些,但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源和区位对经济发展决定的作用明显降低。同时在同一个地缘经济圈,或具有同样资源的地区,有些地方发展了,有些地方却落后了;有段时间是发展的,有段时间是停滞的。这说明,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资源和区位是基本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

文化决定论则从文化方面解释或找寻经济发展的原因。当然,文化的范畴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价值文化。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指社会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以及文化形态的演进和地域文化背景差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端于欧洲。文化决定论认为,文艺复兴和以盎格鲁撒克逊为代表的文化在促进欧洲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文化随着殖民主义传播到世界。但问题在于,一方面,具有同一文化形态的地区,有些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而有些地区却衰退了。如埃及、希腊、古罗马文明传遍了欧洲,但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经济却落伍了。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以及其他本土文化深厚的国家和地区也发生了。这足以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生。

制度决定论更强调,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制度和法制建设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市场经济制度和民主法制更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反映了当今世界制度变迁的基本潮流,也是今天的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国改革的实践来看,所有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走在前面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快;反之,则慢。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经济制度滞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度改革解除了对生产力的束缚,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普遍性。

需要指出的是,制度本身是重要的,但制度的相对优势则更为重要。我们不妨对特区经济的成功作一新的诠释。一般的观点认为,特区的成功主要是推行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一些制度,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特区的成功还有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特区率先推行了改革,率先推行了特区制度。由于特区的制度仅限在特区实行,使之具有相对的制度优势,而当时全国其他地区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制度上的差异和优势,对当时全国的资本和人才向特区集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区的成功导致特区的特殊政策被其他地区模仿甚至超越,但特区的奇迹并没有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因为时空的变化使政策和制度的相对优势已不存在。因此,特区的启示有两条:一是首先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这是体制机制因素,是基础,是先机。二是坚持制度创新。在制度建设上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建立起相对的制度优势。就是说,一个地方只有在改革方面比其他地区超前了,就具有相对的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将吸引和改变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向,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要充分认识制度建设对招商引资、要素资本的聚集与流向,以及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对外来投资者来说,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谋取投资回报的业主来说,需要得到一个公正、透明和规范的投资环境,一切非制度的、人为的、不确定的因素都不利于公平竞争。制度建设滞后和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性,很难使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制度以及制度创新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落伍的社会根源和矛盾的本身在于制度。长期的行政推动和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限制了人的创造力,使我们付出了发展的停滞和经济落伍的代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法制建设是今天所寻找到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度。这里需要认识的是,如果要比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得更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相对制度优势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如果我们能在制度建设上表现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那将会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创新的先机。

总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就要全面认识我们的资源和地缘经济基础;就要深入发掘和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先进文化;就要加快围绕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加快围绕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加快围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制度创新,加快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加快围绕工业化的制度创新,加快围绕非公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加快围绕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制度创新,全面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根本,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龙头,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2000年2月15日《跨越式发展与制度创新》一文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