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莲步轻移的距离

莲步轻移的距离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莲步轻移的距离研判股价与股价之间距离的关系时,除了必须要导入引力的概念之外,还必须具有“移动”的动态观。由于两端点之间的移动距离差值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扩增现象,股价虽然不断呈现上涨状态,但是,却不会为MOM指标曲线带来价差距离扩增的压力。虽然,两端点移动价格之间的价差距离,已经抵达了第一级超买线的压力区,但是,股价仍然可以持续上涨而不会受到超买线的影响。

莲步轻移的距离

研判股价与股价之间距离的关系时,除了必须要导入引力的概念之外,还必须具有“移动”的动态观。因为,当天的股价与过去某一天的股价是相对的,今天过去之后就是明天,明天过去之后就是后天,同样地,昨天的12天前会变成今天的13天前。因此,读者们如果像过去一样生硬使用传统技术指标,那将会跟背死书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想要将“距离概念”的交易秘诀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读者们的脑海中必须不断浮现出股价移动的动态感。

上一节我们已经提到过,当读者们熟悉了某一只股票的“三级超买超卖线”之后,未来便会对这只股票的股性越来越了解。一旦读者们了解了这只股票的股性之后,以后只须利用目测的方法,就可以判定这只股票的短期与中期压力与支撑位置。不过,如果股民们只是单纯观察股票分析软件中的MOM指标,那么,通常都必须等到指标碰触超买超卖线时,才会知道股价已经抵达压力区或者支撑区,如此一来在交易的时效上,股民们还是会产生一些后知后觉的遗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股价移动的动态方式比对过去的历史股价,不论是今天、明天、后天,读者们便可以事先知道哪一个价格点是该天的压力点或者价格点,进而提早一步掌握整个行情压力与支撑的轮廓。

在图3-18中,假设读者们对某只股票的股性已经相当了解了,并且已经知道它的第一级超买线的距离是15元,第二级超买线的距离是30元。因此,如果今天的收盘价是100元,并且采用12天的周期作为比较的基期,那么,今天的收盘价必须跟12天前的A点收盘价做比较,结果正好是100元-100元=0,此时,也可以说今天的股价正处于多空平衡的状态。然而,读者们不能单单只比较今天的股价,还必须预先知道明天、后天、大后天……未来几天内都将和哪一些价格作比较。进行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主要可以让股民们能提早一步洞烛先机,预知近期内可能会对行情造成压力或者支撑的价格点在哪里,也好在操作心理上预做准备。

图3-18 移动每一天的价格分别与12天前的价格比较,能够预先知道次一天以后每一天的比较价格点

由于我们已经知道明天将与B点95元作比较,后天和C点90元比较,大后天则会和D点85元作比较。因此,我们已经预先知道未来几天里的股价,将会和越来越低的价格相比较,这种现象其实是对股民的一种警告。因为,如果近期几天内的股价呈现上涨行情,那么,一边的股价递增而另一边被扣减的股价却是递减时,这一消一长的结果,将会导致两个相减的股价距离变得越来越大,间接造成该支个股的MOM指标曲线快速向上触及超买线,意味着该股很快就会面临回调的压力。

接下来继续往后比较,明天收盘价上涨到105元、后天是110元、大后天是115元,那么,105元-95元(B点)=10;110元-90元(C点)=20;115元-85元(D点)=30。因此,我们可以预先知道明天的股价,大致上不会遭逢什么麻烦事,两端点股价相减后的距离,还不会触及第一级超买线。不过,从后天开始我们就必须提高警觉了!因为,如果股价持续上涨的话,因为被扣减的股价越来越低的关系,两端点股价相减后的价差距离扩大,导致MOM指标曲线很容易触及第二级超买线。最终,如果大后天的股价真的上涨到了115元,那么,大后天股价与D点的价差距离则会扩增到30元的水平,而这个距离刚好是第二级超买线的位置。因此,根据这样的预算法,如果近期内的行情真的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话,股民们便可以提早一步预做准备,在股价突兀上升冲出时考虑先行获利卖出。

通过图3-18的例子读者们终于发现,原来移动距离的计算方法竟然如此简单。当读者们的脑海中能够不断浮现股价移动的动态感时,未来当行情在某一个价格点出现较剧烈的震荡时,由于读者们早已胸有成竹的缘故,也就比较能够从容应付这样的行情。例如在图3-18中,读者们是否已经产生了若干关联性的猜想呢?笔者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当你手上的持股正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时,记得随时把当天的价格比较一下12天前的价格,因为,如果12天前的移动价格正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时,代表这一波行情很可能只是个短命行情,因为,MOM指标曲线必然很快便会向上触及超买线而造成股价向下回调。

