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合理性

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合理性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合理性中小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从淘汰到保护、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演变过程。英国于产业革命之初开始实行淘汰政策,即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和联合,同时对中小企业进行排挤、淘汰,迫使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和破产,其目的是鼓励和扶持大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合理性

中小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从淘汰到保护、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演变过程。英国于产业革命之初开始实行淘汰政策,即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和联合,同时对中小企业进行排挤、淘汰,迫使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和破产,其目的是鼓励和扶持大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二战后,意大利和日本两国都推行扶持型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不是不加区分的,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扶持,主要扶持那些有发展前途和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英国也在20世纪60年代放弃了淘汰型的中小企业政策,转而采取保护的政策。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了中小企业的保护政策体系。概括起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演变过程是从自由放任到限制淘汰,再到保护扶持,即先后经历了自由竞争、“扶大限小”、“抓小放大”三个阶段的政策变化。由此可见,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共同政策取向,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惯例。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而与之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的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认为应当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充分就业。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纯粹的自由主义或过多的国家干预都不利于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当利用一定的政策引导企业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福利不断增加的目的。这一点在中小企业问题上尤为突出。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的主体,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繁荣往往不是依赖数量不多的几家大企业,而主要是得力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制度和发展环境上存在各种差异,但在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同时,都无一例外地充分运用行政和法制等手段来促进其国内中小企业发展。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促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