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青岛开发区人才开发状况分析

年青岛开发区人才开发状况分析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12年青岛开发区人才开发状况分析随着青岛开发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类人才(本文所指人才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2012年,青岛开发区不断探索人才开发体制机制。调研显示,目前青岛开发区企业对一般人才需求的满足率为73%,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满足率仅为47%。2012~2013年,青岛开发区各企事业单位对高端人才需求近800人。

一、2012年青岛开发区人才开发状况分析

随着青岛开发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类人才(本文所指人才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经营人才指企业的单位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是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技能岗位工作,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或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快速集聚,2011年人才总量比“十一五”增加了近4万人。人力资源供给指数连续多年居国家级开发区第4位。

2012年,青岛开发区不断探索人才开发体制机制。实行“一体五化”党管人才的管理体制,推行“行业人才行业管”模式,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人才开发,构建起包括320余家企业、社会组织的人才管理网络化体系;连续5年编制和发布人才发展状况报告、人才开发目录,有效发挥了宏观调控和信息导向作用。

(一)2012年青岛开发区人才开发基本情况

1.人才供需情况

随着青岛开发区“五大板块”建设的全面展开和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启动,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需求量大增。为了全面摸清人才现状,2012年上半年,青岛开发区组织部(人事局)就人才开发展开专项调研,向青岛开发区5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研问卷413份,回收327份,其中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89.9%),对其中113家重点企业、7所驻区高校和2所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走访。对企事业单位人才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有效率85.8%)。调研显示,青岛开发区人才供需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人才需求以本科学历为主,专业技术人才最为紧缺。2012~2013年,青岛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最需引进的人才按学历排列依次是本科、硕士、专科、大专以下、博士,按需求岗位排列依次为专业技术人才、经管人才、高技能人才(表1)。

表1 2012~2013年青岛开发区企事业单位不同学历和岗位人才需求表

img79

二是人才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此次调研中,将博士或年薪10万元以上的人才定义为高端人才,其他类型的人才为一般人才。调研显示,目前青岛开发区企业对一般人才需求的满足率为73%,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满足率仅为47%。专业或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岗位人才供求率为1∶3,总体处于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态势。

三是高端人才需求主体相对集中,不同产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类型导向明确。2012~2013年,青岛开发区各企事业单位对高端人才需求近800人。高端人才需求主体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其中,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海洋工程、汽车等重点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及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战略新兴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分别占35%和42%。充分说明区域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均需要大量科技创新型人才作支撑。

2.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2012年,各企业主要通过中介猎头、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单位培养等方式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其中,34.9%的企业分别通过中介猎头公司引进高端人才,24%和21.1%的企业分别通过网络招聘和人才市场招聘引进高端人才,还有13.9%的企业通过自己培养造就高端人才。在数量上,企业规模大小决定了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数量多少(表2)。

表2 近两年青岛开发区不同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数量表

2012年,在一般人才的引进方面,人才市场招聘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占55.1%),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分别占17.9%和14%。此外,企业还通过内部培养机制选拔人才,8%的企业一般人才来自单位内部培养。

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类别企业在一般人才引进数量上有明显差异(表3)。

表3 近两年青岛开发区企业一般人才引进数量表

img81

3.人才结构特点和薪酬水平

青岛开发区各类人才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因企业类型和所从事的领域不同,不同行业的人才结构也有所不同(表4)。

表4 青岛开发区各行业人才结构表

img82

(续表)

img83

青岛开发区目前企事业单位薪酬水平为:普通员工年薪2.4万~5万元,中层及技术骨干年薪6万~10万元,公司高管及高层技术人员年薪均能达到10万元以上,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为20万~30万元,个别企业甚至达50万元左右(表5)。

表5 各行业人才2012年主要收入区间表   (单位:万元)

(二)2012年青岛开发区人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对高端人才的规模引进和定向集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高端制造业作为青岛开发区优势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态势,但部分规模企业的研发设计部门不在青岛开发区,企业还是属于生产加工性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引领经济快速增长的高新技术等“战略性产业”仍处于加速成长期,尚未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链。现代服务业还在高端化、规模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导致产业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力不强。既有产业在布局的科学衔接和整合上存在欠缺,同类项目分布存在一定散杂现象,不利于人才的定向集聚和规模发展。总体上,产业的“人才磁场”效力尚需整合提升。

2.创新创业平台和创新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目前,青岛开发区企业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承载应用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载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与产业发展关联紧密的科研院所较少,具有较强孵化力和人才集聚力的创新项目和创业园区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支撑研发创新,集科技信息、研发测试和市场咨询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载体平台对应用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力不强。

3.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

青岛开发区驻区7所高校和3所科研院所集中了全区90%的高学历人才,拥有丰富的智力、科技、教育资源,但在智力成果推广、创新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仅占校、院、企合作的18.3%,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势亟须有效释放,协同创新的整体局面有待形成。虽然高校在校和年新增毕业大学生规模较大,但2011年驻区高校毕业生区内就业率为12.07%。从具体结构上看,职业院校的贡献度超过50%,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区内就业的比例和总量较低。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将大学生人才储备转化为最终的人才力量,成为下一步人才开发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4.高层次人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但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和企业拥有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较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的供需矛盾凸显,成为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瓶颈”。此外,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法律、经济、财会、规划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制约了全区公共事业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5.存量人才的培育激励体系尚不完备

与先进地区相比,青岛开发区在人才培育上尚未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分层、分类培育体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较少,社会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融资平台匮乏、科技计划项目支撑范围有限等问题较为突出。与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相关的人才、科技、产业和金融等系列政策急需整合,高端人才引育政策竞争优势不足,引才、育才机制的有机化、系统化、高效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尚未充分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