事实上,图3-18的例子并不是笔者认为的最佳理想行情,理想的行情应该是有如图3-19的波动状态,笔者特别在图3-19的曲线中,画出一条虚线代表理想行情的走势。由于我们不希望行情在即将开始上涨的阶段,它所相对扣减的12天前移动价格却处于递降的移动状态,因此,我们必然会期待行情不要太快就启动,股价最好能够在原地暂时进行盘整,然后等待逐渐扣减递增的移动价格时再开始发动上涨行情。为什么笔者认为最佳的理想行情应该是如此呢?因为,一旦目前的股价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而另一端点被扣减的移动价格也是呈现同步递增时,两端点移动价格之间的价差距离因此而不会大幅度扩增,有效地消弭了MOM指标曲线向上触及超买线所造成的压力,行情也因此能够更加健康与稳定地朝原方向前进。

img58

图3-19 F点的移动价格等待E点的移动价格转为递增状态时,两端点的移动价格呈现同步上涨时,便是最佳理想行情的波动方式

请读者们仔细辨识图3-19的虚线波动,虚线波动中每天的移动价格在开始由递降转为递增之前,先是维持了3天的横向盘整,直到F点移动价格才正式开始向上递增。然而,由于当时F点移动价格所扣减的12天前E点移动价格也正好转为递增状态。因此,105元-90元=15元,110元-95元=15元,115元-100元=15元,很显然两端点移动价格之间的价差距离一直维持在15元。由于两端点之间的移动距离差值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扩增现象,股价虽然不断呈现上涨状态,但是,却不会为MOM指标曲线带来价差距离扩增的压力。虽然,两端点移动价格之间的价差距离,已经抵达了第一级超买线的压力区,但是,股价仍然可以持续上涨而不会受到超买线的影响。

长久一来,市场上有一大部分股民,总是喜欢挖掘可能出现“涨停板”行情的股票;然而也有一部分股民,钟情于挖掘可能出现“涨不停”行情的股票。如果读者们属于是第二种类型的股民时,那么,笔者介绍给大家的移动价格交易分析秘诀,未来将是读者们挖掘“涨不停”股票的秘密武器。让我在这里再度重复一次,请记住,当你手上的持股正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时,记得去比较一下12天前的移动价格,如果12天前的移动价格也是同步处于不断递增的状态时,代表这一波行情很可能会上演一出长寿的“涨不停”行情,因为,MOM指标曲线很难触及第二级超买线压力。

在图3-20中,行情涨势原本非常凌厉,直到上涨至B点位置时,由于B点价格正好扣减A点的移动价格,然而A点的移动价格偏偏处于大幅下挫的状态,并且而后五天的波动还是处于递降的移动状态,造成AB两端点之间的价差距离扩大,行情便因为“最大极限距离”到达了超买线的位置,股价终于受到技术压力而向下回调。

img59

图3-20 B点上升行情因扣减A点递降移动价格,导致行情遇压力回调;D点下跌行情因扣减C点递降移动价格,行情则出现一路跌不停的走势

另一方面,C点到D点之间行情明显处于一路下跌的状态,我们仔细看看这一段走势,读者们是不是能够感受得到若干的启发呢?为什么有些走势会受制于其12天前的移动价格?然而,又为什么有另外一些走势,却可以无视于其12天前的移动价格而一路跌不停呢?由于D点的移动价格刚好开始扣减C点的移动价格,不仅D点移动价格正处于下跌的状态,其后的走势也都是下跌的,因此,由于当天也是同步扣减呈下跌状态的移动价格,造成自从D点价格以后,行情还是一路“跌不停”。

到这一个阶段为止,读者们绝对有必要完全搞清楚了,当你希望追逐一波“涨不停”的行情时,那么,你第一个步骤便是直接目测两端点之间的移动价格,是否处于同步上升的理想状态?换句话说,如果目前的行情处于上涨的状态,则12天前的移动价格也必然需要呈现同步递增的状态,如此一来,这一只股票就有很大几率会出现一路“涨不停”的行情。

相反地,如果你是一位看空市场的股民,希望行情能够出现一路“跌不停”的状态,好让你在未来有便宜货可以捡。那么,你第一个步骤便是直接目测两端点之间的移动价格,是否处于同步下降的理想状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行情便有很大几率会一路“跌不停”,所以在整个行情下跌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随便进场抢反弹,反而应该以逸待劳,静待股价跌深之后再做捡便宜货的打算。

总而言之,平日观察股价走势时,股民们受制于移动距离的关系,必须不断和12天前的移动价格做比较,如果两端点移动价格呈同步状态时,那么,出现“涨不停”或者“跌不停”行情的几率就会大幅度增加。这也就是市场上为什么广泛流传着一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选股箴言的原因了,相当值得读者们细细品味。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图3-21的例子,图表中是一波“涨不停”的走势,股价在D位置呈一根大涨阳线,而其对应扣减的12天前移动价格D点,也是呈现同步上涨的状态,因此,两端点的移动价格差值并不会增扩。C点的价格呈跳水下跌的状态,虽然其对应扣减的12天前移动价格A点,呈现的是微幅上涨的状态,但是两者涨跌幅抵消之后,两端点的移动价格差值仍然不会因此而增扩,因此,并不会为该股前进的方向带来压力。

