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都市成本

大都市成本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都市成本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发展中大都市的继续发展道路必须是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城市发展新的支撑点。

(二)大都市成本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在今天面对上海这样大都市继续发展的瓶颈:成本。过去的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一方面是来自中国经济成本的相对低水平,这其实也是成就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决定性方面之一。但是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例如上海,城市已经达到了一个中度发达的世界都市的水平,从而相应的单位收益所要求的单位支出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些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地租成本、通讯成本、交通成本等等。成本的提高导致单位收益要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稳定增长的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限制。依据近年的统计数字,已经显示上海的制造型企业在逐步向周边江浙地带转移,甚至像IBM这样的IT企业也开始把增长的开发业务移植到类似大连等这类中等城市中去。所以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正在面临上一新台阶的发展瓶颈。再环顾世界,看看那些高成本的大都市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稳定发展的,譬如东京、纽约、伦敦、巴黎、香港等,不难发现这些高成本的大都市往往都是创意产业的中心。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创意产业符合大都市的成本和收益模式以及结构。创意产业的高附加收益和可控制的相对低成本都是这些高成本大都市继续发展所选择的必由之路。所以,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发展中大都市的继续发展道路必须是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城市发展新的支撑点。

从上述的两个概念不难看出,一方面,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需要以“符号消费”为标志的新的消费模式来满足以精神层面消费为代表的新增长的消费需求,而这类消费正需要创意产业来提供。另外一方面,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面临由于成本制约导致的发展瓶颈,而要冲破这一瓶颈就必须找到新的经济支撑点,创意产业,无论是从它的自我的成本与收益模式来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可以这么说,创意产业应该成为提高像上海这样国际大都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条必择之路。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意产业也开始在中国受到重视。这些改变,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无法维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如果要在经济竞争力方面更上一层楼,中国有必要在创新、设计、文化艺术等领域寻求突破。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东亚的经济复苏,以及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已经为区域的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机会。

但是,无论是哪个地区,要开拓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的首要优先项目是培养创意人才,其次才是扩大该地区作为全球商业中心的吸引力,以吸引国际的创意企业到本地投资,再次是由政府扮演积极的角色,为创意企业提供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包括投资方面。因为,人才就是创意产业的灵魂。

以英国的伦敦为例,众所周知,伦敦是现在世界上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那里,有20%的劳动力从事创意产业的工作,而同时,他们为整个国家经济所作的贡献却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同时,在这背后英国也同时拥有在世界范围内一流的艺术与设计学院,譬如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哥拉斯格艺术设计学院和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等。虽然不同的学院都有着自己一贯的独特的教学特色与特点,但某些共性的发现,也会让人不难去体会为什么在这么一个国家,创意产业会如此的发达。因为所有的这些艺术学院都奉行着一些基本相同的准则,而正是这些准则保证了这些院校源源不断地向英国乃至世界输送大量合格和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1)首先是依靠扎实的基础。英国的大学学制比较特殊,四年的大学学习是由一年的基础教学(foundation)和三年的大学本科学历教学组成的。而这样的学制对于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学生尤为有利。因为在这一年独立的基础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艺术与设计领域内的各个主要方向,包括传统美术、图形设计、印刷、动画、摄影、空间设计、时尚设计等。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学生可以基本了解当今整个艺术与设计领域的情况,并且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使得他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进行未来三年的大学学历教育。另一方面,这样的广泛的基础接触,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今天,更多的实际工作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把握一定交叉领域的驾驭能力,这就使得这些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在受教育的阶段必须具备满足“扎实”和“广泛”两个基本要求的基础知识,而英国式的一年独立基础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2)其次是需要开放的心态。“打开你的心灵”(Open Your Mind)是创意产业领域内永远奉行的一条准则,这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开放的心态,因为创意,就是来自这种开放的心态。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地区的艺术与设计院校早就已经完成了从具象到观念的转变。强调独立观念的形成和把握成为了众多艺术与设计院校的教学主旨。因而,从教学项目设置到课堂沟通模式乃至学校管理方式诸方面都紧紧围绕了这一主旨。譬如工作室的教学制度,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辅导,教师开放的心态,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等。更为开放,甚至在形式上更为松散的教学和管理形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且成为了培养学生开放心态的重要保证。

(3)再次是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在英国的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学计划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对学生市场意识与介入社会能力的培养。因为艺术学院不仅仅是培养擅长表达自己的艺术家,更是培养以艺术和设计服务社会的工作者。很多英国的艺术和设计学院一直致力于实施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比如:在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Arts London)下辖的伦敦传播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就设置了一个与本地和地区商业赞助商开展广泛合作的机构——企业中心,2001—2002年度安排了1 360个研讨会;在另一个下辖的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设置了一个与时尚和成衣业开展广泛合作的时尚企业中心,根据公司需求开展研究,支持创业企业;在下辖的中央圣马丁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设置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实验室、商业咨询机构——创新中心,公司客户包括:美洲豹汽车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英国)等。同时,学校还积极同文化和博物馆行业开展合作,包括Tate画廊、Dulwich图片画廊、维多利亚—艾尔波特博物馆等,并在一些机构有相当规模的投资。

