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系统管理学派

现代系统管理学派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现代系统管理学派随着系统论的出现及其对各学科发展的渗透和影响以及管理实践的进展,近年来人们开始把组织视为一个由相关的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巴纳德的早期系统观点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起了重要作用。(二)一般系统理论受巴纳德的影响,有一批管理学者相继从系统论观点来从事管理的研究,并卓有成效地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就。系统思维与理论把管理思想与理论推向了系统管理的新阶段。

三、现代系统管理学

随着系统论的出现及其对各学科发展的渗透和影响以及管理实践的进展,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把组织视为一个由相关的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而过去的传统理论与实践却是把组织中各个部分(因素)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和处理,特别是脱离环境因素去解决组织中的各种管理问题。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要求管理人员在解决管理问题时把所有有关的组织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在大系统的范围内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即采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而不是片面、孤立地观察和解决问题。早期的一些管理学派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例如,科学管理派只注意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与经济制度,早期管理过程学派只重视管理的职能,人际关系学派只注意人们间的关系。而系统管理学派力图把所有这些组织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按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系统是为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各相关的运作部分的集合。按照系统论的思想,管理者必须明确界定实现系统目标的各有关因素,揭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不是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复杂的大组织系统内,从现象入手弄清楚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本质联系决非易事。

(一)巴纳德的早期系统观点

有毕生管理实践经验的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曾任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新泽西州分公司总裁,他步法约尔后尘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法约尔不同之处是采用抽象的系统方面(而不是定义普遍的管理功能)。他在1938年出版的《管理者的功能》一书中提出了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他写道:“一个合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包括物质的、生命的,人员与社会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这些因素间具有特定的系统关系,互相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他指出,一些组织系统之能存在,必须通过信息沟通使人们愿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进行工作(服务)。他认为人们的工作(服务)的愿望取决于一系列的组织因素与人事因素。工作动机出自劳动者本身,而潜在的动力与积极性的调动却来自组织方面。

共同目标的确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超越个人目的的共同目标,而是抱着个人自私目标的群体是不可能很好协作的。

联系与信息沟通是构成组织的能量来源的动态因素,它在个人服务意愿与实现共同目标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巴纳德的早期系统观点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起了重要作用。他指引管理理论工作者从系统整体(不是片面地、割裂地)去研究组织,为管理研究提出了新途径。

(二)一般系统理论

受巴纳德的影响,有一批管理学者相继从系统论观点来从事管理的研究,并卓有成效地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就。

在一般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伯塔兰菲(Ludwigvon Bertalanffy),被称为一般系统理论之父。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他向人们指出,我们这个“无序的世界”是由无数“有序的系统”所构成,又指出,我们要理解这个由许多系统所组成的世界,不能老用传统的分析研究方法(把整体化为部分,一块块作研究),相反,必须用综合的方法,把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按照他的观点,“要理解一个作为整体的组织,我们必须弄清楚各个部分以及他们间的相互关系”。

把世界(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只是系统论的第一步。下一步应把系统视为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从理解各种特定的系统进入到一般的系统。作为一个普遍的系统,它包括了一个层次系统,而一个高层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所构成。例如从一个国家到企业、车间、班组直至个人,就是一个多层结构的例子。

一般系统论又提出了用开环与闭环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社会组织。世界上其实很少有绝对意义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而关键在于根据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多少达到相对开环或相对闭环系统。一个电子表可视为闭环系统,而太阳能表则可视作开环系统;人体是一个开环系统,因为其生命的体能依赖于定时的能量供给和排出废物。企业必须是一个开环系统,因为它脱离了环境是无法生存的。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实质是自然经济)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习惯于把企业当作一个闭环系统来对待,不能适应环境(特别是市场)变化来管理和经营企业,这是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亏损的思想原因之一。

系统思维与理论把管理思想与理论推向了系统管理的新阶段。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遭到了不少批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系统思维提出了不少高水平的响亮口号和观点,但却并未见到用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权变管理理论与方法在这方面做出了补充。

(三)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论是管理理论工作者新提出的思维趋向。它不同于传统学派提倡的普遍性管理原理、原则,认为解决任何管理问题必须根据现实问题采用“具体分析”情况的方法。权变一词可以认为是“情景管理”的同义语。正如权变理论者所论述的那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很多因素以及它们同这一特殊情况的相互关系”。换言之,一种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必须适合于解决这一特殊问题的特定环境、条件。例如,多层次结构和分级按职能系统来管理的办法,适用于相对稳定的外界环境。在不稳定的多变环境中,需要的是柔性的工作组管理方法,它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权变管理理论来看,管理人员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不相同的,因而很难说有一种最好的办法去解决此问题。但也并不认为所有的情况都各异而无相似之处。因而,有可能根据类同的情况,找到相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方案。这里,首先要找出有关这一情况的权变变量(contingency variables),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

这里可以以确定某一特定条件下的领导方法为例来说明之。在这种情况下,下属的个性是一个有关的权变变量。同时,下属的工作性质是另一个要考虑的权变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结构化的(常规性工作)或非结构化的(不定型的工作,可用多种方案去完成之)情况,采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前者可以用较严格的领导方法,后者宜用较灵活的开放式管理。

纵观管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出:

·管理学已构成了一个由众多学科的科学家、工程师与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与发展的新兴学科。

·管理理论已形成了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最早的基层效率的研究发展到对整个组织、社会的系统管理理论体系。

·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变革与思想进化运动的强烈影响。这种变革和进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管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进展表明,对于复杂的管理现象和庞大的组织系统,不可能依赖单一或少数学科、依靠一些简单的原则与方法就能达到有效的管理。现代的管理必须借助于一个完整的管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和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基础的方法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