图3-21 A价格小涨而C价格大跌,B和D点移动价格则呈同步上涨状态,两种状况都不会导致两端点之间的价差距离扩大

其中我们看到,行情为什么会在Y区域附近遭遇压力而受阻呢?因为,Y区域里5天的走势,正好扣减X区域那几天的移动价格,而X区域内的股价处于盘整阶段的缘故。因此,如果Y区域内的股价不理会这一个现象而执意向上莽撞挺进,当一边股价持续向上挺进,而另一边被扣减的移动价格却不动如山时,势必会因此而扩大了两端点间移动距离的差值,很快地,MOM指标曲线就会触及超买线的压力。所以,图表中该股很技巧的在C点大幅度回调一天,如同事先早有自知之明一般,先行适度消解两端点间移动距离的差值压力,等到开始扣减B点的移动距离时,再吹起冲锋的号角,这真是一段令人满意的理想行情,两端点之间的移动距离简直控制得天衣无缝!

“移动的距离”是一种很哲学的技术分析,听起来道理似乎很普通很简单,但是,笔者却把它视为隐藏在哲学深处最高明的一种简单,很多市场的老手直到如今,还很少能够有悟出这个道理者。过去,在“股经红皮书系列”中,笔者便曾经诠释过买卖交易有“买、卖、休息”三步骤的基本心法,一次交易和下一次交易之间,需要有休养生息的间隔停留,如果股民们只顾着不停杀进杀出,中间没有停息的间隔时,那么,它就会像一个人没有适当调整自己的气息一样,气脉就会乱,心绪就会震荡不安。

股价的运行也和人类的气息一样,分别有进、退、休息三种节奏,读者们在经过“移动距离”概念的洗礼之后,大致上已经可以自行研判行情进行什么阶段时,应该是休息暂停的最佳时机。而且,由于读者们已经了解了行情为什么须要休息的道理,因此,便可以不慌不忙耐心等待行情休息完毕,再从容决定是否继续持股、进场或者退场。了解了“移动距离”的交易秘诀,可以让读者们更加气定神闲的面对行情,不至于像其他股民一般,因为摸不清楚行情的底细,只好任由自己被行情牵着鼻子走了。不过话虽如此,接下来读者们却仍然还必须面对另外一道难题。

没错,虽然读者们了解了行情为什么需要休息的道理,可是,行情打个盹却不知何时才会醒来?它会不会睡过头了?它会不会从此一觉不再醒来了呢?因此,在行情停留休息的过程中,读者们仍然必须不忘随时帮行情量一量呼吸脉搏,以免情况中途生变。此时,读者们必须仰赖股价重心与平衡的技巧,时时观察行情休息过程中的姿势是不是出现异常。

在等待行情休息后重新苏醒的过程中,读者们一方面计算哪一天适合进行两端点移动价格的同步运动之外,另一方面则必须时时刻刻观察其前12天以来的走势,注意行情是否已经失去平衡。也就是说,观察被扣减的12天前移动价格,哪一天是开始上涨的,那么,那一天就会是行情醒来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行情休息的时间必须要有所节制,笔者以前参加登山社团时,登山界的前辈都会告诫我们,攀爬途中的休息停留时间不能太久,因为登山客如果放松太久就会不想走了,而且如果休息太久的话,经过山间垭口的冷风一吹,体温容易下降并且感冒。

同样的道理,行情休息的过程如果太久,也很容易导致原本市场的热情过度冷却。基于如此,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行情维持在股价的平衡之上,因此,有必要时时观察股价是不是低于其12天前的移动价格?如果股价低于其12天前的移动价格时,代表行情已经失去了平衡,一方面它可能暂时还不会醒来,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过度冷却而不再醒来了,此时,股民们必须考虑放弃该只股票的操作。

笔者在实战操作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波原本稳定上涨的行情,如果其扣减的12天前移动价格正好处于盘整的阶段,此时,自己心里便会先盘算行情很可能会在此处休息停留,因此,笔者也会同时在此刻稍微放松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参见图3-22)。不过事实上,笔者也经常碰到不休息而继续强渡关山的行情。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通常MOM指标曲线很快就会触及第一级或者第二级超买线,所以,笔者会集中注意力而在指标触及超买线时先行果断卖出股票。读者们请特别留意,在“买、卖、休息”三步骤基本心法的架构之下,当行情出现该休息而不休息硬要强渡关山的状况时,通常代表短期的行情就快要结束了。

