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泛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基本概况

泛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基本概况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泛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基本概况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完成国家要求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面临巨大的压力。按照分解的指标,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010年单位GDP能耗都要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而江苏、安徽和江西省至今尚未公布2010年数据。

一、泛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基本概况

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完成国家要求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该地区四省一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方面,无论在四省一市之间,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表现各异。

(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国家承诺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在2005年1.276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减少20%,降低到2010年的1.021吨标准煤。按照分解的指标,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010年单位GDP能耗都要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从表1看,全国单位GDP能耗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目标。2005年,四省一市的单位GDP能耗水平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76,其中上海最低,安徽最高;到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032,四省一市中,依然上海最低,安徽最高。从削减幅度看,四省一市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9.13%,其中江苏最高,上海最低,但全部实现了削减20%的既定目标。四省一市的达标情况普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 单位GDP能耗削减完成进度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img145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2006—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2010年数据来源于网络。

(二)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从表2看,2005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的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上海的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和江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了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下降了26.0%,而四省一市中,上海下降了27.98%,浙江下降了29.4%。而江苏、安徽和江西省至今尚未公布2010年数据。但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江西已大幅下降47.3%,绝对水平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下降了32.9%,已经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江苏的削减幅度则达到了33.7%。与单位GDP能耗相同,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削减幅度与产业结构、原来的绝对水平关系密切,原来能耗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削减的程度要小于能耗水平较低的地区。

表2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img146

注:2010年数据来自网络。截至2012年4月,尚未公布国家和各省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海市和浙江省为独自公布数据。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十一五”累计削减为2006—2009年数据。

数据来源:2006—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三)单位GDP电耗

从表3看,2005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单位GDP电耗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对水平的高低除了与该地区GDP规模有关之外,还与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关系密切。到了2009年,四省一市的绝对水平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2006—2009年间的减少幅度则大有不同。其间,全国平均水平降低了3.6%,四省一市中上海降低幅度达到19.8%(2010年有所反弹)、江苏11.2%,浙江和江西的降低幅度较小,而安徽则有所上升。原来电耗水平较低的地区,如果新增用电行业有所发展,那么其他用电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节电效应将被新增用电行业的新增电耗部分所抵消。另外,电耗为全社会用电量,包括生活用电,而生活用电是持续增加的,短期内难以控制。从2006—2009年削减幅度看,短期内达到一定程度的削减目标是有难度的。因此,与单位GDP能耗、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相比,降低单位GDP电耗的压力较大。

表3 单位GDP电耗  单位:千瓦时/万元

注:截至2012年4月,尚未公布2010年国家和各省市单位GDP电耗。2010年上海市和江西省为独自公布数据,来源于网络。除上海市和江西省外,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十一五”累计削减均为2006—2009年数据。

数据来源:2006—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四)二氧化硫排放量

从表4的数据看,2006—2010年,全国和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都完成了减排目标,其中排放量削减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是上海、江苏和浙江,而安徽与江西的削减幅度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区占全国排放量的比例变化看(见表5),安徽和江西在这五年期间不但未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外,上海、江苏和浙江则均有所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与该地区的能源结构和脱硫装置的装备率和运转率有关,减排目标的设定考虑了各地区产业转型的难度,各地区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变化证实了这种难度。

表4 二氧化硫排放量  单位:万吨

img148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考核结果》及2006—2011年《环境公报》。

表5 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重  单位:%

img149

数据来源:根据表4数据计算获得。

(五)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质受废水污染的程度,与排放污水的绝对量和废水处理装置的装备率和运转率有密切的关系,与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的性质相似。从表6的数据看,2006—2010年,全国和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都完成了减排目标,其中削减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是上海、江苏和浙江,而安徽与江西的削减幅度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表7的各地区占全国排放量的比例变化看,安徽和江西在这五年期间均有所上升,而上海、江苏和浙江均有所降低。与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相似,化学需氧量减排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排污装置装备率和运转率。

表6 化学需氧量(COD)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考核结果》及2006—2011年《环境公报》。

表7 化学需氧量(COD)占全国的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表6数据计算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