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点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

重点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3.2 重点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内外共进型重点开发区域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其急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集群、加强承载能力,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北、中原、长江中游等区域。该区域的循环经济已广泛开展实践,正在由点向面推进,由单一层面向综合层面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发展。

11.3.2 重点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内外共进型

重点开发区域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其急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集群、加强承载能力,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北、中原、长江中游等区域。该区域的循环经济已广泛开展实践,正在由点向面推进,由单一层面向综合层面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其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代表的资源重组型和成渝经济区代表的重点突破型成为该区循环经济模式的两大主要类型。

1)资源重组型——东北老工业基地

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主体的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良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原材料基地。然而长期的粗放开采和过度的资源依赖导致该区域的不少城市资源枯竭、生态退化。凭借科技、人才优势,走循环经济道路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1)引导资源合理开发,改善环境质量

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力图将单向的资源消耗过程变成环状过程,以减少末端的废弃物排放、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97)

辽宁省600家重点污染企业已经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创建了20个工业废水“零排放”企业。2000年到2005年间,全省年均节能量超过4%,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及物质消耗下降幅度达到近6%,年均节水量达2.5亿m3,工业用水重复率由69%提高到88%。

黑龙江省肇东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回收提纯后再利用,使企业年节水600万t,节煤10万多t,新增利润近900万元。

吉林通化钢铁公司按照“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理念,对生产排放出的废渣进行提炼、磁选、加工、利用,选出含铁料,再将其返回到生产流程中循环利用,仅此一项即可年创效益1 400万元。

另外,一些资源型城市用煤炭伴生的大量煤矸石制造砖、水泥甚至发电,用煤发电产生的粉灰制造墙板和水泥。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再利用等也在一些城市和企业逐步推广开来,废弃物变成了资源、垃圾堆变成了矿山。

(2)发展资源替代产业,实现绿色振兴

为扭转当前的严峻环境局面,东北地区开始实行绿色能源战略,注重传统企业、传统产业及行业的生态化改造,淘汰资源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设备、工艺和产业,积极发展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替代产业(98)。国家发改委自2009年起设立“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代产业专项”,当年专项资金额度1亿元。由于该地区拥有较多大型工业企业且行业间的耦合效应较强,有利于促成产业共生和各企业之间在物资、能源方面形成闭路的循环经济。

东北地区先后推出阜新市、大庆市、伊春市、辽源市、白山市、盘锦市等六个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现已取得初步成效(99)。阜新市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接续替代产业,建立了生猪、乳制品等14条农业产业化链条,在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新能源、建设新型煤炭基地、化工基地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结束了经济低速徘徊的局面,人均生产总值已达万元以上。白山市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接续替代产业转型、“两高一资”产业向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培育壮大冶金人参、健康和现代医药、木制品精深加工、矿泉水、硅藻土等8个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要素集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00)

重塑东北经济区新功能、引导资源型城市的多元化转向,对于东北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势在可行。

2)重点突破型——武汉城市圈

以湖北武汉市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节点。自2007年底,被国家定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迎来了历史上的重大腾飞机遇,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 97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1.5%(101)。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该区进行改革实验和突破的重点任务。

(1)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经济

2008年底,《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总体方案》指出,支持各地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农业示范区,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地区是城市圈重要的重化工业区域,拥有武钢、武石化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2008年12月,市政府将“青山、阳逻规划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试验区”列入《武汉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将阳逻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以其为核心,以青山、武汉化工新城、葛店开发区为辐射区,建立循环经济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未来5年,青山区将陆续启动70个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重点项目共4大类30项,其中,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10项,节能减排项目10项,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项目6项,公用工程一体化项目4项(102)

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武汉市汉南区,近年来以生猪、蔬菜、名特水产、鲜食玉米等四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形成了板块基地产业链(103)。重点建设以养猪小区为主的30万头板块、以螃蟹为主的5万亩名特水产养殖板块、以辣椒为主的3万亩绿色蔬菜板块及以鲜食玉米为主的10万亩鲜嫩农产品板块。并总结了三条“汉南经验”:一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流动的现代农业;二是以种植业为起点,以养殖业为中间环节,形成“种—养—种”模式;三是通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五大技术”,给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大胆尝试规划政策先行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武汉城市圈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探索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增长方式和生活模式。

根据《“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近三年,武汉将初步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开展创新环保监管机制、实施城市节电工程、发展绿色建筑、探索垃圾分类、推进国家级物流基地建设、试点城乡一体化、推进全民创业等32个专项大试验。

湖北省在青山、阳逻、鄂州建设跨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六大循环产业链建设,即钢铁及深加工、煤焦化工、炼油乙烯电力、建材、绿色物流等,突出以钢铁、石化为中心的重化工集聚区和长江深水良港临港物流循环经济两大特色。后者将整合阳逻港、武钢工业港、白浒山外贸港、鄂州港、黄冈港等港口及深水岸线资源,提高岸线资源利用率,以节能环保(104)。未来三地的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供厂、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将共建共享,形成集约使用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同时,将向国家申请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等,为大循环经济示范区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还将通过到京、沪等地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并按照“产业互补”的原则,吸引一些重大项目落户。

武汉城市圈将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清洁能源、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生态家园、生态安全保障能力等九大重点工程,共计495个项目,静态总投资约1 810.8亿元,至2020年基本建成(105)

开展大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尝试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经验和路径,从而真正带动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责无旁贷。

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内外引导、上下共进是重点开发区循环经济模式的特征。在国家给予资金、技术、政策等的支持和鼓舞下,地方政府应密切配合、积极行动,抓住改革契机,重新发挥资源、能源、行业等优势,改造产业结构,确立新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彰显未来产业和人口主要承载地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