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连锁企业的资金与资产管理

连锁企业的资金与资产管理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连锁企业的资金与资产管理如何理解连锁企业的资金管理?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企业同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和资金融通日益广泛,既有长期稳定的资金联合,又有短期临时的资金融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有些企业为解决流动资金不足,开始采用短期融资券筹集资金,这是我国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改变流动资金来源、加速资金周转、调整

第二节 连锁企业的资金与资产管理

如何理解连锁企业的资金管理?

一、资金筹集

(一)资金筹集的目的

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企业筹集资金往往出于以下目的:扩张发展、偿还债务、满足临时资金周转所需。

(1)对于发展时期的企业往往需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大对外投资,这必然需要大量资金。例如,连锁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将企业发展成一个最优规模,因此需要发展加盟店。对于正规连锁企业而言,连锁企业总部需要投放资金,这对总部提出巨大的资金要求。对于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其加盟店则是由加盟者自己投资,并不需要总部投资,但对加盟商的支持及加盟系统建设都需要总部的资金投入。

(2)企业为偿还债务而筹集资金。这种情况不一定表明企业资金紧张,无力偿还。它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使其资本结构更合理。企业虽有足够能力支付到期债务,但为了调整原有资本结构,使其综合资本成本最低而借债;二是财务状况恶化,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不得不借新债换旧债。

(3)由于某种结算方式的采用,使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紧张而借入的款项。

(二)资金筹集的渠道与方式

筹集资金的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筹集资金的方式是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具体形式。资金从哪里来和如何取得资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而同一筹资方式又往往适用于不同的资金渠道。因此,企业筹集资金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并使两者合理地配合起来。

1.企业筹资渠道

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为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内部积累,一般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健全,各种融资活动随之出现,加上企业间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使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趋向多样化。

(1)国家财政资金。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历来是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现有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过去由国家以拨款方式投资形成的。国家财政资金具有广阔的源泉和稳固的基础,在企业各种资金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国家资金的供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都采取拨款的方式,更不宜实行无偿供应。

(2)银行信贷资金。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也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银行一般分为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各类企业提供商业性贷款,政策性银行主要为特定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银行信贷资金有居民储蓄、单位存款等经常性的资金源泉,财力雄厚,贷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适应各类企业的多种资金需要。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依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等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了专门经营存贷款业务、承担证券的推销或包销工作以外,有些机构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聚集资金,可以为一些企业直接提供部分资金或为企业筹资提供服务。这种筹资渠道的财力虽比商业银行要小,但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比较灵活方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其他企业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有部分暂时限制的资金,甚至可以在较长期内腾出资金,为企业所用。如已提取而尚未使用的折旧,未动用的企业公积金等,可在企业间相互调剂使用。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企业同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和资金融通日益广泛,既有长期稳定的资金联合,又有短期临时的资金融通。这种企业间资金的联合和融通已经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渠道并得到广泛利用。

(5)职工和民间的资金。职工和民间资金,是指本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手中暂时或较长时期内限制的资金通过投资的渠道成为企业资金的一项来源。这种筹资渠道已逐渐为企业利用,并使个人和企业的资金得以充分融通,利国利民。

(6)企业自留资金。即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盈利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如提取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等,此外还有企业内部形成的折旧准备金。企业自留资金是生产经营资金的重要的补充来源。

(7)外商资金。外商资金是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是外商投资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吸收外资,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建设资金的需要,而且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水平的提高。

2.企业筹资方式

认识筹资方式的种类以及每种筹资方式的属性,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宜的筹资方式和如何进行筹资组合。目前,企业的筹资方式一般有下列七种。

(1)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简称吸收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吸收国家、企业、单位、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可以直接形成生产能力。在吸收投资中的出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有关各方按出资额的比例分享利润、承担损失。

(2)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入股凭证。股票持有者为企业的股东,它证明持股人在股份公司中拥有的所有权。发行股票使大量社会游资得到集中和运用,并把以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

(3)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4)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信用正日益广泛推行,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5)发行债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券的债权证书。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负债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

(6)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又称商业票据、短期债券,是由大型企业所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本票,它是西方各类公司融通短期资金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有些企业为解决流动资金不足,开始采用短期融资券筹集资金,这是我国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改变流动资金来源、加速资金周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金投向、健全金融工具、完善债券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租赁筹资。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行为。租赁活动由来已久,现代租赁已成为解决企业资金来源的一种筹资方式。

3.筹资方式与筹资渠道的配合

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而同一筹资方式又往往适用于不同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实现两者的合理配合。

二、连锁企业投资

投资是指企业为获得未来收益或者满足某种特定用途而进行的资金投入活动。企业可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向其他单位投资;同时投资也包括对企业内部长期资产的投资。

(一)投资的目的

(1)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2)积累一定数额的资金。

(3)加强与被投资企业的经济联系,以保持稳定的商品供应来源或维持长期的商品销售

(4)控制其他企业,发展本企业的业务。

(二)投资决策应考虑的问题

企业在投资之前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寻找企业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一旦投资项目确定以后,要设计投资方案,并对投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关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必须考虑企业的投资风险,在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与渴望获得的投资收益中进行权衡,以确定最佳投资方案。

(1)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投入本金和预期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将投资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对投资风险进行研究,以便将其对投资活动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投资收益是指企业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只有投资收益超过资金成本才能获取利润。

风险与收益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不存在收益大而风险很小的投资项目。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必须在风险与收益间相互协调,以期在一定的风险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

三、连锁企业流动资产管理

(一)存货管理

连锁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是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物资。连锁企业的存货主要是指采购的商品和低值易耗品。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一般约为40%—60%,对于连锁企业这个比例可高达80%。存货利用的好坏,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存货的规划与控制,使存货保持在最优水平上,是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存货管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经济批量法、ABC法。

