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创办开发区,既是振兴区域经济的有力平台,又是现代城市功能分工的必然方式。甘肃省自从1987年创办国家级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到现在,各级各类开发区和示范园区等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到2010年底,甘肃省共有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10多个,省级开发区30个,另有一批市级和县级开发区。根据统计,甘肃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0%,财政收入占全省的12%,就业人数35.8万人。按照就业人数来计算,人均创造的生产总值只有13.85万元。
但是,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开发区相比较,甘肃省的开发区发展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一是数量不少,质量比较差,综合经济和技术竞争力弱,在全国有影响的开发区少;二是结构层次比较低,主导产业不集中,专业性不强;三是技术创新速度慢,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低,品牌产品比较少;四是资源依赖性强,市场利用不足,开放度和政策把握不到位;五是带动能力弱,辐射范围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不完整;六是管理体制不顺,许多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产业集聚、对外开放、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目前,又制定甘肃省历史上第一个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市州(包括许多县区)也都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把加快开发区的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为了做好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促进工业突破性增长,从宏观决策的角度上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思路问题。研究甘肃省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必须以省情为基础,当前甘肃省情是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传统的以资源和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不仅与我国发达地区甚至是西部的大多数省区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我们在开发区的发展思路上一定要坚持“渐进、微调、提升”的基本思路。渐进就是说相当部分开发区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它们来说目前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和整型,为以后的大发展快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微调是说不论是产业整理还是企业兼并都要有选择、有层次、有先后地进行,不宜急躁和快速;提升是指开发区发展的重点是面对市场,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把以上这些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开发区的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高。
2.关于战略定位。《意见》和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文本对于甘肃省开发区的战略定位基本上都是分级别进行的,定位也是明确的,这就是区域发展载体、循环经济示范园、对外开放平台和产业转移园区等。实际上,这些定位仍然是抽象的,不能解决开发区的具体定位和发展方向。所以,对于开发区的战略定位一定要把握好角度,这就是一个省所有开发区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进行战略定位至少应该考虑甘肃省开发区在全国的战略定位、在东中西区域之间的战略定位、省内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战略定位等三个层次。可以考虑这样几方面的提法:我国西部资源能源生产输送基地、我国西部重要的产业转移区间、西北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平台、国家特色农业产业化升级区、多层次地方经济开发实验区等。
3.关于分类分级。制定开发区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对于众多的开发区的分类问题,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甘肃省的大多数开发区从一开始规划和建设就没有解决好战略定位问题,多数开发区实际上是综合性的,专业性、产业性、特色性都不很明显。所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聚集就是分类分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建议对甘肃省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的开发区进行相对比较明确的分类鉴别和特色定位,可以考虑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能源工业开发区、传统能源开发区、工矿产业开发区、有色冶金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开发区、特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等七个类型进行分类。至于县区开发区也可以自愿参照这个方法来进行分类,实在不宜进行分类的可以暂时按照综合开发区分类。在分级问题上,应该把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省上重点发展地区的市级开发这三个层次放在重要位置。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清楚的,这就是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来认真做即可;省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要建设特定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好区域带动作用;重点地方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要落实和体现全省区域发展新战略的意义,实现中心突破、东西起飞的作用。
4.关于战略重点。规划中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对于大多数开发区都适用的,而不应该是特指的。开发区的发展战略重点和要在十二五时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一是结构优化与升级。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各级各类开发区的专业化、特色化和优势市场化问题。二是构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招商新项目和城镇原有潜力企业的“出城入区”,将相对同类的企业聚集到开发区,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三是发展方式转型。现在许多地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没有从当地政府的体制下独立出来,这样就造成有政策但是没有权限空间的问题。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体制独立、政策充分、管理有效、直面市场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四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开发区独立的、企业的、院校的、民营的各类科研机构,并将科研创新体系的构建与人才流动平台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五是构建区域联动机制。要学习和引进浙江省大型专业市场带动企业成长的经验,建立开发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高效联动机制,使开发区成为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推动器。
5.关于主要任务。对于开发区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的界定一定要从现实环境出发,这就是现实省情对开发区的影响。要客观地看待我们所处的工业化阶段特征、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量、区域之间竞争加剧等因素。也就是说,开发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由开发区自己来确定,但是省情和实力又不允许。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开发区发展的主要任务还是应该包括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个方面。政府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放权让利、土地利用、招商环境、政策实施等;企业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方向、战略定位、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和实施品牌战略等;市场建设方面则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既要建设好企业的市场销售体系,又要建设好开发区与当地发展的联动机制。
6.关于保障措施。实事求是地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推动力,需要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项目支撑,开发区的发展也是如此。从这个大环境条件出发,在开发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优化方面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下决心给开发区放权让利,争取尽快建立相当独立的开发区发展机制、政策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二是节约利用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这中间最重要的是要在宏观上思考开发区长远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每个开发区都把节约利用土地和建立水循环体系放在重要位置。三是注重城市功能分区。目前,甘肃省的多数开发区都规划在城市或者城镇的周边地区,要从长远发展和城市环境优化考虑,逐步实现城市的产业作业区与福利区的分区和调节作用问题。四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招商引资和企业“出城入区”方面的政策,要反思“双赢战略”,树立从“单赢到双赢”的长远利益分享观念。就部分开发区来说在当前还是应该把开发区的企业成长重点放在如何把潜力当地企业搞活上。五是加强组织实施。规划一旦适度完成,就要坚决地贯彻落实好,在落实规划、落实政策上下工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