(4)另外是加强独立意识的培养。泰晤士报曾经报道,在英国,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仅为45%,低于所有专业平均就业率7个百分点,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为12%,低于平均线9个百分点,艺术、设计及传媒领域的毕业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自由职业,而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所以,在英国的艺术与设计院校中,在课堂和实习场所常常为学生提供与自由职业的艺术家、设计师广泛接触的机会,使学生能获取有关创业的实际经验。同时,学校与业界的紧密合作,将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业界精英的经验和观念。同时,在这些院校中,独立意识的培养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项目的完成往往要求的是学生自己去问老师,而不是类似东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其实,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将使学生形成一贯的自己发掘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而这样的态度和能力恰恰是以后学生自主创业所必需的。

此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创意创作人才,还需要创意管理人才。创意产业管理者,是把握并落实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执行人。这实际上就要求创意产业的管理者,要熟悉基本的艺术和设计门类。与此同时,还要对创意开发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创意产业管理者还应该精通管理,而这一类管理与一般企业的行政管理还不尽相同。管理者本身也要有“创意”,绝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面对每一位员工,因为他们都是创作者。所以,在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设计管理专业应运而生。设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意管理人才。像这样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和新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专业和目标也是英国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又一个重要特色。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良好的艺术氛围也相当重要。还是以伦敦为例。每个去过伦敦的人都会感受到,在伦敦有着如此众多的艺术馆、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此外,以伦敦东区与伦敦西区,还有新起的伦敦南岸为代表的艺术与设计功能区内,聚集着如此数量众多的画廊、工作室、设计事务所。所有这一切,改变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因为这些聚集起来的氛围改变的不只是一代人对于艺术与设计的态度,而且从更长远的目标着眼,保证了有着源源不断的从小接受当代艺术与设计熏陶的人积极地投身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领域。其实,正是这样一代代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群体存在,一方面保证了从业人员的良好基础,保证了英国艺术与设计教学高质量的可能;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在这样一个地方,永远有一个稳定的艺术与设计消费市场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加广泛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反观中国国内情况,就拿上海为例,目前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并且亟需合格的两大类人才: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和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但是我们的创意人才的培养却又与国外先进国家与地区存在显著的差距。譬如,由于招生考试的限制以及毫无改观的中小学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我们的艺术与设计院校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基础薄弱,甚至缺乏应有的艺术修养与基本态度。由于传统基础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态度以及依赖性格,加上分散的课程设置和家长式的行政与教学管理很难适应开放学习的要求,如此等等,都是国内艺术与设计院校所面临的挑战。

现在,包括很多新成立的广大艺术与设计院校在内,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存在的既有差距,都在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从而适应当代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为例,我们划分出第一年作为跨学院跨领域的基础学习过程,使学生打下广泛和扎实的基础。我们强调工作室项目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适应学生开放的学习要求。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这所学校的投资方组成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可以看到,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学生将来的实习和就业基地。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的态度与能力。在一些学院,我们引入了诸如设计管理、创意策划等旨在培养创意管理人才的专业课程,所有这些新的举措都是为了培养适应当代创意产业要求的创意人才。

但是必须指出几点,首先,在学习国外先进模式的同时,不能脱离中国国内的实际现有情况,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基础阶段教学和招生考试限制,要在我们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外先进模式的本质性理解,形成我们现有条件下合理的积极的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的道路,并不断完善。此外,不能失掉我们自己的位置。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我们的物质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后,我们自身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同时发展。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大量学习西方为代表的国外经验的同时,有些人不自觉地在不断地自我否定,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这种自我的丧失是危险的。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我们必须留住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去发展它,特别是用当代的思维去发展它。这就是中国创意产业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下一个十年中,中国创意产业产品也将被输送至世界各地。当然,传统的中国创意产品在走向西方市场的时候,也必须经过重新包装,以符合世界消费者的口味。但是它的本质应该是中国的,只有这样,它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我们的艺术与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显得尤其的重要和突出。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离不开具有中国本地文化底蕴,同时也要具备世界眼光。还有就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对于公共艺术设施的建设和艺术修养的普及工作。加强建设城市的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修养,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创意产业的健康长足的进步,更是为了建设一个健康美好的家园。

综上所述,只有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以大力发展上海的创意产业为契机,融合中华文化和国际先进文化为特色,把上海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的目标。我们才有信心把上海真正打造成有影响的世界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