1.经济批量法

存货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订购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采购成本是指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商品而支出的成本,是商品本身的价值,由购买数量与商品单价决定。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与采购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订购成本是指为订购商品而发生的文件处理费和验收成本。如邮资、电报、电话、电传费、办公费、差旅费等。订购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购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管理费、采购人员的工资,属于固定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属于变动成本。为了降低订货成本,企业需要大量采购,以减少订货次数。储存成本是指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仓储费、保险费、残损变质损失、存货占用资金应支付的利息。为了降低储存成本,企业应要求小批量送货。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供应中断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如由于供货中断造成延期交货而付出的罚金,由于供货中断而丧失的销售机会及市场份额。为了减少缺货成本,企业应保持足够量的存货或加强物流配送。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订货批量越大,储存成本越高,但订货次数减少,这又使订货成本下降;反之,订货批量越小,储存成本越低,订货次数越多,订货成本越高。经济订货批量就是要寻找使综合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

2.ABC分类法

连锁企业常常涉及成千上万的存货项目,有的价值昂贵,但品种少;有的价值低廉,但种类、数量很多。在存货管理上应区分重点,照顾一般,这种分类管理的方法就是ABC管理法。首先,以存货的品种和金额作为分类的标志,将存货分为三类(见表8-1)。将品种比重不超过20%,金额比重在70%以上的存货项目划分为A类存货;将品种比重不超过30%,金额比重占20%左右的存货划分为B类存货;将品种比重不低于50%,金额比重只占10%左右的存货划分为C类存货。

表8-1 ABC分类管理的方法表

img36

(二)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1)应收账款的作用。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赊销作为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有利于提高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因而有利于增强赊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扩大其销售、减少存货、增加收益。

(2)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在发挥扩大销售、减少存货、增加收益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相应的成本。它包括:

①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将资金投放到应收账款之上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机会并可能产生的收益。该成本一般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

②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相关开支,它包括对客户资信的调查费用、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③坏账成本。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是指企业的部分应收账款会因客户无力支付而最终无法收回所产生的损失。该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的数量成正比。

(3)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以上分析表明,应收账款的收益与成本或风险是同时并存的。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金投放的一种形式,实质上也是为了谋取有更多资金回收的一种投资行为,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通过实施一定的信用政策,使应收账款在发挥扩大销售、增加收入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其成本,以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投资的效益。

2.信用政策的确定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企业搞好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条件。信用政策一般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低要求,有些企业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凡不符合最低要求的客户则需要以现款购货。企业确定的信用标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比如,企业制定比较严格的信用标准,只对信誉很好的客户才给予赊购待遇,虽然这可以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降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会因此而减少销售额并影响销售利润。反之,如果制定较宽的信用标准,虽然销售额会相应增加,但也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企业执行何种信用标准,说到底是在扩大销售后增加的收益与放宽信用标准后增加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一般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客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期限。现金折扣是客户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而享受的优惠。信用条件一般表示为:“2/10,1/20,N/30”,它的意思是:如果客户在发票开出后的10日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如果在11—20日内付款,可以享受1%的现金折扣;超过20日付款,则不能享受折扣优惠,而全部款项必须在30日内付清。这里,30天是信用期限,2%和1%是现金折扣。

企业信用条件的决策也是建立在成本与收益分析基础上的,即能否为企业带来利润。

兴达公司的现金折扣方案分析

兴达公司为了在扩大销售的同时,尽快回收应收款,拟采取现金折扣策略,现有A、B两个方案可供选择(见表8-2),公司原有的销售额为800000元,销售利润率为12%,应收账款平均收现期40天,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为8%,坏账损失率为4‰,试分析A、B方案是否可行。

表8-2 信用条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资料

img37

(续表)

img38

信用条件变化(实施现金折扣)后的有关影响:

A方案:

销售利润变化=160000×12%=19200(元)

应收账款持有成本变化={[(32-40)/360]×800000+(32/360)×160000}×8%=-284(元)

坏账损失变化=960000×3.5‰-800000×4‰=160(元)

现金折扣成本=960000×55%×1%=5280(元)

增加的管理成本=600(元)

A方案增加的利润总额=19200+284-160-5280-600=13444(元)

B方案:

销售利润变化=200000×12%=24000(元)

应收账款持有成本变化={[(28-40)/360]×800000+(28/360)×200000}×8%=-889(元)

坏账损失变化=1000000×3‰-800000×4‰=-200(元)

现金折扣成本=1000000×60%×2%=12000(元)

增加的管理成本=800(元)

B方案增加的利润总额=24000+889+200-12000-800=12289(元)

以上分析表明,兴达公司实施现金折扣的两个方案都能为公司增加利润,但A方案增加的利润更多,因此,选择A方案更为有利。

资料来源: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时,企业所采用的收账对策和措施。一般来说,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就要考虑该客户是否会拖欠付款甚至拒付或无力偿付,而这主要是通过前述的客户信用品质调查和严格信用审批制度等来防患于未然。但百密总有一疏,只要存在赊销行为,客户违反信用条件的现象或多或少会产生。因此,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不仅必要,而且对于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对于拖欠期较短的客户,不应马上进行催收,以免将来失去这一部分市场;对于拖欠期稍长的客户则可以信函较婉转地催款;对于拖欠期较长的客户则可以措辞严厉的信函、电话甚至上门催款;对于拖欠期很长的客户,除了频繁催款之外,必要时只能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法律诉讼。

收账政策的实施,也会产生相关的费用,虽然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之间没有严格的线性关系,但是一般来说,收账花费越大,收账措施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应越大,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收账政策或方案的选择,也是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以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的权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