图3-22 行情在进行盘整休息的过程中,最终在A位置仍守稳股价的平衡点,并且随即发动另一波涨势

读者们可以把“移动的距离”视为两端价格点之间的赛跑,也就是互相比速度的意思。尤其当行情刚结束一段中期以上的波段跌幅正要转入初升段之际,“移动距离”的概念经常扮演着导盲犬的角色。末跌段行情的下跌速度通常幅度非常大而且凶猛,当行情止跌并且进入初升阶段时,由于相对应被扣减的移动价格,正好是末跌段开始急跌的走势,结果,在这种相对应移动价格一消一长的特殊关系中,初升段经常会出现快速上涨的“V”型反转。

在“移动距离”的对应关系中,“末跌段+初升段”的行情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依据先前的说明,行情应该等待被扣减的移动价格开始上升时再一并同步上涨,但是,“末跌段+初升段”的行情通常等不及被扣减的移动价格上升,一边被扣减的移动价格一路大幅度下跌,一边初升段的价格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闷着头往上冲。

图3-23是描述“末跌段+初升段”行情的标准模型。初升段上涨第一天K点应该扣减N点的移动价格,J点则是扣减O点,I点扣减P点……一直到F点扣减R点移动价格时,行情正好达到了平衡状态。然而,行情毫不停留直接就打破了多空平衡状态,正式扭转趋势由空转多,并且一路狂奔至A点位置。此时,由于A点价格刚好扣减底部区的L点移动价格,因此,导致两端点移动价格达到了“最大极限距离”,行情终于在A点位置打住,并且形成了“V”字形的反转形态。

图3-23 当A点价格扣减L点移动价格而达到“最大极限距离”后,初升段行情暂时休息,并且形成了“V”字形的反转形态

诱发“末跌段+初升段”V形反转行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股市心理;

·先知先觉;

·费波南西序列。

(1)市场经过一段较长期的下跌之后,许多拥有闲余资金的多头早已磨刀霍霍准备进场一搏,一旦股价从谷底开始翻升之际,通常都会上演一段疯狂抢钱的戏码,因此,造就了初升段第一浪的快速上涨行情。

(2)根据易经的说法,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大都分成六个阶段,当事态发展到第六个阶段时,就进入了物极必反的阶段,因此,前面的五个阶段就好比“波浪理论”的五个波动浪一般。由于所有事物的开端原本都是混沌不明的,唯有一步一步经历过每个阶段之后,事态才会越来越明朗。也就是说凡事的开端,没有哪一个人敢拍胸脯保证未来将发生什么事?基于这样的道理,一般股民很少有人能够捕捉得住初升浪的行情。初升段快速上涨的行情,大部分股民通常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到自己回过神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初升段已经结束了。因此,初升段行情通常是一些敏感度较高、经验老到股民的高手战场。不过,当读者们了解了“末跌段+初升段”V形反转的道理之后,或许下一次的初升段就会被你给逮个正着。

(3)根据“费波南西序列”的原理,一波涨势或者跌势的交易日,大约会是8天、13天、21天……或者是55天,不过据笔者个人经验,交易日出现1~2天的误差是很平常的事。因此,以“费波南西序列”的13天为例子,通常不一定是13个交易日,也可能是12或14个交易日,这都是在可以被接受的范围之内。然而,最巧合的是,中期空头跌势的末跌段,竟然经常凑巧下跌12或者13个交易日,而这个周期又与笔者向大家推荐的12天MOM周期不谋而合。

不管是不是巧合的缘故,总之,如此一来观察12天MOM指标或者12天的移动距离,在“末跌段+初升段”行情中正好可以派得上用场。更巧合的是,不仅末跌段的周期是12或者13个交易日,行情止跌后快速反弹的初升段,经常也正好是12或者13个交易日。因此,当初升段快速上涨12或者13个交易日时,其股价正好扣减最低点的价格,导致两端点移动价格之间达到“最大极限距离”,然后由于股价引力的关系,行情才会受到牵引而暂时停止前进(参见图3-24)。

img63

图3-24 “末跌段+初升段”V形反转行情,通常凑巧是13天+13天的黄金比例交易天数

由于“末跌段+初升段”V形反转行情,因为下跌或者上涨的速度太快的缘故,股民在这种台风式的行情中,常常不是吓坏了就是来不及反应,错过行情是十之八九的事情。由于一般股民大多属于后知后觉的类型,因此,当股民错过了V形反转行情的初升段之后,最重要还是必须把焦点集中在第三浪行情的利润。不过,当读者们了解了“末跌段+初升段”V形反转的原理之后,未来再有机会遇到类似的行情时,或许,未来这种赚得又多速度又快的V形抢钱行情,就会掌握在你的如来掌心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