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建设问题

中国经济建设问题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中国经济建设问题政权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解决之后,就是经济如何建设了。如果走这条道路,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将扩大。各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他认为,这种生产发展会导致更高形态的共同体,这时的生产将不需要市场。

6.中国经济建设问题

政权问题(相关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解决之后,就是经济如何建设了。王亚南和郭大力对此都有论述。

首先,郭大力提出产业不能按照自然道路发展的理论。这条所谓的自然道路,就是英国工业化的道路,亦即经过工场手工业再到大机器工业,也就是个体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之间有一桥梁———工场手工业。如果走这条道路,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将扩大。前面说过,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妨碍使用机器,工业大多是工场手工业。情况这样,该怎么办?他认为,应由国家兴办大机器工业,意即为了实现工业化,即使在工资低廉的条件下,国家办的工业也会使用最先进的机器。

由此就产生国营工业和私营工业的关系,以及国家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怎样的等问题。王亚南指出:“社会型和资本型的经济,在某种场合,尽管可以像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但他们彼此间相克相消的作用,却大过封建制和资本制间的矛盾”;因此,“我们的建设指导原则,必须偏重在哪一方面。它们是不能混同的,不能二重的。二重的经济指导,在实践上所发生的破坏作用,恐怕比二重的军事指挥,在军事行动上所造成的混乱,还要严重得多”。[12]

其次,郭大力论述了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是:农业建设是工业建设的前提,因为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工业所需的许多原料,是农业部门提供的,这就要求农业有一定高度的劳动生产率;但是,最终地说,工业建设更应当说是农业建设的前提,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要实现农业工业化,要由工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肥料等等。在论述前一种关系时,他除了指出生活资料和原料由农业提供外,没有提出工人和其他非农业生产者的劳动者,也要由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即没有运用詹姆斯·斯图加特提出的“自由人手”理论来说明问题[13],这是他不如刘易斯的地方,虽然他指出,农业发展为大农业时,机器必驱逐大批农业劳动者,佃农迅速沦为日佣劳动者,日佣劳动者再迅速沦为待救济的贫民。

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同大工业相适应的大农业将采取哪一种形态。郭大力认为大农业有三种形态:美国的、苏联的和英国的。各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对于中国,美国的不适合,因为它原来没有土地私有权;苏联的不可能,因为它消灭土地私有权,尤其是剥夺地主的土地,显然与中国的官方主义相悖[14];看来只有实行英国的了,而这将消灭自耕农,也同官方主义相悖。这种欲言又止的论述,说明作者受环境所逼,说话有禁忌。

第三,郭大力论述了市场问题。他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构成市场的,亦即构成社会的购买力的,就是社会生产本身。就是说,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市场就扩大。他认为,这种生产发展会导致更高形态的共同体,这时的生产将不需要市场。而落后国家发展为先进工业国时,则需要国外市场;国际贸易政策要有利于发展国内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