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3.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为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首先必须理解以下有关的概念。作业成本法计量资源耗费水平的变动,而不是支出水平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将两者加以区分。“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而产品成本则是制造和传递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

6.3.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为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首先必须理解以下有关的概念。

6.3.1.1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而消耗人力、物力、技术、智慧等资源的活动。作业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或是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企业整个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作业。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包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作为资源和产品成本中介的作业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1)“作业”是一种资源的投入和另一种效果产出的过程。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它要投入资源,实现活动目的。例如,设计产品投入的是智慧、技术、工具和低值易耗品等,产出的是产品设计图案。又如,检查产品质量投入的是技术、方法、时间,产出的是经过检查的合格产品或不合格产品、废品等。

(2)“作业”活动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产品从设计到最终销售出去是通过各种作业的实施来完成的。没有作业的实施,经营活动就无法开展。

(3)“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即作业可以用一定的计量标准进行计量。

6.3.1.2 成本及成本动因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被定义为资源的耗用,而不是为获取资源而发生的支出。作业成本法计量资源耗费水平的变动,而不是支出水平的变化。前者取决于对资源的需求,后者则取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作业成本法将两者加以区分。其原因在于:有利于管理人员采取行动消除资源过剩或短缺;便于管理决策,因为资源的实际消耗量更能反映真实成本。

成本动因是引发成本的推动力或驱动因素,即引起成本发生或变动的原因。例如,在作业成本中,采购订单构成了采购作业的成本动因,生产工单构成了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订货单构成了销售作业的成本动因,等等。

根据作业成本法原理可以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1)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衡量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关系的某种计量标准,它反映了消耗资源的起因,是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的依据,在分配过程中由于资源是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中去的,于是就产生了作业成本。将每个作业成本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例如,采购人员的人数是采购作业的资源动因。在一般情况下,采购作业的增加会引起采购人员的增加,从而引起工资、福利费的增加。

(2)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作业发生的原因,是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标的中去的依据,也是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沟通的中介。例如,采购订单是采购作业的成本动因,依据采购订单的数量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标的中去。

6.3.1.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假定

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耗用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而产品成本则是制造和传递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是作业。

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将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向各作业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所耗用的资源按产品(或其他成本计算对象)分配。这样,许多在传统成本计算下被认为是不可追溯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就能转变成可追溯成本。从而使间接费用的分配更为合理,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