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长兴”建设的成效与前景

“生态长兴”建设的成效与前景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生态长兴”建设的成效与前景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长兴县的生态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生态意识显著增强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绿色系列创建等活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生态长兴”建设的成效与前景

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长兴县的生态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生态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绿色系列创建等活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工作考核,广大干部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曝光环境违法企业、公布环境数据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监督的针对性和企业守法的自觉性。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长兴县以生态县创建为载体,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35平方公里,框架拉至43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4%。龙山新区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乡镇创卫和村庄示范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安全供水网络基本形成,“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全面推行,实现了每个乡镇一座垃圾中转站、每村至少一座垃圾收集房的目标,同时建成了可运行50年的生态式应急垃圾填埋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有望达80%。

3.生态经济迅速发展

按照“一产调优提效、二产调大提质、三产调活提速”的总体思路,全县生态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比重由2004年的6%提高到2007年的40%,并获得“中国栝楼之乡”、“中国银杏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红梅之乡”等称号。工业方面,长兴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13.46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77.25亿元,增长了近5倍。污染少、能耗低、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业2007年下半年起跃升为长兴县第一大支柱产业。旅游方面,“十大景点”建设不断加快。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分别由2004年的78万人次、2.1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220万人次、12.8亿元。休闲农业观光园得到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得到规范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0家,2007年获得全省农家乐考核一等奖。

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几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年”、“生态环境决战年”活动的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名片”的创建,以及城乡一体化行动“八大工程”的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43.2%提高到51.3%。至2008年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已完成“十一五”减排计划的67%和128%,万元GDP能耗和COD排放分别从2005年的1.94吨标煤、3.75千克下降到2007年的1.76吨标煤和2.44千克,12个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达标率从2004年的58.3%提高到88.9%,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100%。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8%。在2008年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中,长兴县荣获城市类金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一名双项殊荣。

5.特色亮点不断显现

2004年10月,铅酸蓄电池行业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后,长兴县全面开展蓄电池行业的整治提升,2006年6月成功摘帽后,又出台了《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实施方案(试行)》,加快蓄电池产业升级,在质量、技术、人才、品牌和产品研发等多方面领先全国,产品从铅酸蓄电池拓展到镍氢、锂电池等新型电源,成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省级高新技术特产业基地”、“浙江省蓄电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另一方面,长兴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县(市)区的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尽管长兴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环保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能力还亟待增强。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发展理念再提升。认真落实《长兴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期间的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是生态氛围再增浓。进一步创新方式,在开展媒体宣传、活动日宣传的同时,探索建立经常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平台,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有计划、多层次的培训,使基层干部进一步了解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工作举措,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目标责任制,层层抓好责任落实;坚持抓好生态乡镇、村和“绿色细胞”创建工作,着力形成人人参与生态县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工作力度再加大。围绕生态县建设“八大工程”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三项工程”,以落后产能淘汰、饮用水源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尽快早建成、早见效。扎实开展全方位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以工业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河道清淤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水入湖行动”,努力改善夹浦港、长兴港、合溪港、杨家浦港4条主要入太湖河流水质,使国家规定的6项污染物指标均能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2010年实现全面达标。加快出台污水处理企业管理办法和污水处理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不断促进污水处理厂的规范运行与长效管理。

四是生态保障再加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狠抓源头控制,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治污价格机制、有偿排污机制,引导和推进环保设施的社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运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