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揭开标本“生动的奥秘”

揭开标本“生动的奥秘”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龚南贵 刘志伟标本收藏是自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这些标本的制作,90%以上出自自然博物馆技术人员之手。自然博物馆技术制作部主任姜牧里老师,为我们揭开了标本制作的“神秘面纱”。这些标本已不仅是某种动植物的简单再现,而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化身。(本文载于《东北师大校报》1096期,获得2007年度吉林教育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

龚南贵 刘志伟

标本收藏是自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原有馆藏标本1.5万余件,2001年划归我校管理后,六年来,自然博物馆共征集、制作、收藏各类标本3.6万余件,现在馆藏标本已达5.1万余件。这些标本包括兽类、鸟类标本5千余件,其中东北虎华南虎、黑豹、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等珍稀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标本近百件;蝴蝶标本2.7万余件,其中列入《华盛顿公约》的世界濒危保护名蝶标本共20种30余件,我国保护种类的标本共3种5件;植物标本7千余件,填补了原馆藏植物标本近百种空缺。这些标本的制作,90%以上出自自然博物馆技术人员之手。

游走在自然博物馆里,拾阶而上踏入“长白林海”中,当你看到美丽挺拔的白桦、樟子松等高大的乔木,不管是整体形态,还是树干上的细小裂缝,简直就像和实物一个模子里刻出来时;当你看到倚在树干上的棕熊,在溪边戏水的绿头鸭,正在俯冲直下捕食老鼠的毛脚鵟……这些动物标本与真的毫无二致时,除了赞叹馆藏标本的丰富外,你心中一定还有这样的疑问:这些标本都是用真的动植物做成的吗?又是经过怎样的过程才做得如此惟妙惟肖呢?

自然博物馆技术制作部主任姜牧里老师,为我们揭开了标本制作的“神秘面纱”。姜老师介绍说,严格地讲,“长白林海”展区里的植物不能叫标本,只能算是模型。技术人员以真树为模子,在其外表刷上一层类似于乳胶的材料。等其凝固后,用刀像剥树皮一样把它揭下来,然后翻转扣在事先准备好的树干模型上。这样不论是粗细、纹理还是折缝,都和真树的一样,非常逼真。噢,怪不得许多参观者以为真的是把长白山的树木搬进展区了呢!那么从一只凶猛的活生生的老虎,到摆在展台里栩栩如生、雄风依旧的老虎标本,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原来,针对不同的动物,其标本的制作方法也不同。像老虎这样大型兽类的标本,一般是用动物园里病死的动物,采用剥制技术制成的。就拿制作老虎标本来说,首先要对老虎身体的各部分进行测量,包括体长、尾长、肩宽、胸围、肌肉和骨骼等,只有准确了解了各个部位,才能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标本。接着要对皮张作鞣制和防腐处理,砒霜是常用的防腐剂。然后再根据测量的数据制作骨架,在骨架外需要做人工模拟肌肉的造型,随即将处理好的皮张套在骨架外,肚子里填充进一些质轻且不易腐烂的材料如聚氨酯,最后缝合皮张,对眼睛、脚趾等细小部位进行一下装饰。怪不得“标本”一词的古希腊语意思是“运动着的皮张”。

标本的制作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动起手来却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正如姜老师所说,要做成一件标本并不难,难就难在做好一件标本。对于标本制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把动物的行为生态特征牢牢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一只梅花鹿的一条腿是向前抬,还是向后踢都值得深究,因为用力的方向不同,肌肉的形态就有差别;一只丹顶鹤在落水时,爪子一定呈向前推水的状态,而脖子肯定是后仰的……

姜老师最后深有体会地说:“标本的制作是一门艺术,但是这门艺术又不同于一般的绘画、雕塑,它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在理解了那些不同的生命形态之后,才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夸张。”没想到一个小小标本的背后,竟然蕴藏着这么复杂的过程。可想而知,自然博物馆里的每件标本都凝结着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这些标本已不仅是某种动植物的简单再现,而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化身。

(本文载于《东北师大校报》1096期,获得2007年度吉林教育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作者龚南贵、刘志伟分别为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2004级本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